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微探
2020-09-10蔡胜凯
蔡胜凯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28-02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目前发展现状,探索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创新性,揭示了传统武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的新模式以及武术融合创新性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在世界武术传播过程中找到了新途径。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不仅提升了国家软实力,还为全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新时代 武术文化 传承 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就是要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资源,从而创造出崭新的,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文化产品。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同时还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和心态,积极学习并借鉴国际先进优秀文化资源,学人之长,提升自我,不断拓展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具体而言,通过借鉴国际上发展成熟的各种搏击技术和科学的现代训练方法,提升武术训练的科学性。
一、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方法的创新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贵资源的典型代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也渐渐受到武术界甚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日益凸显。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文化传承的方式也出现了很多手段和方式,武术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采纳新的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
(一)互联网时代创新型传承方式
数字化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现代社会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武术文化可以采用这种高科技的手段对其进行数据化的处理。通过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字、音像和视频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和存储。这样就可以使散落在民间的发展千年之久的武术文化成果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得以保存,为传统武术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式。
(二)活体传承与数字化传承相结合;
传统武术文化最初讲究的是活体传承。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活体传承不能作为唯一的传承方式来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文化。互联网的出现虽然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但是互联网技术永远都不能取代活体传承。因为活体传承的存在有着其现实的价值。例如,传统武术文化的活体传承在健身、养生、体育、娱乐、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活体传承和数字化传承相结合,可以有效发挥各自传承优势,更好地保护和继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
二、新时代传统武术文化的融合创新
(一)传统武术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
现代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很多志同道合的武术爱好者可以通过武术社群或“武术圈子”聚在一起进行交流武术心得或切磋技艺。现代交流工具微信,QQ和微博等多媒体加速了武术的交流与传播,同时也促进了武术文化与现代化网络技术的融合。
武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社交媒体的交流与传播,两者之间的深度创新融合方式也值得武术界人士进行探索和摸索。随着软件的广泛应用,专业的武术学习软件也应成为武术传播的一种工具,通过把武术动作图片、短视频融入到一个武术学习软件中,武术爱好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地学习武术,丰富了武术学习的途径。这种线上学习的方式促进了武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二)传统武术文化与保健养生的融合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的健身保健功能。21世纪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极大提高,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生活富足的今天,健康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三高”,肥胖等诸如此类的富贵病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了巨大威胁。武术作为传统武术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并且具有强身健体的实用性,所以武术作为体育健身项目准备被公众所接纳,并且与中医养生等现代健身养身理念结合起来。于是,武术健身观念应运而生。
(三)传统武术文化与美学鉴赏的融合
传统武术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武术之美不仅武术动作潇洒流畅,其文化也蕴含着内涵之美。
1.武术的静态美。武术套路中的武术动作是动静结合的产物。动静结合,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武术动作注重肢体的舒展灵活,身体的协调和收放自如,无论是单个动作还是连贯套路练起来都流畅自然,舒展自如,每个招式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武术动作名称也尽体现武术之美,泰山压顶、大鹏展翅、童子拜佛、金鸡独立等,既有刚健威猛之美,也有流畅潇洒之美。站如松,坐如钟,手眼身法步,处处洋溢着武术动作和谐之美。
2.武术的动态美。从哲学辩证法的角度讲,静为动之始也,动为静之体也。静是动作的准备起始阶段,动才是武术动作的主体。武术之所以活灵活现,有动态美感,就在于动赋予了武术鲜活的生命力。武术动作高低起伏,动静结合,错落有致。时而行云流水,优雅壮美;时而山崩海啸,壮丽异常。如太极拳中上下、左右对称均衡的动作之美,缓而有度,慢而不滞,舒展大方,圆润流畅,太极之美淋漓尽致。另外,武术动作中有的迅急如闪電,有的缓慢如鹰翔。散打中要求“学有定数,用无定法,忽高忽下,左右闪打,多变主动,少变换打”。有快有慢,刚柔相济,充分体现了武术动作的阴柔阳刚之美。
三、传统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科技的进步进和互联网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联网还不断影响着中国武术的生存环境和传播环境。互联网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中国武术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一)传统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
武术在互联网+的时代被赋予了数字化的特点。武术数字化传播融入了很多高科技手段,比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模式终端无缝对接技术、各种声光电融合技术、以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国内少林寺承办的《禅宗少林》大型武术文化舞台剧,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各种声光电等数字化技术把武术之美和舞台实景之美充分融合,完美呈现的结果。真实的演员结合虚拟的武术环境,让观众置身于虚幻的场景中,增强了观众对武术的体验感受。
(二)传统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就是向世界贡献中国哲学智慧
中国武术讲究“以德服人”,讲究“武德”而非“匹夫之勇”。中国武术处事之道孕育了武德。“武”就是停止干戈,避免沖突的能力;“德”是一种德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中国习武之人必须具备武德,凭武德高尚而不是靠技术或蛮力战胜对手。“武德”的重要内容为仁爱和正义,展现的是“习武者绝不是持强凌弱,而是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对弱者施以援手,对强暴施以压制,还世界以清平和公正”。“武德”是评判习武者武术境界的高低。“武以德立,德为艺先”乃为武术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武术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凝集着中华民族智慧瑰宝的传统武术,将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中华传统武术这个“东方文化的代表”将以其更完美的姿态走向世界。
四、结语
在体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文化,传统武术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世界人类身体素质和促进全球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同时,中国传统武术的全球推广为世界人民贡献了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刘少飞.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01):32-36.
[2]李秋莹.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技击技术的演变研究[J].武术研究,2017(09):37-40.
[3]刘丹侠.互联网+背景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民族传统体育,2018(17).
[4]王燕.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5]王秀秀.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现状[Z].大众体育,2017(11).
[6]候冬媚.新时期传统武术的价值探究[J].民族传统体育,2019(25).
[7]王攀.中华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之差异管窥[J].搏击·武术科学,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