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兰岑小说《自由》的文学阐释

2020-09-10赵英俊王密卿王琳

今古文创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乔纳森自由传统

赵英俊 王密卿 王琳

【摘要】 弗兰岑的小说《自由》描写了白人中产阶级家庭伯格伦德一家人各自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作家在艺术性的拷问自由含义的同时,再现了当代美国社会传统道德面临的困境,凸显了当代美国人在家庭、婚姻、爱情、商业及环保等问题上的道德困惑与伦理冲突。

【关键词】 乔纳森·弗兰岑;自由含义;传统;道德困惑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6-0004-02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乔纳森·弗兰岑小说的道德主题研究与启示”(编号:HB16WX031)的阶段性成果。

古往今来,无数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自由”的含义做出过阐释。但是以小说为载体,对自由进行文学的演绎与阐释,弗兰岑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他以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作为小说背景,通过描写白人中产阶级伯格伦德一家人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把对自由的拷问融入对道德伦理的反思中,再现了当代美国人在家庭、婚姻、爱情、商业及环保等问题上的道德困惑与伦理冲突,折射出作者对当代美国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综观对该小说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似乎忽略了“自由的含义”这一重要问题。或者说,大多数研究者似乎就“自由的含义”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限制地去追逐和实现个人欲望(Pallitto,2017:407;焦小婷,2013:45;陈广兴,2012:151)。“自由”一词在小说中的含义仅限于此吗?在这本小说的封底上,乔纳森·弗兰岑专门写到,“我唯一不会谈论的问题便是自由,对读者而言,这似乎是一个独立的考验。我希望你们在读完后能抽出五分钟来想一想:这本书为什么叫‘自由’”(弗兰岑,2012:封底)。那么,到底何谓“自由”?弗兰岑把小说命名为《自由》,到底想引发读者怎样的思考呢?本文试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并阐释“自由”一词的真正含义。

一、选择式自由(freedom to)

20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柏林(Isaiah Berlin,1909-1997)曾提出过两种自由概念:“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指“成为自己的主人”,或“成为我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意志的工具”(柏林,2003:200)。它充分肯定个体的主体性、意志性和自我导向性,是从正面、肯定的角度定义和描述自由。“消极自由”则指的是“一个人能够不被别人阻碍地行动”(柏林,2003:189),或“不被别人干涉”(柏林,2003:191),强调个体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干涉、自主行动,是从否定的角度定义和描述自由。“积极自由”的概念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可以简单概括为随自己意愿选择的自由(freedom to)。在小说《自由》中,帕蒂和乔伊母子对积极的、能动式的、选择自由的追求是该小说一个突出的主题,也是众多研究者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个人能否随心所欲地做出选择?单纯的满足欲望能否给人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弗兰岑用帕蒂和乔伊母子肆意追逐欲望,破坏伦理禁忌,致使个人发展受阻的故事极好的诠释了他对选择式自由的批判。

在小说中,帕蒂对选择式自由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她与丈夫的好友——理查德的婚外恋情上。理查德是个潇洒不羁的音乐人,是帕蒂一直暗恋的对象。即便在她嫁给正直善良的沃尔特之后,仍旧对理查德念念不忘。人到中年,帕蒂的生活陷入了危机之中:她每天无所事事,不得不靠酒精来强迫自己面对“空虚的生活、空荡的家,以及孩子们长大后她那失去了意义的存在”。这时,理查德的到来重新点燃了她心中的欲望。她清楚地知道背叛丈夫有悖伦理,但她依然渴望實现过去未曾实现的梦想。最终她选择了欲望。

在乔伊那里,自由幻化成了美女和金钱的巨大诱惑:虽然他已经同女友登记结了婚,但他仍然渴望和“他所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在国外共度周末”;虽然父亲反复警告过他,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以政治和利益为目的的战争”,斥责他不该“和一群为了获取个人经济利益而去摧毁其他国家的怪物同流合污”,但乔伊依然对伊拉克战争中唾手可得的横财垂涎不已。无论是金钱,还是美女,选择背后所蕴含的生活的巨大可能都令他心醉神迷。事实证明,不负责任的选择带来的刺激是虚无的、短暂的。自由的虚假光环终将褪去,生活也终将露出它的本来面目。“最漂亮的女孩”在近距离接触之后,慢慢露出了她自私、粗俗的本质。美女的粗鄙让乔伊认清了自由的虚妄,金钱则让乔伊认识到了自由的危险。他把一堆锈迹斑斑的卡车配件卖给了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国军方,轻松换回了高达60万美金的盈利,却造成了“数辆美军卡车出了故障,导致车上的司机被叛乱分子残杀”。乔伊成了间接谋杀的罪人,虽然不致锒铛入狱,却从此背负着道义的谴责,精神几近崩溃。

帕蒂和乔伊都把随心所欲的满足欲望视为自由,放任“自由本能或原始欲望”(聂珍钊,2010:19),造成了婚姻、爱情、商业等伦理秩序的破坏。他们不顾一切争取来的自由或伤害了配偶以及恋人的感情,或伤害了他人的性命,导致他们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良心枷锁,在生活和事业方面也陷入重重危机。二人如在泥沼中行军,身心毫无自由可言。

二、逃离式自由(freedom from)

除了“随心所欲地进行选择”,自由还常常被理解为“不受限制”和“不受束缚”,即以赛亚·柏林所说的“消极的自由”(freedom from)。在小说中,不受限制的自由同样是帕蒂和乔伊孜孜以求的理想。他们都视原生家庭为束缚个人发展的籓笼,各自逃离家庭去寻求自由发展,结果遭遇了人生道路上的重挫,个人发展受到严重打击。

帕蒂自幼在家中缺少关爱:父母为了政治前途,对朋友之子强奸帕蒂一事采取了沉默态度,给帕蒂一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帕蒂醉心于体育运动,一心想用体育成绩赢得父母的认可,但换回的却是漠视和嘲弄。对帕蒂来说,她的原生家庭总是和耻辱的记忆、父母望女成凤的期望以及她的平庸联系在一起。“她满怀着对父母的不满和愤怒,一心想要加入某个异教组织,在那里,她可以成为更善良、更友好、更大度、更顺从的人,而这些是她在家里再也无法做到的”。于是,为了与父母作对,她参加了不被父母看好的篮球运动;她故意选择“明尼苏达这样一个平庸的州立大学”,就因为明尼苏达大学离家较远;她甚至不让娘家人参加她的婚礼,婚后也很少和娘家来往。帕蒂终于如愿摆脱了父母,获得了她向往的自由。

对于乔伊来说,自由则意味着摆脱父亲的强权和母亲以爱为名的控制。因此,逃离家庭也成了他梦寐以求之事。从孩童时代起,乔伊就一心渴望经济独立,以便早日脱离父母的管束:暑期他宁可去建筑工地打工,也不愿接受父亲利用关系给他安排的兼职;上高中的时候,他甚至搬到了一墙之隔的邻居家,和邻居的女儿同居,拒绝回到自己的家中生活;考上大学之后,他不要父母资助,靠着四处打工筹措学费。他下定决心要和家庭划清界限。

但是,束缚同时意味着纽带和联结,不受约束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责任和关爱的缺失。离家以后,帕蒂虽然过上了闲适富足的中产阶级生活,但人到中年她才发现,逃离父母让她失去了人生的指路向导,致使她犯下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错误:

到了今天,很容易就能看出,当年本应有人好好的劝告帕蒂,让她先用几年的时间去经营一份事业,为后运动员时期的自己确立一个坚实的身份,同时和其他类型的男人多多交往,等她在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加成熟之后,再去考虑成为妈妈。

相比于母亲帕蒂,乔伊追求自由的代价更为惨痛。他一心想挣大钱,让父母对自己的经济实力“刮目相看”,以彻底摆脱父母的管束。对金钱的渴望与逃离父母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促使他参与倒卖报废汽车部件给美军,间接造成了美军士兵被杀的惨剧。逃离家庭使乔伊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确指引,以至于闯下了人命关天的大禍。惨剧发生之后,乔伊才认识到,“他需要向他严厉而有原则的父亲做出全面的说明。在他的人生中,他一直在反抗他,而现在,该承认他被打败了”。

在文学文本中,伦理混乱常常表现为“理性的缺乏以及对禁忌的漠视或破坏”(聂珍钊,2010:21)。帕蒂和乔伊将个人自由置于家庭伦理之上,一味将家庭视为个人发展的羁绊,忽视了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指导和建设作用。这种“理性的缺乏”使得他们“漠视”家庭伦理禁忌,割断与父母的联系去追求自由。结果,无人引导的个人发展破坏了正常的家庭伦理秩序,又进一步造成了婚姻伦理、商业伦理等伦理禁忌的破坏。如果帕蒂和乔伊不能提高对家庭伦理的理性认识,他们将永远无法逾越道德成长之路上的障碍,实现真正的身心自由。

三、结语

综上所论,该小说不仅是对美国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本身的思考,更是对爱情、婚姻、家庭、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环境保护等多种问题的伦理反思。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自由》不是关于某种亚文化,而是关于整个美国文化;它写的不是一个微观的世界,而是整个世界”(Grossman,2010)。

参考文献:

[1]以赛亚·柏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陈广兴.现实主义的“皇皇巨著”——解读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J].外国文学,2012,(6):145-152.

[3]乔纳森·弗兰岑.自由[M].缪梅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赵英俊,男,河北高邑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法研究。

王密卿,女,河北邢台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学研究。

王琳,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比较、翻译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乔纳森自由传统
战略变革的三条路径
一颗热爱自由的心
书与人
少年力斗传统
美男子坚持每日自拍 16年狂拍近6千张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