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元文化视角下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多维思考

2020-09-10庞兴华

今古文创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多维民族声乐教学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国内外文化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民族声乐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有所丰富,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声乐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民族聲乐教学体系逐渐规范,并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民族声乐教学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求变,不仅要与时俱进,还需要坚持民族声乐的本质。文章基于多元文化视角,结合本人工作经验从多个维度思考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多元文化视角;民族声乐;教学;多维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81-02

一、引言

多元文化即文化融合,民族声乐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中求得发展,就需要不断增强包容性与创新性。当前民族声乐教学已经意识到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也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多种音乐元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融合多种文化元素教学的方式并不是单纯地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也不是一味学习西方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洋为中用,多元整合”,既要稳固民族声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又要保证民族声乐教学不封闭、不落后,继而实现民族声乐教学与时代的共同发展。下文重点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的教学策略。

二、促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

被誉为“中西合璧夜莺”的歌唱家吴碧霞对于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声乐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大段西洋音乐的演唱,但是对于民族小调等的演唱表现欠佳。同时,学生在演唱中“平铺直叙”,没有了艺术的神韵。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美声唱法的优势,需要结合民族唱法,立足于本土,审慎借鉴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体系建设相对成熟,能够表现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长,并逐家得到歌唱界地认可。同时,基于文化融合的背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也相对完善,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曲目及教学方式。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推动民族音乐朝向国际化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歌唱技巧,便于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演唱方式。

(一)明确演唱技巧的定位

没有灵活而丰富的演唱技巧,就无法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动人的情感。如果想在舞台上保持歌唱的纯净和光彩,必须找到对艺术的热爱。技术只是帮助感觉的工具。情绪,性格和语言在演唱中起着重要作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应集中于精神和情感内涵。只有技能为作品和角色服务,才能展现技术的魅力。演唱优秀作品的前提是弄清技能在表演中的服务地位。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教学中,都应记住这一点。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已从传统的中国声乐教学法,口语和心理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科学的语音训练系统,该系统注重于元音和共鸣腔的使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同样注重演唱技巧的灵活运用,两者在音乐之美的追求上高度统一,因此,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向学生传输这种艺术共通性的理念,才能够让学生对两种唱法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学应立足本土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带入到歌唱作品中,彰显民族的特性光辉。教师不应该盲目崇拜西方歌唱,而要利用西方科学声乐技术丰富民族声乐,真正做到“自足本土,洋为中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充分了解民族的文化,还要研究如何把民族声乐作品演绎出“民族味”。同时教师还需要研究美声唱法的优点,精心选择,巧妙运用,尊重科学和自然法则,勇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演唱示范风格,以促进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声乐的世界地位。

(三)注重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互通性

首先,呼吸是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发生的基础,民族唱法注重“腔圆”,美声唱法强调“共鸣”,两者均需要通过呼吸来调整唱腔发生。同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呼吸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需要调动胸腔、腹腔等共鸣腔器官,进行音色的转变。其次,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整体的共鸣存在较大的区别。相比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在发生时,喉头部位压低,声音特性为明亮、丰满、圆润,能够发出有强烈共鸣的音质,同时也能够根据情感的变化进行调整;民族唱法中针对高声区与中低声区有不同的共鸣方式,高声区采用头腔共鸣方式,中低声区采用鼻腔共鸣方式。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共鸣腔的相互协作,为学生展示声音的表现。再次,民族唱法注重正确的发音。教师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准确地发声,押韵并收声。每个词语都应该准确且清晰地表达出来,其特征是在嘴前形成元音,并使用嘴唇来表达词语,从而使声音流入鼻腔。由于声音音量小和穿透力差,学生的声音表现有限且不清楚。与美声唱法结合后,经常使用后齿来咬词,并张开大齿以使声音更加连贯,咬发的位置统一,发音更加圆润丰满。最后,美声唱法中高、中、低音的转化采用真假混合声区技巧,该技巧需要经过反复地训练,才能够保证声区转化时不会特别明显。民族唱法对于声区也有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唱高音时,要保证音色的平稳,音质的灵动;在唱中音时,不能过于急躁;在唱低音时,要保证浑圆有力,在声区转化时,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

二、将自弹自唱模式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中

(一)加强学生作品分析能力

分析声乐作品是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前端环节。学生自弹自唱的基础为结合声乐作品的特点,正确识别声乐作品的艺术及表现风格,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及情感,深刻把握作品的内涵。因此,学生自弹自唱前首先需要分析乐曲的趋势结构,将乐曲的结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标注出乐曲承接、转折的位置,同时,需要把握乐曲的强弱力度及节奏速度以保证演唱及演奏的协调。此外,基于作者原本想要传达的思想及情感,通过演奏节奏变换及演唱表情变化,传递乐曲的情感基调。其次,声乐学习者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声乐演唱技能,丰富自身声乐知识储备;在自弹自唱的练习中,声乐学习者能够以声乐作品分析为基础,协调演唱与演奏之间的关系,增强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声乐演唱情绪更加饱满与立体。最后,声乐学习者可以观看影视资料,借鉴影视资料中的演唱方式及伴奏处理技巧,不断磨合、调整,逐渐形成个性化声乐演唱风格。

(二)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技巧

呼吸是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之一。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充分调动各个呼吸器官,以保证呼吸均匀,使演唱更为流畅,只有具备深厚的呼吸技能,才能够保证演唱的基本艺术效果。与声乐演唱相同,学生在钢琴伴奏时通过键盘动作调整呼吸,把握乐曲节奏。学生在演唱与演奏中保持呼吸上的一致性,才能够由内而外统一表演节奏,提高声乐作品演绎的整体美感。同时,在声乐作品演绎中,声乐演唱是主要的艺术表达形式,而钢琴伴奏则以其极强的乐感用别样的方式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虽然两者情感表法形式有所不同,但情感基調相同。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琴声与人声上寻找情感的一致性。可以借鉴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以《小夜曲》为例,该作品充分突出了钢琴伴奏的作用,如第一句词结束后,没有马上填补下一句词,而是在中间留出一段时间,由钢琴伴奏演绎第一句词的旋律,钢琴曲似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诉说自己的情感,在钢琴伴奏之下,整部声乐作品的情感更加分明。

三、鼓励学生组建音乐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音乐队,自由选择合作表演的同伴,自主确定训练的形式与时间。音乐队的形式可多样化,如一名歌者和一架钢琴或一件民族乐器,或者是一名歌者和一个小型的民族乐队。教师可以定期对音乐队的表演进行指导,如请演奏者与民族声乐演唱着共同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特征、情感与内涵,指导两者的有效配合,如在前奏、间奏及尾奏期间,伴奏者可以增强音量,避免乐曲起承转合过于僵硬,以提高音乐队表演整体的艺术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就舞台表演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教师对歌者的手势动作和表演予以指导,甚至对伴奏者的表演的要求也要精益求精,演奏与声乐演唱没有主次关系,而是以不同的形式表达音乐的情感,两者的配合形式应为相互映衬、相互凸显,声乐演唱在“明”,伴奏在“暗”。学生通过组建音乐队,与乐器长期配合表演中,使歌者和伴奏者相互了解,对学生的配器、作曲与曲式分析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增强乐感,帮助学生更好的演绎作品,提高学生之间协作配合能力。

四、结束语

民族声乐演唱需要学生具备掌握音准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个人风格演唱声乐作品,这样才能对声乐作品进行完美演绎。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凸显民族声乐的本土性特征,融合钢琴、美声唱法等多种音乐文化,并且鼓励学生以实践提高声乐演唱技能,继而推动民族声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海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多维思考[J].黄河之声,2019,(15):82.

[2]李凯.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多维思考浅析[J].北方音乐,2019,39(13):197-198.

[3]王洁.多元文化视角下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多维思考[J].黄河之声,2018,(23):97.

作者简介:

庞兴华,女,汉族,江苏徐州人,音乐学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多维民族声乐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