国画工笔线描在考古器物绘图中的运用
2020-09-10朱姗姗
【摘要】 为如实反映考古器物的全貌并展示其艺术效果,本文以考古器物绘图准则为前提,并将国画工笔线描技法融入其中。教学实践显示该技法的融合,不仅对于考古器物绘图绘制线条基本功有所提升,而且考古器物图呈现出更强的艺术美感。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浅析国画工笔线描在考古器物绘图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关键词】 考古器物绘图;工笔线描;“十八描”;艺术美感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73-02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名称:试论国画工笔线描在考古器物绘图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xjkt—35。
何为考古器物绘图以及考古器物绘图中关于国画工笔的运用,目前尚未统一的答案。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该技法的灵活运用需要根据器物材质、器物制作工艺的不同而定。至于考古器物绘图的艺术表达以及国画工笔线描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国画线描的合理运用,以线表达具体物象,传达艺术情感,是我国绘画史的重要篇章,在绘画论坛上从古至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国画工笔线描概述
首先,就国画工笔线描的历史予以阐述。其中,“十八描”是国画工笔线描的专用名词,是工笔画者和研究者对工笔线描了解的基础。相关学者认为“十八描”一词最早见于明代邹德中编撰的《绘事指蒙》一书。然而考古资料显示,诸如此类的工艺技法早至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帛画中就有白描技法的运用。考古出土两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关于国画工笔线描的运用进一步增加;唐朝时期,该技法绘画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国画工笔画中的线描艺术令人赞不绝口;两宋时期器,“小品画”则发展为国画工笔画中的典型代表,并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流传;明代商喜《过海图》,以及清代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等佳作至今广为流传;时至今日,工笔画仍是绘画论坛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总的来说,以十八描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白描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帛画开始就已 经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的画种”。① 白描画重在运用线的技法体现描绘对象的形态,线随神而动,可谓是达到了用线的高峰。
其次,就国画工笔线描的线性语言方面略做阐释。国画工笔“十八描”是线的表达语言,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折芦描、混描、撅头丁描、橄榄描、竹叶描、枣核描、柳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此十八描法”。②根据用笔的不同将国画工笔线描通常归纳为以上十八种描法,例如,高古游丝描,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又如,曹衣描,即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再如,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以上列举了“十八描”中的部分,其实,国画工笔线描的用笔远不止以上十八种,“十八描”可以理解为是对国画工笔线描技法的代名词。“十八描”用线技法各具特点,学习并掌握国画工笔线描对考古器物绘图线条的提升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二、考古器物绘图中“线”的运用
考古器物绘图中的“线”是表现器物结构、纹饰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一幅考古器物绘图由点、线、面三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线的应用最为凸出。
首先,线条流畅性的提升。将国画工笔线描融合于考古器物绘图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提升器物绘图的外轮廓线条的流畅性具有明显效果。考古器物绘图运用制图学原理,将器物各部分的具体形态如实的表现出来,讲求真实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也有艺术性的体现。例如,考古器物图的外轮廓线是由测绘好的点用线一笔连接而画成,讲求线条的流畅性、粗细均匀、平稳性等特点,这与“十八描”中的蚯蚓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蚯蚓描线条圆转有力度,粗细均匀,首尾切忌顿挫,用墨讲求秀润肥硕,如蚯蚓一般光滑柔软。线随型而变,考古器物绘图同样讲求线条的流畅性、用笔均匀等特点。又如,绘制的铜像——大日如来佛(图1—1),披肩、锦带等部位的线条表现形式与“十八描”中的行云流水描用笔技法同工异曲。行云流水描线条疏而不散,密而不乱,随风而动的线条,长而飘飘的线条,线条流畅的感觉帶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图1—2),非常符合绘制仙女图长衣飘飘的锦带、裙摆,也是画佛像较为常用的线条之一。
其次,行笔及装饰纹样的一致性。考古器物绘图中常见的壁画、石刻、漆器及陶(瓷)器等多为中国传统绘画装饰。以陶瓷装饰为例,常见技法有刻花、印花、剔花、划花、雕塑、模印、釉上及釉下彩绘等,其中刻花、剔花、模印、釉上、釉下彩绘的装饰纹样多为国画装饰中的人物、祥云、海水及动植物纹样等。这些装饰手法常带有中国画的用笔精髓,如中锋行笔、起笔欲右先左、提笔、顿笔、收笔等。其实瓷器上纹样的装饰技法与中国画的画风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并非偶然,在纸上绘画与在瓷器上作画,只是使用的工具、材质的差异,而绘画者都受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影响,绘画题材与风格表现出一致性。中国工笔画中常见的北宋时期民间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国传统经典历史故事《桃园三结义》等,这些题材在版画、漆器及瓷器装饰中常见,特别是《桃园三结义》纹样是元、明两朝景德镇青花瓷器中的重要题材。这是国画工笔技法与陶瓷装饰纹样在古代中国工艺产品上有机结合的典范,掌握国画工笔的用笔技法对于考古器物绘图中绘制器物纹样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线条节奏的把控。国画工笔线描重在线条处理的方面,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线条的表现技法各具特色,这一点在考古器物绘图中也尤为重要。一幅考古器物图由制图基本元素点、线、面组合而成,根据器物的具体形态采用的线条有长短、轻重、疏密、虚实、顿挫、刚柔等之别。通常情况下器物外轮廓线的线条粗于器物内轮廓线和器物细部的刻画;正视图左边剖视图的阴影线讲求均匀(线条粗细均匀、用笔力度均匀、间隔密度均匀等)、对称、整齐划一的特点,线条处理方面采用45度斜角的短线条致密有序的排列,讲求尽然有序的艺术效果;而纹样的线条处理方式根据图案用笔的不同各具特色,重在真实的表现纹样的特征,这不仅包括器物的画面装饰、工艺,也包括文物在历史过程中保存的画面现状。考古器物绘图为如实的表现绘制对象的全貌,将真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绘制效果。
总之,考古器物图中线条的运用是根据所绘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既有游丝描类线条,多以中锋出之,线条均匀流畅,线性始终如一的蚯蚓描、行云流水描等;也有表现纹样所用到的线性曲折明显,阴阳顿挫凸出的枯柴描、折芦描等技法。掌握国画工笔的用笔与装饰技法对绘制考古器物绘图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小结
综上所述,考古器物绘图对线条的处理尤为严谨,真实的体现器物的原貌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展现纹样特征、器物的质感等是考古器物绘图所追求的目标。国画工笔线描讲求线的艺术,用线表达所绘对象的形态,传达情感,可以说是线性的语言。将其表现技法运用于考古器物绘图,不仅对于绘制器物线条基本功有所提升,而且增添了考古器物绘图的艺术性,使具有真实性、科學性的图稿增添了艺术的美感。“线描在考古绘图中的运用,承继线墨的传统表现形式,互相取长补短,是未来考古绘图发展的一个趋势。” ③国画工笔线描与考古器物绘图表现技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掌握国画工笔线描用笔技法对于考古器物绘图线条的处理,审美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如实反映器物原貌的同时,增添了艺术的美感。将国画工笔线描运用于考古器物绘图课堂中对于提升学生制图水平起到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邓刚,程心颖:《从“十八描”看历代人物画线描的发展进程》,《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7。
②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转引自:夏玥婷:《线的意味——十八描》,淮北师范大学,2015:9。
③朱华:《浅议中国画线描在考古绘图中的运用》,山东博物馆编《齐鲁文物》第3辑,科学出版社,2014:302。
参考文献:
[1]马鸿藻.考古器物绘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2]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3]邓刚,程心颖.从“十八描”看历代人物画线描的发展进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4]朱华.浅议中国画线描在考古绘图中的运用[A].齐鲁文物(第3辑),2014,(10).
作者简介:
朱姗姗,女,河南焦作人,硕士,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文博教研室,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