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探索

2020-09-10王枫

今古文创 2020年26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规律

王枫

【摘要】 作为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文章基于此,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出发,围绕书体、墨法以及结构,剖析了书法艺术的演变特征,继而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规律做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了三点内容,包括字体种类累积增多、字体演变贵速从易、风格反映时代精神等。

【关键词】 书法艺术;演变特征;规律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66-02

书法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也设置了重要章节专门介绍古代中国书法。从广义的角度而言,自汉字诞生以来,书法艺术便出现,因此,无论甲骨文、金文等,均可以纳入到书法艺术的范畴,而从狭义的角度而言,书法艺术则指用毛笔书写的艺术。书法艺术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不同时代的书法艺术有着不同的审美风格。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书法艺术同样是一代又一代之书法。如魏晋南北朝书法尚韵,唐代书法尚法,宋代书尚意,元代书法尚态。书法艺术的演变既和艺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关,也和外部时代环境密切相关,探索书法艺术的演变特征以及规律,是更好地把握书法艺术的先决条件和必然要求。

一、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特征

(一)书体演变特征

书体的出现晚于字体,是字体成熟后的产物,所谓的书体是具有书法家个人特点的书法。与字体的有限性相比,书体是无限的,理论上,每一个书法家都有各自的书体。而从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书体演变的特征主要有三点,首先,多元化。书体演变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如唐代楷书有四大家,草书有张旭和怀素。颜真卿兼善楷书、行书,创作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同一种字体下的书体有着多种不同审美表现。其次,个性化。书法至唐代达到了高峰,以楷书为例,后世书法家很难突破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等人的范畴,因此,探索个性化的书体就成为书法家的追求,如元代的赵孟頫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以圆笔为主,兼施方笔,用行书的笔意来书写楷体。最后,融合化。与字体的严谨性相比,书体具有更强的自由性,明清书法家多融合不同字体,以形成个性鲜明的书体。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独创了渴笔八分的书法创作技法,融汉隶书和魏碑于一体,具有笔画方正、棱角分明的特点。书体演变的个性化和融合化,为我国书法艺术百花齐放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墨法演变特征

相比于字体、书体而言,古代书法艺术中的墨法出现较晚,迟至宋代,墨法才成為书法艺术的重要范畴。唐代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期,各类字体在唐代均达到了高峰,如颜真卿的楷书、张旭的草书等,宋代难以在字体上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将墨法作为书法艺术发展的重点。同时,宋代水墨化的发展也为墨法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最早在书法中自觉运用墨法的正是宋代精于水墨画的文人群体,如米芾等。南宋词人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可见,宋代书法家对墨法的看法仍然未脱离字体的范畴,将字体作为墨法的基础,不同字体有不同的墨法。元代在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书法中的墨法元素,书画一体的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元人重态成为元代书法的主要艺术特征。元代书法家注重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并将墨法干湿浓淡的变化和字线条的粗细、起伏有机地融合了起来。明清以来,墨法在书法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如明代王铎对涨墨的运用出神入化,形成了清晰的疏密空间。清代出现了许多以墨法为特色的书法家,如刘墉的书法以浓墨而著称,被誉为浓墨宰相,而王文治的书法以淡墨为特点,被称为淡墨探花。

(三)结构演变特征

用笔、结构、章法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其中,字体结构具有衔接用笔和章法的作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凸显了字体结构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甲骨文具有很强的形象特征,字体结构的复杂性由所表示的事物所决定,金文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具有字体瘦长、笔道遒劲的特点,西周时期,大篆的发展使得书法艺术具有了线条化的趋势,简练柔和的线条取代了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并且,字形结构与趋向整体,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总的方面而言,古代书法艺术的结构演变具有规范性与变化性相结合的特点。首先,就规范性而言,自楷书兴盛以来,涌现了许多有关字体结构的论述,如隋朝高僧智果在《心成颂》中说“回展右肩;长舒左足;峻拔一角;潜虚半腹;间合间开;隔仰隔覆”,相传,楷书大家欧阳询更总结了结字的三十六法,其中,中、正、木、大不仅适用于楷书,在其他字体中,也同等适用。其次,就变化性而言,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主张字体结构的变化性,蕴含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古代书法大师在遵循字体结构的同时,多能独出新意,使字体结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

二、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

(一)字体种类累积增多

古代书法艺术的字体种类总体上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先秦时期,书法字体主要为甲骨文、铭文等,当然,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尚未进入到自觉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隶书成为标准书体,两汉书法作品多为隶书,如张迁碑、鲜于璜碑、曹全碑等,章草则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在汉末、三国时极为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书法字体均趋于成熟,而行书则是王羲之等带领下,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字体,并出现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隋唐以来,楷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可见,新字体出现后,旧的字体仍然保留,字体的总数则在不断增加。并且,字体间的融合也形成了许多兼具诸体的新字体,如行楷、行草等,而郑板桥的六分半则以隶书参以行楷,具有非隶非楷的特点。从字体演变的历史来看,字体发展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如楷书由隶书发展而来,苏轼则总结为“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既点名了字体的发展演变,也形象地概括出不同字体的特点。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字体的增加为人们的书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表现效果。早在唐代,楷书便取代了隶书成为正式字体,唐代以后,古代公文多选择楷体,而在日常生活中,楷书由于书写不便捷,并非文人雅客的首选,更具飘逸性的行书反而备受欢迎。

(二)字体演变贵速从易

在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中,字体的演变居于核心地位,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社会基础的变化是审美变化的基础,字体演变则是审美变化的表现。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总体遵循贵速从易的规律。贵速从易最早由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提出,苏轼在总结古篆向隶书、草书等字体演变时提出了“贵于速成,而从其易”的观点,所谓贵速从易指的是字体的难度在不断下降,而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则在提高。贵速从易的演变规律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首先,书法艺术有别于绘画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存世的大量书法作品,大都是基于某一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书法艺术的实用特征决定了字体的演变要契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而随着生活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字体的复杂性自然需要降低,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书法在交流、表达中的作用。其次,教育的发展也是字体贵速从易演变规律的重要原因。自隋唐创设科举制以來,科考成为读书人的头等大事,教育平民化则是科举考试的产物。为了提高教育效率,书法字体自然要具有贵速从易的特点。贵速从易是书法艺术紧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演变规律,其中,行书、楷书则是书法艺术贵速从易最为主要的两大字体,时至今日,行书、楷书仍然是书写最多的字体。

(三)风格反映时代精神

书法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风格,这既和书法艺术的自我发展、创新有关,也和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书法风格反映时代精神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规律。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在书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一方面,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书体日渐完善,另一方面,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大家开创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新局面。魏晋南北朝追求书法的韵味,这是当时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汉末以来,时局动荡,天下纷乱,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崇尚自然的老庄思想成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书法艺术也流露出恬淡宁静之美,此一时期的书法家,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均以风神俊逸为主要特点。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巅峰期,同时,唐代也是我国帝制时代国力最为强盛的时代,书法风格同样凝聚着盛唐气象。与魏晋尚韵不同,唐代书法艺术注重法度,法从韵生,又高于韵,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唐代书法以楷书最为兴盛,而楷书正是最能体能书法艺术法度的书体。唐代书法家众多,不少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中具有确立标准的意义,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书法作品是后世书法学习者临摹最多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书法艺术的兴盛。

三、结语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书法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魏晋以前,书法艺术处于自发式的发展状态中,第二是魏晋到隋唐,书法艺术具备了自觉性,书法艺术从成熟发展到高峰,第三是宋代以来,书法艺术逐渐从实用功能中剥离,上升为纯粹的艺术。不同阶段的书法艺术有着不同的特点,而深入把握书法艺术的演变特征,探索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则是更好地了解书法艺术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余文芝,向玉耀.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J].历史学习,2002(06):19-20.

[2]闫恩双.从哲学的角度浅谈汉字的演变及书法艺术的审美[J].大众文艺,2014(06):44-46.

[3]王学俊.论传统书法艺术演变[J].时代文学,2010

(02):220-221.

[4]丁志勇.浅析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明日风尚,2017(18):107.

[5]南泽.浅谈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与联系规律[J].中国文艺家,2017(09):121-122.

[6]赵文静.书法“墨法”之演变[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7(02):11.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规律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寻找规律
找规律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