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哭嫁歌《婚夜》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之赏析
2020-09-10陈宇婵
【摘要】 壮族山歌简称为“ 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是指壮族人民用自己家乡的语言即“壮话”演唱的民歌。壮乡一直以来都有“歌海”的盛誉,壮族古代民间歌谣的风俗歌谣有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送客歌、摇篮曲、哭丧歌、哭嫁歌等等,“哭嫁”是壮族农家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壮族妇女无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故事,只能以诉说和吟唱的方式表达心情,形成了哭嫁歌。目前哭嫁歌只在少部分的壮乡地区流传,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少有传承。在中国音乐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流行音乐在市场中还是占了较大的比重,为了让现在的年轻人更好接受与传承优秀的文化习俗,在哭嫁歌的基础上,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新的作品《婚夜》。本文结合广西哭嫁歌的历史文化、壮乡人民的哭嫁故事与流行音乐创作的特点对《婚夜》进行赏析。
【关键词】 壮族哭嫁歌;原生态民歌;流行音乐;东部调哭嫁歌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74-02
每个地区或每个民族在以前或者现在,都创作了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是指每个民族的劳动人民传唱的歌曲,而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原作者,而是以口头传播的形式,流行于当地的民间,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地传下去。
原生态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等,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传唱度高,深受大众喜爱,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歌和流行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流行于当下时代的,深受年轻人喜爱且传唱度极高,能很好表达当代人的情感和意愿。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不再只限于衣食住行,对生活有更多的期盼,所以当下流行歌的内容包含有梦想、爱情、亲情等等。那如何让当代年轻人能够读懂并爱上祖先流传下来的经典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创新与结合,老歌新唱,用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方式来传颂经典。本文采用的例子是来自广西南宁市调的哭嫁歌,由广西南宁当地有名的音乐工作室“孚励社”用流行音乐的手法对哭嫁歌进行结合而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婚夜》。
一、哭嫁歌历史
在生活中,众所周知,出嫁或者迎娶的场面大多都是敲锣打鼓与鞭炮烟花,以此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结婚习俗中却有一种叫“哭嫁”的形式,“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古代妇女尤其是壮族妇女,无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故事,只能以诉说和吟唱的方式表达心情,形成了哭嫁歌,是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南宁市壮族的哭嫁歌是新娘在出嫁时,一群亲人以“哭”代说来招呼来宾、表达离情和告别亲人的一种形式。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赵岚介绍:“哭嫁歌源于古代社会,当时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正因如此,出嫁的时候,女子想到即将离开父母,然后去面对苛刻的婆婆,她们就觉得有很多的离别之苦,难舍之情。”
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东部地区的哭嫁歌,是在女子出嫁前一个晚上,就会进行一个哭嫁的仪式,一般是自己的母亲对着自己的女儿进行哭唱,采用东部调的曲调形式,在旋律内加上母亲想对女儿说的话,用吟唱的方式,交代一些事情给即将出嫁的女儿,一般会唱三至四首;若自己的母亲对于哭嫁仪式比较生疏的,就会由家庭中最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媒婆、送嫁婆来进行仪式,且帮助新娘梳妆,打扮成成年妇女的模样;等到半夜第一声鸡啼的时候在娘家的堂屋前焚香燃纸,向先辈祷告。出嫁前的新娘是悲伤与不舍的,但在哭嫁仪式结束,新郎来接亲的时候,新娘不应该还保持着哭丧脸的形象,而是应该以开心愉悦的心情嫁入夫家,与新郎一起迎接以后美好的生活。
二、《婚夜》创作灵感及融入流行音乐元素
“哭嫁”是中国的传统婚嫁习俗,而“哭嫁歌”也是壮族文化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今的人们对于此类型的音乐并不感兴趣,甚至已经慢慢淡忘这种歌曲和淡化传统习俗。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改善,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面对网络和各种科技产品,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感的传递也越来越少。而大家通过各种科技产品更多接受的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作品,流行音乐在音乐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比其他类型音乐市场多,其受众人群均老少皆宜。
作词作曲人在听过“哭嫁”的故事与“哭嫁歌”之后,对此大有感慨,它能更直接、更淳朴地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感情,因此结合现今的流行音乐元素创作出让人更容易接受的歌曲《婚夜》。其作品除了传统的五声调式以外,结合了流行元素,在旋律上使用了自然大调的音阶;在伴奏织体里面采用了布鲁斯音阶;大调布鲁斯音阶排列顺序上和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非常接近。因此进行了良好的结合,轻快的节奏与朗朗上口的旋律更深受大众的喜爱。
三、旋律节奏特点与歌词赏析
(一)《婚夜》的旋律与节奏特点
“哭嫁歌”的曲调为传统五声调式,曲调流畅、委婉、忧伤。每个地区的“哭嫁歌”都有不同的调式调性,旋律也大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所诉说和表达的意思都是大致相同的。
在南宁武鸣区有东、西、南、北、中部五个地区,所以他们演唱的曲调有东部调、西部调、南部调、北部调和中部调,不同的地区的曲调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曲调旋律高亢激昂,有的則抒情柔和。而《婚夜》中的哭嫁歌就是采用的东部调的曲调风格,演唱曲调,它的旋律委婉而优美,以哭腔为主,用吟唱式的演唱方式来表现“哭嫁歌”,表达新娘缠绵凄苦,即将离家的不舍心情。
在《婚夜》中,除了有经典唱段东部调“哭嫁歌”以外,还有流行的元素在其中,为了与东部调更好结合,《婚夜》采用了自然大调的音阶,在委婉的“哭嫁歌”吟唱中,加入旋律优美平稳的流行歌曲唱段,形成了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更能表现出母女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让听者意味深长。原来的“哭嫁歌”是采用无伴奏吟唱形式,节奏较为从容舒缓,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哀伤的情绪较为浓郁;结合了流行元素的《婚夜》,节奏变得轻松愉快,加上布鲁斯风格的伴奏形式,让整首歌充满了画面感,更富有表现力。
(二)《婚夜》与“哭嫁歌”结合歌词赏析
哭嫁是淳朴善良的壮家人告别家人,答谢亲友的情感流露和心灵表白。哭嫁歌的特点在于演唱形式的多样性与群体性。以新娘为轴心,囊括与之发生感情联系的一切家庭成员。《婚夜》的歌词大意:
女儿:谢了天 谢了阳光照花红
养育恩情大过天
(母亲:我的女儿如今你长大了,就像水出芙蓉一样
漂亮。)
女儿:爹娘恩情 未曾报
女儿去做别家人 妈妈请放心
(母亲:千金易求,知音难寻。)
女儿:妈妈别担心
出嫁女儿要离去
耳边传来妈妈的声音 字字句句传进我心里
爱你在心 却不提
(母亲:今天你们两个人正式成婚了,今后要开开心心,百年到老)
女儿:妈妈我知道了
(母亲: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百年共枕眠)
(东部调哭嫁歌吟唱)
女儿:谢了地 谢了春风吹花红
母女之情情意浓
(母亲:妈妈在家等你,有时间回来看妈妈,妈妈很想念你)
女儿:女儿今日 成家去 未曾出门泪涟涟
妈妈请保重
(母亲:百鸟归巢成双对,今天母女两人就要分离了)
女儿:妈妈别担心
出嫁女儿要离去
耳边传来妈妈的声音 字字句句传进我心里
爱你在心 却不提
(母亲:你一定要记住哦,不要忘记了)
女儿:妈妈我知道了
(母亲: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妈妈在家里等你)
女儿:妈妈的怀抱 妈妈的微笑 爸爸的微笑 世界千般好 妈妈请微笑 家才是依靠
(母亲:我的乖女儿 哎 去吧去吧 )
歌词大意中,括号内为母亲吟唱“哭嫁歌”的部分,其他则是女儿回答母亲的部分。在“哭嫁歌”吟唱部分,字字句句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关心与牵挂;其中“我的女儿如今你长大了,就像水出芙蓉一样漂亮”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疼爱; 在结尾的地方“我的乖女儿,哎,去吧,去吧!”唱出了母亲的无奈与无尽的思念,“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何时是归期,思前想后,不禁潸然泪下的感情。而女儿的回答也字字珠玑,对母亲的依恋也会一直深埋心底;“爹娘恩情,未曾报,女儿去做别家人” 表现出女儿还未能报答父母就要去做别家人的愧疚之心,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不舍之情。歌词内容有深意又温暖,在优美的旋律下,给“哭嫁歌”进行了升华,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之后,也更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与传唱。
四、结语
在中国的音乐市场上,雖说流行音乐是领军者,但是现今的流行音乐多半是像流星闪烁一样昙花一现,我们需要做更多探索与研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结合,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更多的中国流行音乐作品成为经典,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作者简介:
陈宇婵,女,汉族,广西钦州人,硕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艺术。指导老师: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