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中肩袖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2020-09-10粟雯琴文静黎躜
粟雯琴 文静 黎躜
摘 要 本文对肩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在羽毛球运动中造成肩袖损伤的原因,并列出了对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因而,本文提出的羽毛球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防治对羽毛球爱好者有一定的认识与借鉴意义,以使广大羽毛球爱好者能够科学参与运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几率。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 肩袖损伤 处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84-01
一、肩袖的结构
肩袖的周围是一组肌肉。肱骨头的表面是肩胛下肌,冈上肌的上部、冈下肌的背部和肌肉环形肌[1]。这些肌腱的运动使得肩关节进行如伸展、外环和提举等运动。这些肌腱稳定肱骨头,并在维持肩关节的运动和稳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肩袖损伤的原因
(一)运动损伤知识匮乏
运动员发生肩袖损伤与运动员自身的知识水平、运动损伤知识的缺乏、防范意识的缺乏等因素有关。
(二)热身活动不规范
运动员在运动前必须做好热身活动。热身活动不充分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有调查显示,不合理的准备活动所引起的肩袖损伤占比高达20%以上[2]。热身活动可以有效增强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加速机体内分泌,增加肌肉弹性,使身体进入到适应运动的状态中,从而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局部运动负担重,运动量过大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运动员的运动量过大或局部负担过重,极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近年来,随着运动员水平的逐步提高,运动强度也随之加大。因此,要有效避免肩袖损伤的发生,在训练过程中就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把学习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四)运动员训练水平有限
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对运动损伤有一定的影响。一些运动员长期没有接受训练,且训练不够全面,综合素质较低,技战术水平低,比赛强度大,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五)肩部力量较弱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肩关节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运动的一部分。羽毛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肩部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很高的要求。在高远球、网前球、杀球和挑球过程中都非常依赖肩关节的活。因此,肩袖必须能承受很大力量的冲击,如果运动员肩袖的力量不足,则会导致肩袖的损伤。
三、处理肩袖损伤的方法
(一)关节固定
运动中如遇急性损伤应立即修复,并保持仰卧修养。同时,必须保持上肢的固定,减少肩关节的肌肉群活动。
(二)冰敷
当损伤处急性发炎时疼痛加重,应保持静态修养。同时,上肢保持30°外展,这个动作可以减轻、减少组胺的迅速扩张,减轻肌肉损伤的疼痛和肿胀感,减少血栓的积聚,减轻组织创伤程度,加速组织修复。
(三)按摩
按摩也是一种处理损伤的有效方法,通过按摩损伤处,可调节人體的神经体液功能,从而消除人体疲劳、调节身体活动信息、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
(四)外用喷剂
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外用喷雾剂治疗肌肉酸痛、肌肉拉伤等症状。
(五)物理治疗
依据损伤的不同程度分别选用紫外线照射、人工太阳灯等物理方式治疗,也可以用针灸治疗。
(六)手术
如果伤势严重,情况危急,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四、预防肩袖运动损伤的措施
(一)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运动强度
在运动中,运动员对专业技能的需求超过自然力量和部分力量时,就会出现运动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我们通常注重技术的学习,由于羽毛球运动的特殊性,其对局部力量的要求很高,所以在羽毛球运动过程中需要有适量的强度。当运动强度较大时,有必要做好体能分配。
(二)学习羽毛球运动知识
熟悉羽毛球运动技能也是一种提高运动能力的方式。而做足热身活动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实践证明,慢性运动损伤通常与运动员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和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缺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加强运动员的羽毛球知识学习。
(三)有意识加强力量训练
在羽毛球运动的日常训练中,教练要有意识地加强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这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此,运动员平时应自觉加强体能训练,如此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还可以提高耐力。静态训练也是身体损伤部位的一种有效康复方法[3],当然,如果能将静态训练与动态训练相结合,则无疑更能展现训练的效果,但在训练过后要及时放松全身肌肉。
(四)正确选择运动环境和条件
我们已经清楚了解到运动环境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羽毛球运动一般在室内进行,良好的运动环境可以促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羽毛球拍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球拍的大小、重量以及拍线的磅数等都要根据个人喜好和水平进行调整。此外,鞋面较低,鞋底防滑耐磨的羽毛球鞋可以满足羽毛球运动员在运动中的需求,这也能避免运动员在运动中摔跤或受伤。
参考文献:
[1]刘智英,郑学军.羽毛球肩袖损伤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03):33-35.
[2]杨建军.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J].体育世界2006(04):6-7.
[3]申萍.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创伤预防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报,2009(09):123-125.
粟雯琴 文静 黎躜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