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的翻译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0-09-10王丽丽
【摘要】 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文学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以文学作品交流为桥梁,搭建起了中西方沟通的新平台。基于此,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显得尤为的重要,翻译的是否准确,是否彰显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也是很多译者所思考和面临的问题。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论是文化习俗,宗教文化及饮食习惯等等,都能从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所以译者只有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及情感表达,才能更好地进行第二次创作,既能凸显作品的魅力,又能让中国读者便于欣赏。
【关键词】 英美文学;翻译;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81-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GGJS270);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
文化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有机结合,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大有不同,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相互学习和鉴赏,也是一个思想碰撞和交流的过程。译者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具体表现在地域文化差异、思维逻辑、语言架构的差异以及宗教差异三个方面。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译者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在还原作品作者本意的同时,也赋予其中国文字的表达魅力,使得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迸发出全新的价值内涵。
一、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表意上而言,英语和汉字在表达方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表达。首先是语境文化的影响,语境文化包含着一个国家的民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的表达,基于不同的语言符号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是大不相同的,中西方文化一个是张扬热烈,一个是内涵丰富,在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过程中就需要用另一种语言对作品中的情节、感情进行完美的创造,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创作。其次就是地域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遣词造句上也有着不同,例如西方国家的《圣经》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在文学中经常会使用到“god”一词本意是上帝,但是通常是人们借其表达自身的愤怒和痛苦,仿佛这样就能让上帝听到聆听自己。所以译者只有深入了解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加生动和准确的翻译英美文学。
(二)宗教人文的影响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很多有名的宗教文明,例如基督教、佛教等等,英美国家信奉基督教的很多,而中国则是佛教比较盛行,还有本土的道教,都使得中西方在宗教人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宗教人文作为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大到精神内涵,小到日常生活习惯都囊括其中,所以在文学作品中也反映出不同的人文理念和风俗习惯。这对于翻译工作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译者基于对英美国家民俗和宗教进行深入的了解,适时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注释,以便于读者能够对英美国家的宗教人文进行了解。凡此种种也都在无形中加大了翻译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让读者在了解本国儒家、道家及佛家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和领悟到英美国家的民俗和宗教文化。
(三)思维逻辑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基于作者自身成长的文化背景,还取决于他们的思维逻辑方式,在此方面,中西方文学作品的表达也存在着不同,对于翻译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英美国家文化开放,情绪表达比较直接,基于语言环境的不同从而造就了他们个性化的思维逻辑和语言架构。英美文学中表达都比较直接而简洁,例如《哈姆雷特》中经典的语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如果简单的按其中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则显得太过寡淡,难以深入诠释其内涵,这也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最终有的译者将其翻译为“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地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愤然为敌,将其克服”。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还要結合汉语的表达和内涵进行解析,足见思维逻辑和语言构架的影响之大。此外英美国家很多文学作品喜好彰显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则是集体大于个人的思维模式,在其融合和解读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地进行中和,这都是最终影响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
(四)原作者与译者的影响
英美文学不同的创作者所创作的作品风格和类型也是不尽相同,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也是各有千秋,而对于不同译者而言,他们也是根据自己的成长学习经历及专业理解能力对原著进行不同的翻译。首先作为原作者有的是豪放派的,有的是浪漫派系的,有的则是朴实风格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对作者的经历及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深入剖析作者的表达意图,明确其重心思想。而对于译者而言,不同水平和能力的译者对英美文学的翻译影响也不同,受译者自身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的影响,译者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进行翻译,比如有的喜欢翻译诗歌,有的喜好歌剧等等。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者是风格,都需要翻译准确,理解原著的真正文化价值和内涵,站在原著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展现原著的真实魅力。
二、提升英美文学翻译质量的对策
(一)注重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融合
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应当加强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积极的学习英美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中,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一个理解和赏析,也是对一种新的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尤为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英美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一些社会制度的解读,由于制度和理念的不同,对待一些事物的看法势必与我们不同,让读者能够去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文化的差异性更能彰显世界文化的博大和魅力,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高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和品质。
(二)实现思维的转换,形成思维融合
思维能力的转换是要求译者在解读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能够角色代换,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文学的内涵,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创作理念,从而在自己翻译过程中拥有不同的思维逻辑和语言架构。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一件连续的内容,需要译者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专业能力,所以译者在准备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研读作品,还需要调研作者,不断的训练英美作品的语言构成,训练自我语言逻辑的转换能力,做到准确翻译。同时译者也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翻译手法,巧妙的融合各种直译、意译及综合性翻译三种手法,对于文学作品中专业名词要翻译准确,做到与汉语含义紧密对接。而意译则是将英美文学中一些意象的场景描述,用中文进行寓意的转换,既要描述准确,又要讲究中文的内涵和美感,避免造成翻译的枯燥和单调。例如在《哈姆雷特》中的语言“The cat will mew,and dog will have his day”,如果不了解英美民俗谚语习惯简单按照字面意思翻译的话就是“猫总是要叫,狗总是要闹得”,但是其本意是表达“该来的迟早要来的”,所以一些译者结合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将其译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更能让人理解和。最后则是对综合性翻译的使用,这种方法要求译者要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内涵,通过中文对其进行语言的重构,结合作者思想融合本土的思维模式,实现中西方思维模式的融合,强化翻译作品的内涵。
(三)尊重宗教人文差異,形成合理翻译
宗教人文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于作者的思想构成及重心思想的表达都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候对于宗教的人文差异的尊重显得尤为的重要。宗教人文在很多英美作品中都有显现,只有在尊重和了解宗教人文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翻译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可以在主张读者的语言为中心,进行“同化”翻译,也就是让其思想价值观更趋向于读者所信奉和接受的理念,如与中国的儒家,佛家思想进行融合,便于读者们理解和接受。另一种方式则是“异化”翻译,也就是完全按照作者本来的宗教思想进行翻译,不能为了阅读的便捷和流畅进行更改,借助注释的方式对行文进行多方面的解释。但是不论是哪种翻译方式,译者都应当尊重宗教人文之间的擦会议,避免篡改原文的含义,更不能失去原文的内涵和思想。只有尊重宗教人文差异,才能保障翻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强化译者的综合素质,提升翻译质量
基于原作者和译者对于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就需要不断强化译者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从专业素质角度而言,对自身英语词汇量的累积和熟练运用是基本功,日常应当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借助网络同英美地区人民进行交流,了解当地的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有机会还可以亲自去往英美国家,亲身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习俗,促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加的灵活机变。另外从文学素养角度而言,译者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文化交流的论坛,深入地去探索翻译作品原作者的成长经历及思想观点,加深对原作者的了解,尊重原作者的语境文化和思想内涵,再融入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翻译风格,最终形成大家都满意的作品。
三、总结
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正是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文学翻译让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加深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文章基于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制定出提升翻译质量的具体策略,帮助提升不断提升翻译作品的品质和魅力。
参考文献:
[1]黄玲玲.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17):65-66.
[2]杨波林.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浅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71-73.
作者简介:
王丽丽,河南平顶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