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士绅经元善的新式教育活动研究

2020-09-10成方圆

今古文创 2020年44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

成方圆

【摘要】 经元善是晚清著名企业家、慈善家,也是新式教育的积极践行者。长期从事洋务事业使他逐渐认识到新式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起点,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此外,他还意识到要想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必须加强社会教育,故而设立了劝善看报会、选报馆。经元善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也对当代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 经元善;教育实践;教育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38-02

经元善(1841-1903年)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的管理与慈善赈灾事业,这些经历使他意识到新式人才对救亡图存的重要性,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故而53岁时他毅然投身教育事业。20世纪90年代,启民智、改科举、设新学、培养新式人才等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经元善也积极投身这股潮流中。然而以往对新式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康有为、梁启超等精英人士的贡献,殊不知经元善也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一、经元善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有识之士开始寻求变革,他们意识到教育的重大作用,教育改革热潮随之兴起,经元善也是其中的一员。

经元善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童年的所见所闻密切相关。新式教育在中国最初是由传教士开办的,1844年第一所由传教士创办的女塾在浙江宁波建立,所设课程中西内容兼具,同时还教学生缝纫、刺绣等技术,随着入学人数增多,女塾渐成规模,在浙江产生很大影响。经元善从小在浙江目睹了这些教育上的新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其次,经元善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成长起来的,知识初开,即当教之以孝悌忠信。[1]始终将儒家宗旨作为行事依据。在儒家以民为本观念的影响下,关注底层民众生活状况,社会教育思想由此萌生。

经元善教育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自身的洋务经历。在办理洋务过程中,经元善渐渐发现人才过于短缺,针对这一问题,洋务派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但由于封建势力从中阻挠,学业中断,真正学成归国为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很少。况且洋务教育活动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处在封建传统为主体的文化教育环境中,成效大大受限。因此在中国本土创办新式教育培养急需人才成为经元善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经元善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民族危亡面前,经元善主张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国民。他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创办各种新式学堂。例如,以改善底层民众生活为目的的农工学堂;使女性拥有同等受教育权的经正女学。此外,他还意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利用社会教育拓宽民众视野,提升国民素质。

(一)学校教育为主,各种新式学堂的建立

1893年底,经元善在上海创立了经正书院,这是他教育事业的起点。经正书院借鉴西方教学与管理模式,与传统教育有鲜明区别。在课程设置上,经正书院坚持中西文化并重,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聘请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任教。书院对于学习科目的选择也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为了充分发掘人才,经元善扩大招生范围,不再局限于富庶子弟,贫苦学子也可前来就读,还为他们减免一些学杂费,这一点也是经正书院与其他书院相比优势所在,正因如此,遍布各地的读书人纷纷前来求学,经正书院刚刚建立后就出现了办未数月……至房舍不能容[2]的繁荣状况,后来由于经费困难并入南洋公学。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经元善负责处理灾务,在赈灾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仅靠施粥、施医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灾民困难,灾民生活不安定便会滋生叛乱,吾浙宁波……诸郡,饥民蜂起,几生变端……穷极故也。[3]故而经元善倡导设立农工学堂。自1876年,中国开始遣使常驻国外,这些驻外公使出国后,对西方养民、教民方法十分关注,从他们的日记记载中可知,西方国家设立很多养济院、救济院,专门收养贫苦无家者,教以他们技艺作为谋生手段,故而西国路无行乞者。农工学堂与西国养济院的功效类似,都是为了教给贫民技艺,解决其谋生问题。农工学堂肩负两大重任,一是改良农业生产方式;二是振兴传统工艺,一方面通过把中国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创新中国未有之工艺。吸取经正书院办学经费不足的教训,经元善想出一套独特的资金运转体系:把学生做的手工艺品卖出,弥补部分经费。改良农事方面,先设“农事讲学演说所”,向有经验的农民讲解农业知识,并购买农事影灯,这样生动的讲解方式有助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更好掌握农业相关知识;再设学堂启发民智,学堂还设有工作车间供学生实际操作,以便理论与知识合二为一。农工学堂从根本上解决了贫民生活困难,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国家富强。

近代以前,女子受教育的问题不受重视,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传入,教育也随之改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极力倡导女子教育,梁启超认为,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4]经元善率先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在经元善看来,女子尤其是已为人母的女性接受教育后,对下一代的培养起重大作用。此外,由于妇女没有受过教育,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且没有谋生能力,加重了国家负担,故而兴女学也是国家富强的手段。1898年经正女子学堂创办,学堂刚建的时候,招收8-15歲有良好出身的女生,招生范围较小。课程设置上,中西课程兼备,学堂还设有缝纫课和法律、医学等课程,这些科目都是参考了西方妇女职业后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经正女学的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影响却很深远,培养了第一批从事女子教育和妇女解放运动事业的女骨干分子,为后来的女子教育和妇女解放奠定了基础。西方女性史学研究者波伏娃认为女性解放的途径之一就是获得经济独立,经元善正是通过经正女学赋予妇女谋生技能,给了她们独立的经济地位。

(二)社会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推进,经元善意识到学校教育只能提高部分民众素质,要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还要靠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来说方式更加灵活,受众面也更加广泛,因此他提倡设立“劝善看报会”和“选报馆。”这一想法源自西方国家。机器大生产使西方新闻业十分发达,出产新闻纸多种,这些新闻纸或是在街头巷口售卖,或是持于手中叫卖,甚至旅店、咖啡馆中皆设有专看新闻纸之房,内列长几……任人坐阅。[5]因此,西方民众见识广博,懂得时事。鉴于此种优势,经元善尝试设立了“劝善看报会”,在所读报纸的选择方面,挑选内容丰富且中外兼容的报刊;在报刊运作上,每地派一名管理者负责,读报者向管理者索取阅读。由于资金有限,所购书报不够看时,就轮流阅读,以确保更多人可以阅读,以此来增长民众见识。

1901年经元善又建议设立“选报馆”。由于“劝善看报会”的报纸基本都是从上海购买,运输费用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且报纸内容大多都是重复的,因此设“选报馆”萃各报之所长,具于一纸……收效必大。[6]选报馆选择外国各埠报纸的精华部分,按类别划分,汇总内容后再刊登,不仅节省费用,还能汇集各国要闻。在经费问题上,经元善是能省则省,因此将选报馆设在经正书院内,节省场地费,在纸张的选择上也是用廉价纸,但经元善却很重视印刷机器的选用,因为旧机器会导致字迹模糊,影响阅读,可谓惟勿贪价廉,尤须校勘精祥。[7]虽然后来这一美好的设想未实现,但被上海维新派采用,创办了《选报》。

三、经元善教育实践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作为一个处于正在转型期的民族资本家,经元善的思想难免会有局限性,办学结果也多以失败告终,没能一直持续下去,但其教育实践还是有值得当代教育借鉴之处。经元善的教育实践,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转型发展。他提倡女学,开启女智,颠覆了中国传统教育观,使女学成为促使妇女解放、国家富强的手段。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经元善注重因材施教,所學内容中西兼备,培养汇通中西文化的新人才,还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他还参照西方职业后选择学习科目,这样培养的人才具有针对性,便于学成就业,也为后世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此外,经元善的教育实践也展现了社会教育在教化民众方面的重大作用,社会教育不仅提升了国民整体素质,还丰富了教育形式。最后,经元善将慈善与教育结合,开辟慈善新方法,以谋生技能代替施舍,从根本上解决民众困难。这些珍贵的经验都是值得今天学习的。

四、结语

目睹洋务派人才培养方案失败后,为了培养识时务、懂时事的人才,挽回民族利益、挽救民族危亡,53岁的经元善转向教育事业,以教育来救国,尽显他强烈的爱国情怀。经元善还是一名实干家,继承维新派女学思想,并将之付诸实践,掀起一股女学热,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经元善以学校教育为起点,借鉴西方教育模式开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同时也看重社会教育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性。他的中西汇通思想、底层平民教育思想、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是一种启发。

参考文献:

[1][2][6][7]虞和平.经元善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虞和平.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经元善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8.

[4]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37.

[5]张德彝.随使法国记[M].长沙:岳麓出版社,1985:502.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关于聋哑家庭幼儿的教育实践与反思
高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分析
公有云平台在信息学科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