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教育小学至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系统规划与的探讨

2020-09-10梁家荣

体育时空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未来教育体育学科

梁家荣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34-03

摘  要  本文就未来教育小学至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系统规划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与重心、小学至高中体育教育学科规划以及规划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未来教育   小学至高中   体育学科   系统规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为主要教育改革方针,要坚持党的“四个方针”、“四个自信”为核心引导,要明确“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于未来小学至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与重心

(一)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1.教育信息化

时代的发展,注定了新科技的诞生和完善,信息化时代也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进入大众的视线,当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要探讨研究信息技术和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教育教学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这样评价过未来教育,他说:“未来教育=人脑+计算机+网络”。可就体育教学而言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之上,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操场上有效互动,完成相关的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未来小学至高中体育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如评价、技术动作示范等)。

2.教学手段多元

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的教学手段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之下的教学质量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千篇一律,一味的以自己为教学主体,“滔滔不绝”的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引导价值,这样长此以往的教学会让小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基于未来教育的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是需要改变这样的现状的,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学生能够有效的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辅助,比如当下深受广大教师引荐的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同样的基于未来的体育教学,教学手段必定更加丰富多元,可以是在探讨式教学法的创新,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提出相关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可以是合作式教学法的创新,教师让小组成员自行分析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然后完成相应的体育运动,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意见(包括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分析以及学生完成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

3.教学资源共享

基于未来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教育,包罗万千,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对应的画面或者视频,这是从静态认知到动态认知的转变,这必将为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课堂教学教学带来财富。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有价值的课件,借鉴其中优秀的课件作为自己体育教学的方案,借助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有序地开展体育教学。

(二)未来教育的重心

1.以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未来体育教育中,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學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规划,明确培养对象的重心是学生,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信息化教育中得以全面的发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相互发展。依托“信息化教育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素质教育,从严、从深、从根的扎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机制的建成,全面整合并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教学各项工作的统一协调发展。

在未来体育教学的中,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关注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端正学生的态度,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要保持自主的意识。就需要在未来体育教育当中以学生为根本,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态度,当然也是有度的。比如在1000米长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设计教学流程,思考1000米长跑的技术动作,教师最后选择最优的方案,并完善方案然后开始体育运动。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得到培养。

2.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学生的身体素质素养、健康意识素养和运动认知素养,身体素质素养指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拥有健全的体魄;健康意识素养指的是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对自我健康的重视,能够在体育锻炼中避免身体受到伤害;运动认知素养指的是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认识,能够掌握体育项目的锻炼准则与锻炼要求。现目前小学至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衔接过程缺乏统一性。小学几乎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的实际效益;初中以体育中考为中心,出现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内容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对体育各项目的兴趣和运动技能的过渡性工作没做到位;升入高中就读,进入模块教学后,起步阶段较难适应。也就是说初中体育教学和高中体育教学是脱节的。本论文旨在探讨未来小学至高中体育教学学科系统规划,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总结归纳,实现对现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衔接现状的调查发现,制定符合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教学计划。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未来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教育中会得到更高度的关注,现目前我国教育发展重心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所以可以预见未来教育对这一方面的重视。

二、未来教育小学至高中体育学科系统规划

(一)构建教育体系,有序推进体育教学

对于未来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明确体育教学的重心和方向、明确体育教学应该遵从的规章制度,从而使体育教学有序的推进和发展。

未来体育教学的重心是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发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基,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学的方向是满足学生发展所需,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未来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更多的是约束教师,比如说课前课件或方案的准备、课间紧急情况处理的措施学习、课后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等,从而从体系上约束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因为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就可以上好一堂课,但是这步入了误区,体育教学也是需要专业、能力。

(二)搭建锻炼平台,促进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养成

搭建锻炼平台时未来小学至高中体育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让学生知晓体育锻炼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全的身体,才可能画出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增强。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当下还是在未来,锻炼平台的搭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国家、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致力方可实现。就国家而言,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从邓小平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伊始,再到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都有体现出“体(身体素质,‘德、智、体、美、劳’中的‘体育’)”的重要意义;就学校而言,要紧随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动向和思想,制定相关的科研任务,为锻炼平台的搭建提供理论支持,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为锻炼平台的搭建提供经济支持;就家长而言,要形成有效的意识,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在断念过程中受到一点挫折就去质疑锻炼平台的搭建,而是要基于锻炼平台的搭建策略上、自己孩子身体变化上给予意见;就学生而言,需要形成正确客观的认知态度“知人论世”,知道锻炼平台的意义有多少就说多少,不能盲目的夸大锻炼平台的功能,同样也不可以恶意的诋毁锻炼平台的价值,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提高。

(三)创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

基于未来小学至高中基础体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不断优化,要一改传统千篇一律的评价体系的桎梏,而是要以开放性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优化,就是要逃出传统教学的框架,采取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加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思想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快乐”地享受体育锻炼的过程。

三、未来教育小学至高中体育学科系统规划的措施

(一)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搭建锻炼平台

锻炼平台的搭建更多的是基于课堂教学之上的,虽然说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但是体育教学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所以说在搭建锻炼平台之上更多的借助教学方法。比如在50米短跑教学中创设的“攻城占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攻城占地”的游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前设置六个个城池,学生在进行完热身之后,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六人,然后每组第一的就享有城池归属权。再将享有城池归属权的六个中学生进行最后的“50米跑”角逐,第一名就是最后攻占所有城池的獲胜者——统帅者。

第二阶段,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当中,通过以上的教学情境的形式,角逐出来的最后胜利者,可以通过统帅者的身份领取我提前准备的奖励物品。奖励不分大小,最为主要的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让中学生的兴趣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众所周知,在学生的心目当中,胜利者不仅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品,而且可以得到教师的表扬以及学生的羡慕。从而可以逐渐建立中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阶段,情趣蔓延,娱乐身心,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中学生自主地锻炼,我在中学生都完成“50米跑”之后,设下目标,在下堂课取得明显进步的同学可以得到进步奖,从而中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开始自主训练。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搭建属于学生、教师、体育教学的锻炼平台,学生为了在下堂课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势必拉上自己的三五好友在课后自己完成50米短跑。

(二)借助“智能创新”的思想创新教育评价方式

在未来小学至高中体育教育要融合“育人为本,智能创新”的教学思想构建教育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真正受到素质教育,直观真实的评价学生的锻炼情况。要坚持致力于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理解能力、领悟能力、思考能力、人文情怀、家国情怀、身体素质、道德品行)”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同时也是学生“立德成才”的必经之路。在未来小学至高中体育教育的中,学校和教师应当深刻地认知到“综合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既要在未来小学至高中体育教育中体现出综合素质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体现出综合素质的相互联系性,通过各种素质的相互渗透,构成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诉求人才需求的统一体,这是构建教育体系的主要目的,有序的推进体育教学。

(三)借助“家校合作”的成就构建教学体系

在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借助“家校合作”的便利,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身体期许以及他们对教学体系构建的意见;可以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体育教学的规章、流程、制度,从而构建出一条“高度合作、高度理解、高度沟通”的教学体系。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首先,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期许和愿景,所以学生们在锻炼的过程中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回应自己的父母;其次,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更符合自己成长的教学流程,所以学生的发展会更好;其三,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专业能力更强的教师辅导,所以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未来教育小学至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系统规划与的探讨,本文做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未来小学至高中的基础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资源共享化;分析了未来小学至高中的基础体育教育的发展重心——以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了为我国未来小学至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学科的系统规划——构建教育体系,有序推进体育教学、搭建锻炼平台,促进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养成、创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探讨了我国未来小学至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学科的系统规划的措施——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搭建锻炼平台、借助“智能创新”的思想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借助“家校合作”的成就构建教学体系。希望能够为我国当下小学至高中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前线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季浏.聚焦前沿热点问题、关注体育教育发展、共探学生成长未来——2019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5):27-34.

[2]徐天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0(4):208.

[3]蔡林怜.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1):43-44.

猜你喜欢

未来教育体育学科
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
追寻未来教育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七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
打造社交型高质量慕课平台
用大数据改变未来的学习和教育
对未来教育可知与否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