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诗词中的问与答

2020-09-10李彩旗

今古文创 2020年37期
关键词:杨开慧诗词诗人

【摘要】 本文以毛泽东诗词中的问与答为切入点,分析了毛泽东诗词中有关个人情感、人际关系、国家前途、国际风云、人与自然的关照,剖析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革命家身份的融合。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问答;个人情感;人际关系;国家前途;国际风云;人与自然;修辞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7-0022-02

在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诗词中,有许多的问答,像自言自语,又如汉魏小赋中的主客问答,也有诗人之间唱和,书写了他诗人的情怀,更展现出一代伟人高尚的革命情操。毛泽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领袖,人们认识他,是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本文关注的是他的情感,从情感的角度了解诗人毛泽东。

个人情感的书写的问与答。在有问之答的《七律·答友人》和《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抒写了个人豁达浪漫的爱情观。《七律·答友人》是回答老同学周士钊兼湖南第一师范校长,谈到杨开慧和贺子珍两位夫人的时候所作。开篇以舜帝壮美爱情故事起首联:“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相传舜帝巡视,途中病亡,葬在了九嶷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载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①娥皇和女英两位尧帝女,同时又是舜帝妻,忠于丈夫,一路飞奔奔丧而去。颔联“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描写了两位妃子悲痛和一日千里的赶路。两妃至悲泣血,悲痛的泪水挥洒在路边的竹叶上,竹叶染红;他们飞奔之快,飘起来的衣襟,似天边的红霞。极尽赞美两妃大义的美。千百年来,人们敬仰勤劳孝亲的舜帝,在九嶷山上建起了顺帝庙,两位妃子也成为人们供奉的神仙,而两位神仙如洛神一般轻盈飞去,衣带飘飘,又似《离骚》中的“峨冠博带”,仙风翩然。

毛泽东的浪漫诗风不仅源于李白的狂放不羁,更多的是源于屈原的富丽华美,刚柔并济。他在《忆秦娥 娄山关》里,也化用了《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吟出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千古绝唱,刚劲担当的精神。湖南本是楚国旧地,诗人用浪漫的语言,描绘了娥皇、女英的仙姿。颈联描绘波澜壮阔的湖南求学和革命历程,“洞庭波泳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洞庭,长岛即洞庭湖,橘子洲,此时正是诗人与杨开慧开始生命交集的阶段,这里埋下了毛泽东和杨开慧爱情的种子,也是毛泽东深刻了解中国,剖析中国,革命开始的地方。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分离到北京重聚,再回到湖南完婚,一对情侣,共育三个可爱的儿子,情意浓浓。同时双双参加革命活动,尤其杨开慧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从事教学,又要为丈夫担忧,情感缠绵而生活动荡。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我欲因之梦吴越”,而寥廓,则代之吴越,这里显然不是指湖南,对句的芙蓉国,很多人解释是湖南的代称,芙蓉确是湖南的代称,如何理解者两个诗句呢?正如李敏的“桂圆”之谜一样,“芙蓉”也是贺子珍的小名之一。作者化用李白的诗,把话题引到江西,一个“尽”字,写尽了那段爱情的刻骨铭心。而“红霞万朵”的“霞”字,也正是杨开慧的小名用字。这样也就映照了娥皇女英两位妻子为丈夫的倾情洒泪。毛泽东面对故友,肯定了在故地两段美好的爱情,和两位美丽的夫人,而内心的美妙,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她们的小名,被巧妙地埋在了诗句里,不露痕迹,却深藏在诗人的情感深处。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答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妻子李淑一的一首词,李淑一同时是杨开慧的同学和好友。毛泽东对这个同样失去爱人挚友的人,敞开心扉,怀念亲人,又指明前途的光明,鼓励其化悲痛为新生的力量。诗人以浪漫的笔触,谐音妙用,一语双关,“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牺牲的烈士,飞升九霄,拜访月宫。月宫的神仙“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仙子挥舞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纷纷表达对烈士的敬佩之情。烈士的牺牲是为人民换来一个新世界,他们死而无憾,死的光荣,死得值得!而“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又以烈士的角度,表达了对未竟事业的关注,对革命胜利的欣喜。从而抚慰了烈士遗孀,也婉拒了她一些不合规定的请求。

以上两首是有问之答,表意婉转,另有一首无问之答的《虞美人·枕上》,却恣意直陈毫无保留。直抒胸臆,好似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又像面对亲密爱人的淋漓倾吐。

1927年春,毛泽东把杨开慧和孩子送回老家,奔赴武装斗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那一别除了偶尔的书信来往,再没有见面,不曾想竟是永别。革命环境的严酷,不敢想团聚的日子。诗词首句极写相思愁苦“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一对小夫妻的离别,相思几何?你在想我吗?你知道我在想你吗?相思之愁成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卷起千堆雪”,而毛泽东的相思,不时长江卷起的波浪,更有海潮一样的翻涌。相思到不能入睡,“披衣起坐数寒星”。静静的,又怕呼吸吵到你,岂知对方相的相思情更浓?尽管毛泽东到去世也没有看到杨开慧写给他的满纸思念关切的信件,但相信,一如沙鸥的《新月》,双方的思念,分不出谁的更多一分,谁的更重一毫,一定曾在“梦里靠岸”。从词的结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似乎可以触碰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诗人不是在柳永的酒醉状态痴迷迎接天明,而是在一夜未眠的愁苦里清醒挽留那一勾留不住的月,似乎在求告:“再給我留一点思念的时间吧”。直抒胸臆,酣畅淋漓,抛开一切,只有思念是泪水,尽情抛洒。无疑,这是毛泽东所有诗词里最柔美婉约的一首,从中可以读出清苦的思念,清纯坚贞的爱恋。

国家前途的问与答中,如抒情小赋的问答方式,词内自问自答。《沁园春·长沙》里,上阕结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整个下阕是回答,“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明确地回答了,未来主宰中国命运的是如今的少年,而不是当时的达官显贵,王侯将相。不论出身,没有贫富。意气风发的少年,要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因为他们曾“浪遏飞舟”,同样是用启发式的“曾记否”,来激发同志们的革命斗志。革命目标和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1927年春的《菩萨蛮·黄鹤楼》展现了他革命家的政治敏感,北伐到武汉停止不前,武汉建都,诗人作为政治家,明显感觉到了政治方向的变化,尽管末句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前面营造的氛围,分明是沉郁凝重的“茫茫九派”的浩大,“沉沉一线”的邈远,“烟雨”的苍莽,龟蛇两山的深“锁”,无疑压得人难以喘息,蒋介石叛变革命,大屠杀的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而武汉正是白色恐怖的政治指挥中心。然而,一个革命家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不忘初心、坚守革命立场,无论是五大还是八七会议,直到井冈山起义,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菩萨蛮·大柏地》在战争的间隙,见到雨后彩虹,似童话般恰当比方,“谁持彩练当空舞?”无须回答,自有答案——“雨后复斜阳”。追写了战争中的激烈残酷“当年鏖战急,弹动前村壁”,雨后斜阳和彩虹的映照,“关山更好看”。尽管当时战争年代战斗是常态,但是作战间隙的雨后斜阳,激发了诗人的乐观情怀。《清平乐·六盘山》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长征到达六盘山,彻底摆脱了围追堵截后的壮怀抒发,陕甘宁边区革命轰轰烈烈,从此开始了对反动派的还击。《浪淘沙·北戴河》,展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信心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来的期待。

1954年4月22日,毛泽东亲自到唐山启新水泥厂。始建于1889年的启新水泥洋灰有限公司,是国家重工业的领头羊。他对资方关切地询问“搞公私合营舍得吗” ②?同年十月,该厂顺利实现公私合营。《浪淘沙·北戴河》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填词,“秦皇岛外打鱼船”在“白浪滔天”里“知向谁边”之问,是领袖对人民的挂念;“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化用曹操《观沧海》,表达了诗人对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到来的成竹在胸和热切呼唤。《水调歌头·游泳》还是在武汉,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龟蛇两山旧地架起了长江大桥,长江再也锁不住两岸的往来,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他抒发豪情“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规划着不久长江水电站的建设蓝图,我们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推测的判断,隐含着一个关切地问:千百年来,仙人可好?改造山河的壮举,会不会惊扰了神女峰的神仙?对浪漫神话人物的关心,也是领袖对人民和自然规律的尊重。

而稍后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借问瘟君欲何往”之问,表达了领袖对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赞美,对百姓的关怀和对千百年来困扰江南百姓血吸虫病的蔑视。血吸虫病的危害已经到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严重程度,患病者无力生产生活,有的村子几近绝村。在党的组织领导下,当地群众动员起来,深耕填埋,填旧沟,开新渠,硬是消灭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消灭了血吸虫病,诗人在小序里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记写了消灭血吸虫的壮举,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关注世界风云的变化问答,《念奴娇·鸟儿问答》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清醒认识,《念奴娇·昆仑》“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之问,以“而今我谓昆仑”作答,表达了“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大同理想,中国将和欧美一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还有与诗友唱和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七律·和郭沫若先生》《满江红和郭沫若先生》等,有实为问答的题诗两首七绝《女民兵题照》和《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等诗词作品。

在修辞手法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以问引领,领字传神,起到了统领下文的作用。用典也是其中常用手法,用典的好处在于比喻比较和类比,便于把复杂的问题说明白。《答友人》的“红霞”和“芙蓉”谐音双关借用,更是妙笔生花。

毛澤东诗词中的问答,问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问到了与人相处的豁达守正,问到了人民的疾苦,问到了国家前途,问到了中国的世界地位,问到了人与自然。关照的面之广,问之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载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②曾文友:《毛泽东与唐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81页。

作者简介:

李彩旗,女,河北玉田人,文学硕士,唐山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杨开慧诗词诗人
绵绵古道连天上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