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的疾病隐喻探析

2020-09-10李琼

今古文创 2020年16期
关键词:麻风病隐喻疾病

【摘要】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部作品,小说内涵丰富,学者对于这部作品的解读多半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出发。本文从“病毒”二字找到一个新的视角——疾病。由于疾病本身的暗示性,疾病已超越人类身体而负载了更加丰富的文化意味,本文从这个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探析这部小说中疾病的隐喻。

【关键词】 疾病;隐喻;麻风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6-002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一般项目“20世纪英国文学中的热带疾病与殖民思想研究” (项目批号:17C1407)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笔下的人物常常越洋过海,异域风情成为常态。以《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为例,在他的笔下,主人公远离条件优越的故土欧洲,漂洋过海来到非洲丛林深处,其间麻风病等诸多传染病肆虐,呈现出不同的疾病意象。

二 、疾病的隐喻

疾病进入文学作品,就会超越简单的病理学问题而更多的被带进宗教、文化内加以渲染。此时的疾病变成了文人眼中惩罚性与感伤性的意象,即疾病不断被当作修辞手法或隐喻加以使用。

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行为,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辞手段,是以言示意的表达方式。[1] 但从更深层而言,隐喻是人们认识、理解、思考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是一种语言和心理双重行为。其实质即“隐喻首先表现为一种语言现象,却暗示出更深意的心理现象”。[2]

在这种暗示之下,两类事物之间或明或暗的便衍生出了新的意义,在两类事物彼此的联系之间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中,隐喻不自觉的生成了。疾病在人们的暗示下衍生出了新的文化内涵。于是疾病的隐喻成为了上天对患病人道德伦理败坏有意的惩罚性结果。特别是麻疯病作为古老的恶疾之一,同样经历着人们不自觉的隐喻化处理。

三、昏睡病、橡皮病和贫血症的隐喻

在《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这部小说中,从头到尾都有出现各种疾病的书写,而不同的疾病暗示着不同的意象。

(一)象征着死寂的昏睡病

主人公奎里乘坐的轮船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河岸上竖着一个牌子,警告人们小心采采蝇引发的昏睡病。一旦被采采蝇叮咬感染,将昏睡不醒继而死亡。之后作者有这样的描述,“如果没有变化就意味着宁静,他们确实在享受着宁静。”[3] 昏睡病导致人陷入危险的睡眠状态,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点,它让人产生了万物沉寂的心理想象,继而跟没有变化联系在一起,没有变化隐喻着非洲丛林的封闭落后,跟不上现代文明的步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法前进。

(二)象征累赘的橡皮病

奎里和柯林医生一起观望麻风病院长和病人们一起做弥撒,其间具体描述了一个得了橡皮病的老人,“他的肿胀的睾丸一直垂到第二层阶梯上。”(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111)奎里觉得他很可怜,到死都要拖着这个累赘。这个疾病描述的场景出现在麻风病院做弥撒的时候,奎里和柯林表现出的无信仰与院长对于信仰的虔诚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二人早就不望弥撒,宗教信仰于他们无用而累赘。在这种情景之下,读者也产生了心理想象,橡皮病令患者负累不堪,就像宗教信仰,拖累人生,毫无益处。

(三)象征愚昧和落后的镰状细胞性贫血症

在柯林医生的门诊室里,一个麻风病患者怀抱着个小孩。“小孩儿身上的每一条肋骨都支棱着,看上去就像一只夜里套上黑布罩的鸟笼,而且随着孩子的呼吸就好像有一只小鸟在布罩里跳动似的。”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66)而夺去孩子生命的并不是麻风病,而是镰状细胞性贫血症:一种无法医治的血液病。孩子的母亲愚昧残忍,她在孩子皮肤上割了个口子,塞进去一种土药,以为这样能治病。柯林医生看到孩子的可怜样,心痛无比,他痛斥孩子的母亲,并警告她再发生此类事情就不给她治麻风病了。此情此景,读者很容易将贫血病与当地人的愚昧顽固联系起来。

四、麻风病的隐喻

跟昏睡病、橡皮病比起來,麻风病病理更复杂、更难以治疗。这种令病患外表变形的疾病承载了丰富的隐喻内涵。“西方学者Susan Sontag曾提及任何疾病只要起因不明,治疗无效,就容易为某种隐喻所覆盖。”[4] 麻风病成为令人极度恐慌、排斥的疾病。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中对麻风病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并且这些小说对麻风病的描写侧重点己经超越了麻风病本身,更多的掺杂了社会、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一)麻风病隐喻丑恶和天谴

小说中有一个名为迪欧格拉蒂亚斯的非洲人,在柯林医生坚持救治之下,他的麻风病毒发散治愈了。可是肢体不完整的他外形看起来丑陋滑稽,“他的两只没有足趾的脚像是两根棒子,走起路来好像在用桩子夯地。”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0)柯林告诉他可以返回家中了,可是他担心地说:“我得离开这儿了吗?”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0),这说明麻风病让世人产生了丑恶和天谴的想象,麻风病人像灾星一样,人人避而远之,即使迪欧格拉蒂亚斯病愈,仍然对自己心生疑窦,这说明病人也对自己产生了厌恶,害怕重返社会,被社会排斥。

对麻风病所造成的恐怖外形的描述在小说中俯拾即是。柯林医生把迪欧格拉蒂亚斯派给了主人公奎里作仆人,奎里受柯林所托,穿过原始丛林前往省会吕克打探医疗设备的下落,他的非洲仆人一直紧跟其后,书中写道,“他拄着一支拐杖,两只没有脚趾的肉团戳在地面上,活像若干世代前就生长在那里、每逢特别节日要受土人奉献祭物的一个什么邪神。”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41)这是作者对麻风病人恐怖外形的印象,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态度。

(二)麻风病隐喻恐惧和死亡

奎里的行踪遭到了喧嚣人世间不怀好意者的窥探。有一个叫做帕尔金逊的记者四处刺探他的情况,最终找到了丛林深处的麻风病院。帕尔金逊染上了疟疾,几近昏厥,柯林和奎里救下了他,奎里对他说,“这里的医院是给麻风病人看病的。”帕尔金逊听闻,立马心慌,答道:“那么让我呆在船上吧。”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138) 可见帕尔金逊宁愿热死在船上,也不愿意接触到麻风病人。

还有一次柯林医生让奎里前往省会吕克打听一下医疗设备的下落,结果货运公司表示不了解情况,奎里于是前往海关处。一开始管理员态度非常热情,“他好像急于用殷勤招待来掩饰自己午睡的某种秘密。他请奎里坐下喝一杯酒。”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42)但是当他听说奎里来自麻风病院的时候,他 “马上显出惶惑不安的神情,不断斜眼瞟看奎里坐的椅子,说不定他期待着看到麻风病菌正在往椅垫里钻呢”。(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42)这段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麻风病极其不理性的恐惧。当奎里离开管理员的房间时,还没有离开楼梯口时,就“听到浴室里开水龙头的声音,管理员显然正在洗手消毒。”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42)

麻风病确实可以通过直接的皮肤接触传播,但是当人们的恐惧和防备达到一定级别时,对麻风病人和已经治愈的麻风病人的排斥和歧视会呈现出相当的社会规模,也难怪麻风病人和已经治愈的人会非常自卑,进而产生对社会的疑虑与仇视。

(三)麻风病隐喻精神的虚无和麻木

感麻风的病毒是一种生理病毒,它令人肢体神经麻痹,失去痛感,最终坏死。麻风病人接受柯林医生的药物治疗之后,病毒逐渐发散,直至痊愈。

但主人公奎里感染的是精神上的麻风病毒,这种病毒隐喻精神的虚无和麻木。他是极其成功的建筑大师,但是非常自我甚至自私,没有什么事情比表现他的自我更为重要。他的建筑作品必须表现他的自我,他的女人必须服从他的自我。当天主教徒改动他的作品,女人想要离开他,他就觉得不可接受。他自己也认识到他对世间万物失去兴趣的原因,“自找表现就是一种自私、无情的事。它把什么东西都吞噬掉,甚至把你自己也吞噬掉。到头来你会发现就连可以表现的自我也没有了。我已经对一切都不再感兴趣了,医生。我既不想和女人睡觉,也不想再设计一个建筑物。”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62)

奎里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失去了感知,进而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在麻风病院的日子里,奎里通过与麻风病已经痊愈的非洲仆人迪欧格拉蒂亚斯的相处,逐步恢复了对世间情感的感知。特别是有一晚,迪欧格拉蒂亚斯没有回来,奎里竟然一个人在茫茫的原始森林里,冒着可能被野兽袭击的风险,救出陷入沼泽的非洲仆人,仆人紧紧抱住奎里,“他的一只沒有手指的手掌像一把重锤子一样按着奎里的胳膊,不让他走开。”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77) 这种强烈的被别人所需要的感觉唤起奎里心中的温情。他精神上的病毒在被人需要,被人依赖的过程中,逐渐发散,直至痊愈。

五、结语

不同的疾病在这部小说中呈现出不同的想象,尤其麻风病更是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这是因为疾病作为医学领域研究的内容在文学中的功用往往是作为象征的意象而存在的,疾病意象更多的被作家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文化隐喻意义。

参考文献:

[1][2]季广茂.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M].傅惟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李琼,女,湖南衡山人,南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麻风病隐喻疾病
爱的隐喻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消除麻风在行动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