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背景下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 艺术设计发展研究
2020-09-10杜英蓓
【摘要】 “海上丝路”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文化传播也十分显著。民族装饰艺术作为时代发展产物,它既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又融合了艺术内涵,为艺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以海上丝路背景下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设计为例,研究海上丝路背景下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经济、文化、教育等层面,提出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发展对策,为广西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广西;沿海;民族装饰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6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装饰艺术设计创新研究——以广西北海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KY0726。
一、海上丝路背景下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传统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概况
当前我国民族装饰艺术设计主要以传统的民间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为主,我国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采用就地取材的设计方法,从生产生活中汲取民族装饰技术设计的元素,运用手工生产方式创造设计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劳动人民设计的装饰工艺品类型和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此外,根据用途还可以将民族装饰艺术分为玩赏、游艺、表演这几大类,例如:民间各类的传统玩具:皮影、木偶、风筝、空竹、风车,再比如用于武术和竞技、庙会和花会表演、游街彩车使用的道具、器械、乐器、装饰品等。总分析起来,我国各民族民间繁荣装饰艺术在种类上虽然繁多,但涉及的领域仍不够宽广,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有待向深处开发,其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国外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概况
国外在装饰艺术品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集中表现在建筑物室外或室内空间装饰艺术的应用设计上面。从人类文明发展的研究视角来看,建筑室外室内空间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始终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方向,室外室内空间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织部分,装饰艺术品应用在室外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当中,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美感,同时装饰艺术在室外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使室外室内空间和人们的生活充满美感,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国外建筑装饰艺术的流行在30年代后期逐渐进入发展瓶颈期,直到60年代国外建筑装饰艺术才逐渐走向复苏,比如当前在世界很多国家仍能看到60至80年代带有装饰艺术风格特征的建筑物,这些具有装饰艺术的建筑物遍布于英国、西班牙、古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罗马尼亚、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印度、巴西、哥伦比亚和美国等不同国家。
(三)中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互鉴发展概况
17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积极发展海上贸易,使得西方国家文化与东方国家文化呈现相互交融的特征,其近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不断吸收和借鉴东方文化,到了现代西方文化更加强调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兼收并蓄,不论是装饰艺术的设计理念还是装饰艺术设计的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使得当代西方装饰艺术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中国民族装饰艺术传统文化,在国外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到了中国近代,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使得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文化冲突碰撞中寻求发展路径和动力。在21世纪海上丝绸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的装饰艺术都体现着其国家的审美能力与文化品位,如澳大利亚的建筑物悉尼歌剧院一样能够体现并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物的装饰艺术。在世界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也取得新的发展,例如:中国新设计的水蒸蛋形象的国家大剧院、鸟巢形象的奥运会主体育馆、水立方形象特征的奥运会游泳馆等建筑在设计时均吸收借鉴了世界文化,运用了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建筑装饰设计方案,而不再是闭关自守用“自己人”的装饰艺术设计方案。21世纪海上丝路背景下,中国装饰艺术设计师把眼光放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其结果必然设计出能够代表世界建筑装饰艺术的标志性建筑。中国近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潮流总体上来讲,不断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元素与西方先进文化元素融合发展,设计出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兼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文化特点的装饰艺术,使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在新时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四)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概况
广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广西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戰略的提出,更为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广西玉林羽毛画是我国羽毛画三大流派之一,它是装饰艺术中的瑰宝。为传承玉林羽毛画的传统工艺,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羽毛画工艺保护传承工作,将玉林羽毛画申报为市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艺术品,钦州坭兴陶赖以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北海贝雕技艺以海螺、贝壳为原材料,经过精心雕琢而成。北海贝雕曾远销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它更是作为一种“国礼”和广西的“区礼”出现在众人面前。广西壮族背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凝聚了壮族人民的智慧,背带是世代相传的育婴工具,它是劳动妇女解决干农活和育儿之间的矛盾。背带的种类繁多,制作精致,典型的轴对称图,展开的时候呈倒梯形,既像蝴蝶又像风筝,背带的系带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用品。背带的纹样主要体现在剪纸艺术上。壮族背带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广西沿海地区将民族装饰艺术和世界先进文化相融合,设计塑造广西沿海城市建筑坐标、人文景观、旅游纪念品等,使得当前广西沿海地区在国际国内激励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掀起“中国热”,展现了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二、海上丝路背景下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西沿海地区的民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受多方面的影响。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一是生产经营模式落后,生产与经营不协调。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的今天,相较于传统手工艺品,制企业化作的工艺品造型精机巧别致,观舒适而吸引眼球,感价格低廉,而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空间有限,仅靠纯手工制作,满足市场需求不了,如织锦10平方厘米的图案要耗时一天才能完成,直径10厘米的绣球也是如此,且绣球越小越难做,并效率越低,制作的产品数量有限。导致传统手工艺品跟不上市场的数量需求。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截至目前,广西建立的工艺品网站主要有广西特产网、广西工艺网和钦州坭兴陶工艺网,加上早期创建的广西旅游网,这些网站成为广西传统工艺品联结国内外市场的纽带。三是艺人传承丢失严重,广西传统工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技术精益求精,家庭式纯手工制作,制作技艺主要是以家族传承且不外传。当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广手工艺品规模小,设备陈旧,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人才,无法实现行业内部资源、技术和信息技术共享,致使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面临外来文化入侵困境
随着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入侵,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发展也面临着被入侵的发展困境。在我国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有两次入侵,第一次是汉唐时期佛教文化的入侵,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文化入侵。尤其是第二次文化入侵,是在文化碰撞不平等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装饰艺术及其他文化入侵较最为严重,但中华民族装饰艺术及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两次较为严重的文化入侵中,不仅没有被外来文化淹没在历史发展洪流中,还吸收借鉴了国外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使中国民族装饰艺术设计文化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然而,在当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一方面给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另一方面使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面临外来文化入侵的困境,那么如何使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既能击破外来文化的入侵,又能使广西民族装饰艺术更具有生命力,彰显中国民族文化自信,成为当前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发展的困境。
(二)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面临转型发展的困境
广西传统的民族装饰艺术设计主要有民族服饰的设计、陶瓷图案的设计、家具花纹的设计、手工刺绣的设计、蓝印花布的设计等方面。如何发挥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促进广西经济、文化、政治等发展的作用,促进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产业的转型发展,是当下需要亟待破解的难题。要使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在世界文化入侵中更具有生命力,必须加快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转型升级。再者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来看,广西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转型能否带动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家和经济学家亟须思考的现实发展问题。比如:如何将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向旅游领域、经济领域发展,带动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广西地方经济的发展,这都是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转型发展问题。
(三)广西民族装饰艺术设计面临设计人才缺乏的困境
民族装饰艺术发展困境主要因设计人才缺乏。一是思想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民族装饰艺术发展及保护不重视,尤其是对现有的装饰艺术人才保护不到位而造成装饰艺术人才逐渐流失,对挖掘装饰艺术当地本土人才重视不够,造成了广西民主装饰艺术人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二是培养装饰艺术人才力度不够。艺术高校是培养各类艺术人才的摇篮,现在的艺术高校缺少专业化的师资来培养顶级的装饰人才,虽然现在艺术高校开设艺术专业科目繁多,但是对于装饰艺术专业少之又少,装饰艺术专业招生的数量及质量远远不及于其他艺术专业。三是学生个人本身缺少综合设计能力,装饰设计专业是门综合型设计学科,不仅需要专业的设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大部分学生因专业知识不足,审美能力匮乏,设计出来的装饰品不具使用价值和鉴赏力。
三、海上丝路背景下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的发展路径
(一)民族装饰艺术设计要探寻新的发展领域
广西沿海地区民族在艺术设计面临内忧外患的发展环境,实现自我超越发展必须要探寻新的发展领域。新时代需要多样的文化,广西民族装饰艺术应立足科技前沿,共建发展新领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借助网络媒体推广广西装饰艺术,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在各主流媒体进行对装饰品设计意见征集意见后改进措施的建议。自2009年以来,江侗族自治县每年举办民间艺人技艺大赛,评出的等级并颁发相应评的荣誉证书和奖金,为传统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技艺的平台,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制作热情和创新潜能。根据广西沿海地区庞大的消费市场资源对民族装饰艺术进行升级转换,对民族装饰艺术研发应用于消费市场,体现出人文景观、文化符号、城市标志、公共关系用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方面,把具象的事物概括为视觉符号,能够很好地传达出沿海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带动旅游产业,进而推动广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未来广西的民主装饰艺术的发展定位依靠旅游消费市场成为民族装饰艺术设计探寻新发展空间和领域。
(二)创新广西民族装饰元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广西的民族元素分为宏观上讲民俗文化及手工工艺,如歌舞、器乐、说书、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从微观上指民间民俗中延伸和分离出来的概念、符号、音讯,并有着世代相传及发展变化的历史。广西比较典型的民族元素有壮锦、瑶锦、花山岩画、绣球、铜鼓、芦笙、风雨桥等文化元素,其内容多样及形式新颖,这些都是广西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元素。传统广西民族装饰品经过时代的不断发展,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审美价值需求,民族装饰品必须实现自我革新和创新民族装饰元素获得强大的发展生命力。因此,从两个方面创新广西民族装饰元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一是创新民族装饰元素在多元化的适应性上。民族装饰品其核心是具有民族性。民装饰艺术最大特点是具有包容精神,我国民族装饰品发展过程中既从不保守,也不盲目排外,而是总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我国敦煌莫高石窟佛教文化,经过民族装饰艺术不断的技术改良赋予本土特色文化内涵使其最终成为敦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装饰品典型代表。因此,民族装饰艺术的现代应用需加以改进,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传统装饰的精华和内在意蕴,从而满足现代人对现代多元化价值取向追求。二是当代色彩在对域外经验和成果的借鉴上。我国白族建筑利用雕刻和绘画作装饰,在白族建筑装饰中“粉墙画壁”对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部分都运用刷灰勾缝的方法,墙心呈粉白色,而檐口彩画,各种颜色的装饰带形成“花空”。少数民族素材选择呈现的彩靓丽,形成了视觉冲击力强烈。少数民族以突出虚实空间、以清晰而肯定的线条排列疏密空间,同时弱化明暗关系而强化色彩冷暖空间,三者融而合一,发挥并提升了现代民族装饰艺术美学的特征,找到一个民族精神扩张力与当代文化包容性的契合点。
(三)注重培养民族装饰艺术设计人才
民族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核心。装饰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来表现装饰艺术的形式,对于装饰艺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是技术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是艺术培养和专业技术培养相结合。装饰艺术同属艺术学科与传媒设计、广告设计等艺术专业集群。高校在培养艺术类人才时将各个专业技术人才交叉培训,组建学生跨专业学习小组。艺术设计重在实践,高校的培养人才最终是走向社会。装饰艺术的设计专业性强,要积极探索校企实训基地建设,以校内实践实训基地为基础,强化学生应用型实践技能训练,让技术人才深入车间一线进行参观和考察,促使专业人才现场感受生产模式,可以成立装饰艺术工作室便于研学交流。二是重视各类装饰艺术人才培养和挖掘。地方要保护和挖掘装饰艺术人才,防止人才流失风险。通过建立装饰艺术人才信息库动态管理,加大对各类装饰艺术人才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加大对装饰艺术顶尖人才的培养,他们对于传承和发展装饰艺术起到推动作用。因此,人才因素对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从海上丝路背景下战略构想下分析广西沿海地区民族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既能带动民族装饰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也能对研究开发广西沿海地区的民族地域的装饰艺术设计的领域和价值,通过利用现代新型科技手法将产物解析和重构,再现自然美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人文价值,也对广西沿海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洪涛.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建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8.
[2]曹现果.广西民族图案在陶瓷礼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1).
[3]杨猛,王蒙.“沈阳非遗”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2,(4).
[4]吴海立.浅论广西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9):141-143+152.
作者简介:
杜英蓓,壯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