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火
2020-09-10陈和珍
摘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特别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的水平、认知的能力决定了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和稳定, 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我认为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
关键词:低段数学;兴趣;直观;故事;游戏
一、根据特点,培养兴趣。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教材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常常用:谁坐的最端正、谁最会听讲、谁最会观察、谁的小嘴巴最会说话等,还有看谁最细心、看谁写字的姿势最漂亮、看谁最会做题了等等都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平时老师在课堂上,随时根据学生的动向,用上这些话语,再加上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让他们在这些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进而逐渐对数学生产兴趣。
二、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同时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常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以认识“2”为例,老师先出示:2只小鸭、2个苹果、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子上摆出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老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是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在此教学“2”的写法,先观察鸭子的“形”,然后在日子格里范写,接着学生练写,再请学生将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人有2只手,2只脚,摩托车有两个轮子,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想到实物,这样学生初步形成概念。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欢这门学科了。
三、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时用《小松鼠要过冬了》这个故事引入: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糧食了。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因为总共有16个松果,,而小松鼠摘了以后还有9个,那就把这9个从总数里去掉还有的就是小松鼠摘了的;还有一小朋友说,那还不简单了,知道总数,里面一部分是9,另外一部分是多少就用减法算;又有小朋友说我们用小棒摆一下就知道用减法算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四、巧用游戏,在玩中学。
游戏,是小学低段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当然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很多游戏可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在课本上就有“送小动物回家”、“邮递员送信”、“摘果子”等形式的游戏。这些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有爱心,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因而在计算的课堂上经常用这些形式的游戏进行练习。又如在教“100以内加减法”时就设计了一个传接数的小游戏。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老师悄悄地告诉第一个孩子一个数字,第二个孩子用这个数字加3,把得数传给第三个孩子,第三个孩子再用听到的这个数加3,把得数告诉给第四个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算完并站起来表示结束。然后传数最准确最快的小组获胜。再用同样的方法练习一个数连续减去一个数。这个游戏让孩子既动脑又动口,多种感官同时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这个游戏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现象。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丽霞.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J]. 文教资料, 2006, 000(032):113-114.
[2]曾玲. 巧妙的课堂导入,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火花[J]. 东方教育, 2015, 000(008):174-175.
陕西省旬阳县金寨镇中心学校 陈和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