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莫里森 《上帝拯救孩子》中布莱德人物形象浅析

2020-09-10孙舒奇

今古文创 2020年21期
关键词:布莱德托尼莫里森

【摘要】《上帝救助孩子》出版于2015年,是莫里森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该书主要讲述了黑人女孩布莱德的成长经历。本文将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切入点,从小说中布莱德的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以及伦理意识出发,通过分析文中女主人翁布莱德坚持不懈地探索自身价值与意义的形象,去解读莫里森小说背后的更多含义。

【关键词】《上帝救助孩子》;托尼·莫里森;文学伦理学批评;布莱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15-02

2015年4月,莫里森的新作《上帝救助孩子》问世。虽说这是莫里森中篇小说里的最后一部,却是她以当代美国社会生活为题材的第一部。该作品一经出版便备受关注,《美国大西洋月刊》称赞其为“一首悲喜爵士乐歌剧”。评论家唐娜·里夫金(2015)表示“托尼·莫里森继续从她的角色的愤怒和创伤中创造美”。该书语言优美,情节隽永,在2015年被《纽约时报书评》编辑评选为100本值得阅读的图书之一。《上帝救助孩子》以黑人女孩布莱德为中心,讲述了童年时期经历过身心创伤的布莱德在长大之后坚持不懈地探寻自己人生的价值的故事。因此,本文将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视角,围绕布莱德所处的伦理环境,其伦理身份以及伦理意识的变化等问题,解读以布莱德为代表的,当代黑人女性所处的生存困境与出路。

一、布莱德所处伦理环境的压迫

聂珍钊教授(2014)提出,文学伦理学主要指“在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的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中存在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具体表现为“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术语对文学作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文学作品呈现的人物和时间进行伦理分析”。

小说开头以甜心的自述展开,甜心是布莱德的母亲,她和她的丈夫肤色很浅,被称为“浅色混血儿”。她的家人也因为这浅肤色,混进了白人的圈子。甜心的外祖母“装成了白人”,“我母亲和姨妈写给她的每一封信,她一收到就原封不动的寄回来。”而甜心的母亲做了相反的选择,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她和我父亲去县政府结婚时,那里有两部《圣经》,他们得把手放在黑人专用的那部上,另一部只有白人的手才能碰。”甜心也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亲在社会中由于浅肤色得到的益处,“我母亲在百货商店试帽子或是去厕所的时候,从来没有人会拦下她”,“我父亲则可以再鞋店门口光明正大地试穿,不用钻进后面的房间。”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甜心,已经习惯并且学会了如何在白人为主流的社会中生存和隐藏真实的自己。因此,当她看到自己的女儿“黑得要命,就像午夜,像苏丹人”的时候,她给吓坏了。布莱德的深黑肤色仿佛揭穿了她多年的伪装,使她再次暴露在社会主流肤色的歧视和鄙夷中。

布莱德的降生也导致了这个家庭的破裂,当甜心的丈夫看到肤色深黑的女儿后,二话不说离开了母女俩,留甜心一人艰难抚养女儿。基于对自己处境的认识以及对生存的欲望,甜心对布莱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卢拉·安①需要学会乖乖听话,低眉顺眼,不惹麻烦”,这是一位黑人母亲在种族歧视之下唯一能教会女儿的生存之道。她不许布莱德喊自己为“母亲”,而是用“甜心”代替。她选择不用母乳喂养布莱德,也不轻易触碰布莱德。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她很快就学会了“甜心”所谓的生存之道,不惹是生非,怯懦又顺从。

二、布莱德伦理身份的混乱

布莱德出生后直至有了记忆,她就发现甜心待她的不同。“我很小的时候,她每次不得不给我洗澡时,脸上都写着嫌恶。”“我曾经暗暗希望她能扇我耳光或是打我屁股,这样我至少能感受到她的触碰。”布莱德因为缺乏母亲的关爱,她对母爱的渴望已经变得扭曲,即使是挨打那般的触碰也令她满怀期待。因此,在对亲情的渴望下,她撒了谎,指认索菲亚猥亵儿童。之后,“我望向甜心,她在微笑,我第一次见到她这样微笑——嘴角和眼睛都含着笑意。”“我们走下法院台阶时,她牵着我的手,我的手。她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我又惊又喜。”布莱德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甜心的关注,她渴望母亲的保护和爱意,通过撒谎,她得到了自己长久渴望的母亲的触碰和褒奖。父爱的缺席,母爱的畸形,使布莱德作为女儿的伦理身份混乱,不惜牺牲一部分自己的社会道德观去换取自己想要的所谓的亲情之爱。

长大后的布莱德事业有成,还遇到了自己的心仪男孩布克,她不会过多地去询问布克的事情,认为这是爱的表现。“我只能用电视剧里的情节补全关于他的想象:他是个获得了新身份的线人,或是个被吊销了执照的律师。无所谓,我其实不怎么在意。”对自己心上人的身份与过去漠不关心,这表明布莱德起码对他俩的感情是否能维持稳定开花结果不抱有期待。在与布克相处的过程中,布莱德用时尚杂志里的专栏来比拟自己和布克的关系。“那种被海浪包围的半裸着的情侣,表情露骨,欲火如同闪电,填空也暗沉下来,反衬出他们肌肤的光泽。”这说明在感情里的布莱德多数是为了获得欲望的纾解,并没有考虑过责任与义务,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这是她作为恋人身份混乱的表现。

小说中的布莱德为了得到幻想的亲情而撒谎,为了体验肉体的欢愉而恋爱,小时候经历的种种像是烙印一般如影随形,导致了她双重伦理身份的混乱。

三、布莱德倫理意识的觉醒

长大后的布莱德为摆脱怯懦的黑人女孩儿形象付诸了努力。首先她尝试将自己懦弱的过去抹掉。“卢拉·安是十六岁的我,高中一毕业,我就抛弃了那个愚蠢的乡下名字。我成了安·布莱德。”甜心的回忆的章节里提到,“她在加州找了一份一流的工作,可她再也不电话或是来看我了。她时不时会寄钱和东西给我,但我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见过她了。”布莱德改了名字,远离家乡,除了尽一些为人子女的义务之外,她几乎和甜心断掉了联系。

同时她在不停地关注索菲亚的消息,此时的她潜意识里已经明白,当年利用索菲亚来满足自己对亲情母爱的虚假幻想是不对的。“这次行动我已经筹划了一年,我精心挑选了一个假释犯所需要的一切。”在她看来,用物质可以来弥补自己带给索菲亚的伤痛。但是之后布莱德被暴怒之下的索菲亚打了一顿扔出来,她没有选择报警。“我并不是唯一的证人,把索菲亚·哈克斯利变成0071140号并非凭我一己之力。还有很多其他的证词指认她猥亵儿童,至少还有四名儿童出庭作了证。”“她为什么不接受帮助呢?这总比别人可能提供给她的收银员或是清洁工的活计强。”虽然对索菲亚心怀愧疚,但是布莱德并没有意识到索菲亚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这些。布莱德坚持要去看一名猥亵儿童的假释犯的行为让布克恼怒,他选择了分手并且不告而别。这时候布莱德慢慢发现“他并不是我熟识的那个人,他脑中有很多念头,却从未向我提过一个字。”布莱德开始真正审视自己,审视和布克的感情。“她去追寻他,不是因为爱情,她明白。”她不再被物质的东西蒙蔽,而是选择去探寻隐藏在种种情绪背后的真相。

再见到布克,布莱德向他说出了自己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我撒谎了!撒谎了!撒谎了!她是无辜的。我指认了她,可她根本没有做那些。我想做点弥补,可她狠狠揍了我一顿,是我活该。”布莱德承认了自己这么做只是为了感受母亲的触碰和爱意,她将以前的自己毫不掩藏的展示于人前,选择了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而得知了真相的布克也谅解了布莱德,“他向她伸出来她渴盼了一生的手,她无须撒谎便能握住的手,满含着信赖与关爱。”

四、结语

布莱德从小便在自己父母的种种行为下了领悟到了社会中对于肤色歧视的残酷,为了生存她选择了顺从。在她看来爱就是触碰,为了得到母亲的“触碰”,她撒谎指认索菲亚猥亵儿童。长大之后为了得到更多“触碰”,她交了不少男朋友,在感情里更注重肉体上的欢愉,然而这种爱的方式只能解决短暂的精神满足。布莱德做了其他的尝试,试图去改变,不再与家人联系,为索菲亚提供帮助,与布克建立恋爱关系却不去探究布克的身世,这些改变中她将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利益化”“物质化”,以求获得爱和自由。 最终索菲亚的暴力行为,布克的不告而别,让布莱德开始思索物质之外的事情。在追寻布克的过程中,她勇敢地面对自我,坦白了真相,与一切和解。通过布莱德的故事,托妮·莫丽森向读者揭示了在当今美国社会中现代黑人女性所要面对的问题,忠告黑人女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警觉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要直面自己的本心。

注釋:

①卢拉·安为女主人公原名,在高中毕业之后更名为安·布莱德,为了工作需要她又将名字缩短为布莱德。

参考文献:

[1]New York Times. Toni Morrison’s God Help the Child. Retrieved 14 June 2019 from.

http://www.nytimes.com/2015/04.19/books/review/toni-morrisons-god-help-the-child.html?smid=tw-share.

[2]Donna Rifkind. (2015). ‘God Help the Child’ is Toni Morrison’s latest exploration of the hurt that drives us. Retrieved 14 June 2019, from https://www.csmonitor.com/Books/Book-Reviews/2015/0504/God-Help-th e-Child-is-Toni-Morrison-s-latest-exploration-of-the-hurt-that-drives-us.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Toni Morrison. God Help the Child. London: Penguin Random House.2015.

[5](美)托尼 · 莫里森.愤怒的孩子[M].刘昱含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7.

作者简介:

孙舒奇,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生。单位:宁夏大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布莱德托尼莫里森
来自全世界的戒指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我想自己做
戒烟公司
叫我第一名
托尼逃跑
改变一生的音乐会
走得快和走得远
空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