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农村的音乐文化传播研究

2020-09-10陈军朱家俊袁轶凡

今古文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农村

陈军 朱家俊 袁轶凡

【摘要】 南丰傩音乐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傩音乐的传承以及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在传承的过程中对傩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以江西南丰石邮的傩音乐文化为例来探讨其的传播,尤其是在面向农村的传播方式以及误区。

【关键词】 农村;音乐文化传播;傩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7-0072-0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音乐文化研究》, 编号YS17108。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著名的汉学研究者钟雯女士曾经说过:“江西的傩,保存了原始的形态,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破译的信息。”确实如此,作为中国傩文化的重点省区,江西的傩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历史久远,种类丰富,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耀眼于海内外,被人们称为中国甚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本文将以傩文化中的傩音乐为例,阐述关于这些音乐在农村的传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一、江西南丰石邮傩音乐文化概述

傩堂戏音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幽默风趣,多彩多姿,土美动听,易懂易记。根据其傩戏表演形式的不同,傩音乐大致可分为祭祀性音乐、正戏音乐和插戏音乐三种。

(一)祭祀音乐:为傩戏掌坛师在傩仪开坛中所唱所奏的音乐,这类音乐内涵丰富,有歌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傩公傩婆;有呼请上界诸神下凡护佑,有对“甲子”、“八卦”、“伏羲”的根源和“傩公傩母”的来历,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十二月花名”,“牛角”、“师刀”等的根生进行相互盘问,一唱一和。

(二)正戏音乐:是傩艺师们戴上面具进行傩戏表演时所唱,所奏的音乐。每唱一节歌词,就要敲一次锣鼓,合其尾音,烘托气氛,音域的高低按其词意的起伏而自由变化。

(三)插戏音乐:是穿插在正戏中或安排在正戏结束后演出的折子戏。其剧目内容大多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或以其他剧种移植,并吸取了当地民间的花灯,薅草锣鼓,民间山歌和情歌,盘歌和打钱杆,朝山拜佛歌等音乐,其风格独特,形式自由,能摆脱宗教音乐的束缚,实为喜闻乐见,群众喜爱的音乐。

近年来,傩音乐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增添了係弦音乐伴奏,而且还有较为系统的略具板腔因素的声腔,傩艺师们把它归纳为九板十三腔。

二、在江西农村传播傩音乐的意义

(一)立足江西,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力图发挥音乐文化及传播的双向作用。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明珠,现如今将江西民间音乐大力收集、研究、保存是非常必要的,这对江西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同时应发挥音乐传播的双向作用,不仅要将江西民间音乐采集起来,而且要将高雅的、现代化的非民间音乐输入民间,让音乐文化成为传播手段,充分发挥音乐文化在传播中的纽带作用。让西方音乐、现代音乐、民间音乐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发展。在我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文化精准扶贫,以城带乡,城乡一体,音乐文化的交流永远是双向的,其结果并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要让西方音乐、现代音乐与江西民间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双赢。

(二)有助于解决江西省农民的音乐文化生活问题,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缩短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江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音樂文化建设,将在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激发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并参与到文化建设、文化创造中来;旨在提升农民在农村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农民的精神消费进行引导和导向;努力唤起全社会树立尊重、理解、保护农民的意识,从而引导整个社会的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民文化工作的局面。

(三)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现如今,文化的力量空前强大,文化的影响空前广泛。国家以文化创新为引领,直面现实的文化问题。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激发更繁荣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传承。应当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提高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努力。

三、江西农村的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研究

20世纪以后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很多关于农村建设的改革方案被提出,从“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精神家园”到“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越来越受重视。物质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有所提升。在乡村精神文化的传播方面也需要很大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播。那么究竟会有哪些传播的方式呢?

1980年之后,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了农村的空心村蔓延、传统文化微弱等,这些都使得农村文化传播放缓。农村中的主力都去了外地的城市打工,而出生在城市的农民工又对自己农村的家乡不熟悉,这就导致了这些人群会对家乡存在的东西有更新颖的传播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新媒体兴起之后,对于这种傩音乐的传播影响。首先是现在傩音乐的移动端传播,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一直以来,音乐都是一种很难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因为它需要真正懂得它的人才能进行欣赏,传播,要让更多的人来认同它,尤其是像以往唱片还不发达的时候,它只能进行小范围推广,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也最终形成了文字、乐谱等形式的推广形式,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它也最终普及到了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手机中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它已成为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另外一种就是自媒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已经彻底成为了传播的一种新的平台,音乐在自媒体平台上甚至能产生更好的效果,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也能更加持久地保存下去;与此同时,自媒体的出现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捷性和更好的体验,使其成为了一种主要的音乐传播地。还有自媒体的便捷、自主以及实时等都为视频、图片、音频等的传播提供了多样性,极大增强了用户黏性、增强了受众体验。另外一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传播形式,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比如一些大众的报纸或者是杂志期刊之类的传播形式。

四、江西农村傩文化音乐的传播

(一)小规模多种类开发

南丰傩舞具有丰富的形式,在傩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很多人为的痕迹要求尽量地减少,即使是必须要添加地人工建筑也一定要注意与整体的风格能够进行合理搭配,与之相协调,最好是能够突出当地的特色。根据目前南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其进行最少的规划也就是最好的规划,就能够开发处更多的内容,比如可以开发当地居民的生活特色,将旅游者直接安排到当地居民家中,同吃同住。给旅游者提供最原生、最淳朴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

(二)让当地居民增加其文化特色的认同感

加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是延续南丰傩文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当地人们挚爱本民族的文化信仰也能带领更多人接受及传扬它。所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是很重要的条件。过去,傩文化曾被认为是一种迷信活动,导致很多傩舞艺人无法从事传播活动,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甚至一部分当地居民也对此并不认同。随着社会进步,尤其是傩舞成为文化遗产之后,更多当地居民对此有了重新认识,越来越认同这种文化,愿意跟旅游者们交流,这样一来,传播的速度就会加快,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当地居民的傩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多种文化活动与演出来增加傩舞艺人及人民群众对傩舞的认同及自豪感。让人们深爱他们祖辈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从而也一直辈辈相传,甚至传扬与世界。

(三)保护与发扬的方式

保护傩文化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傩文化。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傩文化的保护有诸多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下两种:1.通过音像或文字记录;2.通过帮助和它相关的人使它流传下去。因为傩文化是一种在现代社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动态文化,是一种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第二种流传方式对于保护傩文化是更具生命力的。因此开发儺文化应该与保护同行。

五、江西农村音乐传播的误区

在面向农村进行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误区。一方面人们将大众传媒的效果夸张化了,很多人觉得只要将现代技术运用到农村中,给农村安装更多的网络、电视等,村民就会自发地观看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内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来观看与文化传播无关的东西,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文化传播带来的经济效益过于看重,这些总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当作传统文化符号的商业化再生产,例如人们总是会将一些带有文化传统色彩的东西用来包装或者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来创造出一些产品,以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这样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不尊重,也会使得乡村文化的传播会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

参考文献:

[1]廖振华,赵悦等.江西傩文化的品牌建立与传播[J].九江学院学报,2008,(05).

[2]解文伟.祭祀舞蹈的叙事性研究——以南丰石邮“跳傩”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7.

[3]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女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陈军,男,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文化产业。

朱家俊,男,汉族,湖南湘乡市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袁轶凡,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