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崖州民歌歌词修辞及其文化意蕴分析

2020-09-10周素焕

今古文创 2020年33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歌词修辞

【摘要】 崖州民歌是海南古老歌種之一,文章对崖州民歌歌词的修辞现象进行研究,根据崖州民歌的特点,主要对其语音修辞中的叠音现象以及词语修辞和句式修辞进行探究,并对其中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

【关键词】 崖州民歌;歌词;修辞;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3-0022-04

基金项目:三亚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崖州民歌修辞研究与旅游生态文化发展”(项目编号:USY18YSK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古崖州地处琼南,这里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崖州民歌这一民间艺术。一般认为,崖州民歌是用崖州客语方言咏唱,格律严谨且自成一体,题材丰富、曲调优美。崖州民歌在口头传唱的年代主要靠歌者记忆进行保存,亦有历代文人依据经典著作改编的崖州民歌以供民间传唱。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流传的口传旧版崖州民歌唱词得以编辑整理聚集成书,新时代也出现了一批创作者,创作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歌唱海南建设和三亚旅游发展。崖州民歌是海南的古老歌种之一,在乐东、三亚、东方等县市部分地区流传,三亚地区主要在崖州区流传,2006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有关崖州民歌音乐形式,以及押韵、修辞格等语言方面的特点,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本文对崖州民歌歌词语音修辞中的叠音现象,以及词语修辞和句式修辞进行探究,并对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

一、崖州民歌歌词的语音修辞

民歌是一种口头的语言艺术,语音是其主要传承形式。语音修辞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配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押韵、叠音、谐音等语音修辞现象在崖州民歌中都有存在,其中叠音极具特色。

叠音是将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使用,借此增加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并提升描述的形象性。崖州民歌中的叠音修辞形式多样。AA式,高高、去去;AAA式,呢呢呢;ABB式,响电电、摘光光;AABB式,咳咳嗨嗨、日日夜夜;AABBCC式,草草粗粗乱乱、简简单单乱乱。偶尔也有间隔反复的叠音出现,如“挂家挂室挂妻子”[1]21中的“挂”,另有中间加动词的重叠式,如水添水、土添土、绞压绞、层压层。崖州民歌中的叠音修辞在表现内容上也十分丰富,如表示动作,去去;表示时间,日日、夜夜、刚刚、日日夜夜;对事物的形状和色彩进行描写,高高、长长、小小、青青、弯弯弓、扁扁嘴、顶顶天、肥肥嫩嫩等;对人、物和行为的情态进行描写 ,闷闷、免免、恰恰、慢慢、快快、定定、生生吞、步步难、偷偷想、闲菜菜、肚断断、肚乱乱、摘光光、站单单、笑呵呵、高顶顶、空虚虚、劫清清、盐清清、人清清、喜洋洋;表示物量,株株;进行拟音,汪汪、哐哐、啦啦啦、哦哦哦、嘎嘎嘎、乒乒乓、砰砰彭彭、响电电。叠音词的使用可以强化语感,使民歌具有韵律美。崖州民歌中叠音词的使用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草草粗粗乱乱写,兄勿嫌寒妹粗鲁。简简单单乱乱写,想见如何诉纸上。”[1]71三字三叠,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写信人怀疑、不安以及内心深处的温柔都得以倾情表露。“夜夜闷闷日闷闷,闷到乜年与乜春?”[1]15晚上连着白天,没有一刻不烦闷,说明心中闷恨程度之深。

第二,进行深刻、形象的描绘。有的是拟物状景、绘声绘色,“槟榔开花高顶顶,花多果繁实芳研”[2]137,极言槟榔花开之高及其繁盛之状。“婴儿哭声响电电,又像春来又像莺”[1]54,“响电电”描摹婴儿哭声又高又急的样子。有的是叙事写人。“山东官兵肚饿困,田里番薯生生吞”。[1]7“生生吞”写国民党官兵生吃地里的番薯,披露其断粮受饿的狼狈之状。“海贼打村又劫店,谷子薯头劫清清”[1]35,反映了民国初期海贼打家劫舍的恐怖。“放债赚钱闲菜菜,加三割人如刀利”[1]8,“闲菜菜”极言剥削者对百姓进行重利盘剥之容易,反映了旧社会人们借钱维持生存的不易。

二、崖州民歌歌词的词语修辞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古人讲究“炼字”,便是对词语修辞的重视,现代修辞中亦有关于词语选用、加工和调整的各种方法。现结合崖州民歌用词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修辞特色。

(一)崖州民歌歌词中方言词的使用

崖州民歌用“客话”演唱,属于闽南语系,民歌歌词中有大量方言词语。如日头(白天)、今晖(今晚、今夜)、味(就)、免免(快快)、顷狂(连忙)、欠(应该)等。这类词语的运用提升了民歌的语言表现力,使民歌的表达更为形象贴切、生动传神,反映了崖州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四哥撑船铺子尾,天作雨来山水大;上边冲来一群鸭,顷狂撑船去阻拦。”[1]34“倾狂”写大雨之中,四哥奋不顾身、毫不迟疑地去撑船帮忙阻挡被冲下来的鸭群的样子,饲鸭人很是感激,体现出崖州人民质朴的品性。

(二)崖州民歌歌词中数词的使用

数词的基本功能是计数,可以表示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次序。而且数词修辞效果也十分显著。崖州民歌中数词比较常见,如一群、一片、一下、三两支、三二吊等表达。“求得二心如一意”[1]70数词运用十分巧妙,表达出愿得真心人的诚挚愿想。又如“亻赤娘生亻赤七姐妹,添七条裙七枝花”[1]28,“一树不结两样果,一藤不生两种瓜,一心紧跟共产党。”[2]154句中数字词多次出现,或形成排比句,使得句式整齐,有回环往复之美感。数词的使用往往带来节奏感和韵律美。崖州民歌中的数词修辞,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夸张。“前日交情深千丈”[1]76,“千丈”,用巨大的数词来夸大人的感情,极言交情之深。“有钱能拔牛角直,无钱难换针一支”[1]23,“一支”则是用微小的数词,来表示极度的情形,句中是形容极度贫穷的生活状态,连一根针都买不起。

2.分说。“打起八仙来敬贺,一贺苏联老大哥,二贺中国共产党,三贺新娘配新郎。”[1]4二三四句是分说,具体说明敬贺的内容。“一又隔池二隔坡,三又隔条小坝子,四又隔条深江河。”[1]18则是怨父母把自己嫁到九所,路太远多阻隔。“一又挂爹二挂母,三挂众朋姐妹群”[1]17,写女子出嫁到港温,把心中具体的牵挂都分别道来。“一口槟榔做嘴香,二口槟榔做嘴红;三口槟榔去请嫂,四口槟榔娶入房。”[1]46句中“一口槟榔”指的是槟榔切成几个小块,每小块槟榔和相应的槟榔核,配上涂有石灰的荖叶,然后给人食用。这里用数字一一道出人们借助槟榔表达的隐私恋情和爱情期许,内容丰富,且形式整齐,几种情形串起来,便于记忆,且具有趣味性。

3.特殊的文化含义。崖州民歌中的数字,有的带有十分特殊的文化色彩。《凤姣李旦》中描写凤姣的手艺,共十句,从一绣、二绣,一直讲到十绣,所绣之物有龙凤月桂、仙桃鳌鱼等,十分丰富、繁盛。这里的十,带有十全十美之意,表示诸事圆满。“百”字也常在民歌标题中出现,常用作概数,表示数目很多,内容却不到一百句。崖州民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百怨》,百怨自然就是指很多怨很多恨,整首歌是根据自己半生的悲苦经历写成。特色之处在于,该首民歌从“一怨母胎九个月”到“百怨不能怨得尽”[1]101-110,一怨四行。从形式看有一百个怨,但实际上只有十怨,父母生养之难、次哥之死、母丧、父老、婚姻不美、上当去番、异地病愁、孤单命苦、兄死无人祭、父亡不能回。一个大“怨”被分成很多小“怨”,表面上百怨是生拼硬凑,实则是作者内心怨恨难止在形式上的体现。

(三)崖州民歌歌词中颜色词的使用

崖州民歌中很多颜色词,常常与具体的物象结合使用。表示白色的物象有江水、果肉、云朵。表示黄色的物象有花朵、煮熟晒干的竹笋、果皮、槟榔、土等。表示红色的物象有果皮、花朵、灯火、星光、槟榔汁、日头、旗帜、纸张等。表示青色的物象有山岭、衣裙、稻谷、山林、槟榔、松树等。表示黑色的物象有动物毛发、日头等。表示绿色的物象有树叶、田洋等。以上物象多为自然之物,个别为人造之物,颜色以黄、红、青最多。其修辞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语言的形象美、画面美。“有女勿嫁盐灶村,盐灶土咸花恶开;移回乐罗大村种,半又开红半开黄”[1]16,红、黄都是鲜亮的颜色,显得热闹、繁盛,以此对比盐灶村土咸花难开的情况,劝说家里有女孩都不要嫁到那里去,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出红云映青山”[1]130,写送郎出到大门外所见之景,旭日东升,染红流云,映照着青翠山峦,色彩丰富、极具画面美感。

2、创意搭配,或寄托主观情思,表示特殊的修辞效果。“少吃多饿无人顾,乜好颜容都青黄”[1]46、“眼常含泪眼红肿,面多带愁面青黄”[1]122,句中“青黄”都是比喻人的脸色难看如菜色,前者形容穷人饥饿的模样,而后者形容人心中愁苦之状。句中与颜色词搭配的物象是脸色,暗含比喻,较有新意,表达更为形象、贴切。“菊花开成黄一片,雁鸟南来飞结群”[1]21,以菊黄暗指深秋时节。“送郎来到大树下,翠丝杨柳折一支;杨柳常青心不变,插放书桌叶敷爬。”[1]131折柳送别,“柳”有“留”意,也暗含离别愁情,杨柳常青比喻自己心志坚定不变心。句中物象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含义,形成特殊的修辞意象。

3、词义新变,表达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认知。“欠知深闺人憔悴,勿学青楼女漂浮”[1]130,“青楼”原意指用青漆装饰的楼,是比较华丽的屋宇,后来才表示贬义。“就死黄泉留香名”[1]158,“黄泉”不是指地下的泉水,而是指人死后的墓穴。这一类颜色词的使用,都体现出对特定社会文化的理解。“白军就是国民党,抢劫刀杀村村空,红军革命为大众,他是农民大恩人。”[2]143句中“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定名为红军,具有特殊含义,句中与“白军”(第二次國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武装力量)相对,这是民歌对革命成果的记录,体现出其特定的历史认知。

(四)崖州民歌歌词中反义词的使用

反义词从对立的方面对事物进行阐释。崖州民歌中常见的反义词组如高低、高矮、肥瘦、大小等,所写事物也是常见的,可以起到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或是表达深刻的哲理。“他生不肥又不瘦,不矮不高很适般”[1]31,这是一首劝嫁歌,通过对男方形体的描述,说明二者很般配,这样的人都不嫁,那是想嫁什么样的人呢?质朴、热情又着急的心境表露无遗。“龙眼树大生小籽,冬瓜细藤生大个”[1]50,对比鲜明,以常见之物暗含人不可貌相的比喻。

三、崖州民歌歌词的句式修辞

句子是进行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句式句型的类别较多,根据崖州民歌的特点,这里对崖州民歌的语气型句式进行分析。语气型句式常见有四类,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崖州民歌中陈述句比较普遍,多是客观叙述,语气平和。这里主要对其他三类的使用情况和修辞效果进行分析。

(一)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3]100崖州民歌中常见的祈使句是以“勿”引起的,表示劝阻。“有女勿嫁盐灶村,盐灶土咸花恶开”[1]16、“啦啦啦,勿嫁乐罗土烫脚;勿嫁盐丁担盐水,勿嫁海人担鱼箩。”[1]17句中均是劝阻不要把家里女儿嫁到某地,说明该地自然环境不宜人居以及旧时人们生活的不易,是对人们生活状况的真实咏唱。《百怨》是一首本地题材的民歌,流传已有百年之久,全篇讲述个人艰辛、苦楚的人生经历,“百怨不能诉清楚,此书欠传分众看;朋友大家勤俭做,切嘱勿来番才妥。”[1]109最后劝告崖州人不要到番地谋生,写作此书从番寄回。内容真切,蕴含流浪子怀乡思亲的真挚愁情。

(二)问句

崖州民歌中,问句可分为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三类,以疑问句居多。崖州民歌短歌一般是七言、四行,问句以第四行最为常见,或是在四行之后,第五行三七句式的七言句式上。长篇中也有问句出现,对唱篇中更为常见。

疑问句,一般是有疑而问。如“夜夜闷闷日闷闷,闷到乜年与乜春?”[1]15写自己心中愁闷,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半夜听见凤鸡叫,哥你因乜忆错时?”[1]76因对方记错见面时间发出疑问,暗含埋怨,表达出不能和心上人见面的遗憾。“蟹啊蟹,为乜生嵌足当多?想当初,来来往往多快活!至今日,为个乜,八脚屈穷公家盘?”[1]37这一首《新妇怨》自比为蟹,为什么如今像只煮熟的螃蟹屈死在餐盘里?以向自己发问的方式表达对往日自由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禁锢在夫家里的不满。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自问自答。如下面几句是对唱中女方所唱“讲到赌钱更害理,兄你识不识意味?赢时四坡随便喝,输了欠人四坡钱。”[1]144自问自答,把赌钱的害处紧跟在问句之后告诉对方,引人深思。反问一般不需要回答,答案含在问句之中,可以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月缺都有时补回,镜破怎能补得圆?”[1]58句中实际表达的是破镜不能重圆,表示双方关系的无法修复,加上与前一句月缺可补回形成对比,对男女二人之间情谊所持的悲观情绪更为深浓了。

(三)感叹句

感叹句常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示感叹、快乐、兴奋、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感情。崖州民歌中感叹句也比较常见。“军营灶脚无火屎,死路一条快断魂!”[1]7 歌中写旧时国民党军队断粮挨饿,表达了百姓希望其无路可走、快点灭亡的强烈感情。“欲思与她作夫妇,谁料她良心偏邪!”[1]104这是《百怨》中的第三十六怨,以感叹的形式表达了对女方深深的失望,充满了对自身婚姻不美满的感叹,令人同情。

四、崖州民歌歌词的文化意蕴探析

崖州民歌是在崖州乡土里长成,历经千年,是崖州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内容丰富、意美情真,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崖州民歌发展形成中的中原文化

崖州民歌歌词以七言为主,接近七言古诗,且用韵有的与古诗同出一辙。有的歌词选词用字、颇为典雅,且常见用典,用古书中古人的事迹和语言表达歌者的思想感情。这明显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唐、宋、元时期,李德裕、胡铨、王仕熙等官员贬谪至此,唐之后在崖州任职的文官武将的部分后人也成为崖州居民,宋元明后移民更是进入高峰期。崖州民歌的歌词自然受到朝廷贬官、文人墨客以及一些南徙落户崖州的中原文化人的影响,唱词从简单的句子变为接近七言古诗,同时多源的民间文化和唐宋诗词的影响,使得崖州民歌具有文辞美、意境美、唱腔美的艺术特色。

(二)崖州民歌特色词中的地域文化

崖州民歌中特色词,有一类是方言词,使崖州民歌在语音上具有乡音方言。还有一类词,极具乡土气息,使崖州民歌在内容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自然风物类,如池、江、河、岭、海、溪、浪、坡、月、星、天、云、风。动物类,如猴、猫、鸡、鸭、马、牛、猪、狗、鱼、蟹、螺、虾、西刀鱿、鸽子、老鹰、莺、鹁鸪、凤凰。植物果蔬类,如椰子、槟榔、西瓜、芭蕉、桔、龙眼、藤、菜、笋、冬瓜、扁豆、花、荖。农耕粮食类,如水田、犁、粮、稻、米、禾、谷子、薯、粉、糠、糯稻。其他生产生活类,如箩、船、簸箕、灶、扁担、锣、篱、桩、针、线。这些特色词表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生产、生活习俗等,以及热带沿海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丰富了民歌的内容,表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薯藤芯多人称赞,人心多条狗都嫌”[1]75,薯芯多生长得好,人们会称赞,但人心多却不能招人喜欢,表达了崖州人们的日常认知和生活智慧。扁担是崖州人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在民歌中很常见,既呈现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也表达了当地劳动人民不懈努力的精神。“哥且做针侬做线,针过千层线都跟”[2]161,则是借助针和线帮助歌者表情达意,体现出对爱情、婚姻的自主追求。有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田蟹行横不行正,恃它双钳人都惊;霸占吃田粮不出,契上又沒有它名。”[2]204田蟹象征那些横行霸道、损人利己的人,句中对其进行了批判。

(三)崖州民歌传承中的时代文化

20世纪,崖州民歌对人民革命斗争、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都有咏唱,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海南建省、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后推进,几十年间崖州民歌在传承和发展中又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崖州民歌的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党风民意、科技文化等均有体现,如“雷锋”“香港回归”“奥运会”“选举”等词汇可见于崖州民歌中。近年来比较有特色的,便是大量新创作的歌颂三亚美景、歌唱南国风光一类的民歌歌词,如《生活歌——一曲颂歌唱三亚》[1]87,歌颂三亚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有美丽的城市新貌和绝美风景。崖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赋予了崖州民歌新的表现内容,而崖州民歌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色,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助于海南的旅游发展和整体建设。

五、小结

崖州民歌歌词叠音形式多样,方言词、数字词、颜色词、反义词的使用也极具特色,且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崖州民歌具有祈使句、问句(疑问、反问、设问)、感叹句等语气型句式,可以帮助表达丰富的感情。此外,崖州民歌中蕴含着中原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这在崖州民歌歌词中有直观、形象的体现。本文结合崖州民歌的特点,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助力于其今后的传承、发展。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古老的崖州民歌传唱不息,其背后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这对崖州今后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威胜.崖州民歌词辑[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4.

[2]邢孔史.崖州民歌的民俗学探研[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7.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周素焕,女,汉族,河南舞阳人,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字学。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歌词修辞
粤西北怀集桥头山歌述略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言外之意话“红”色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歌曲Someone like you的歌词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