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0-09-10王银平
王银平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24-02
摘 要 传统武术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将传统武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充分展现传统武术的体育功能与文化教育价值。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武术可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形式,为体育教学增添活力,以此活跃体育课堂学习氛围。文章围绕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以传统武术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与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体育教学 文化教育 体育功能
新时期,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身体健康”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1]。但是人们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必须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才能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将传统武术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既可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推动传统武术与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2]。
一、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严格意义上来说,传统武术是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備教育、强身健体、娱乐等功能。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体系虽涉及传统武术内容,但所占比例不高,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传统武术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3]。武术体育教师仅仅是以教授武术套路为主,不重视武术使用技法的教学,使得学生缺乏对传统武术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武术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渗透传统武术对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及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当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武术内容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展现体育教学的地域性特征
传统武术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各地武术形态可反映出不同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传统武术的思域性特征造就了各不相同的武术风格,其所拥有的武术群众基础也各部相同,不同区域的武术有着不同的发展优势。中华传统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亦有“少林与武当”之说[3]。因此,各区域的体育教学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武术风格实施具体的体育教学,比如山东地区可将螳螂拳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而福建广东地区可将咏春拳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武术流派运用到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完善区域体育教学体系的同时,提高传统武术的影响力,从而强化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对于现代武术而言,传统武术的动作及难度都比较简单,更适合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传统武术的动作强度比较小,易学且实用,有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既可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又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学习传统武术对于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与身体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体育课程中学习相应的武术技巧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力量、毅力、柔韧度与速度,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信念感
传统武术训练更加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建设,就像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比如叶问、霍元甲等,他们不仅是武术的代表人物,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统武术具有文化教育功能,传统武术中包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与体育教学及学生教育中的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相吻合,将传统武术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信念感。
三、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一)将传统武术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加以有机结合
传统武术不受教学场地与教学设施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需要一篇空地便可进行传统武术教师,在那些体育教学条件有限且体育运动器材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可通过传统武术教学弥补体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以此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传统武术的系统构成被充分挖掘出来,不同区域的传统武术具有清晰独特的风格。在这些已经被挖掘出来的传统武术流派中,要想将其更好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古城中,就需要将传统武术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加以有机结合。首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传统武术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并针对传统武术的教育功能及强生健体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归纳,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传统武术展现出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其次,教育部门应当将其编制成书籍进行出版,如此为各区域的体育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各个地区的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程教育要求及大纲内容选择适合的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以此加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从而使传统武术得以更大范围的推广。
(二)将传统武术融入到体育教学训练中
创新传统武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形式,不仅仅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武术内容,更要在各个地区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武术。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活动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这种全新的体育组织形式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学生借助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放松身体,也可愉悦心情。此时,体育加试可将传统武术与体育大课间活动加以进一步的融合,这样既能够强健广大学生的体魄,又能够全面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所以,各个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师可结合该地区的传统武术特点以及学生自身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创编出适合各个学校学生的传统武术健身操。利用各个地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传统武术健身操的学习与锻炼。除此之外,在日常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传统武术知识,在体育活动训练中教授学生相应的传统武术动作技能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树立民族精神。这样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及日常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身体和精神得以全面的放松,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环节中还能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运用传统武术元素
现阶段,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推进运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相关性人才,各个地区学校的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不具备传统武术素养,或者缺乏传统武术理论知识,或是不具备传统武术技术技能,甚至部分体育完全不了解传统武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统武术与体育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难度。再者,大多数学校缺少传统武术专业的教师,通常情况下,学校进行的传统武术教学活动都是由体育教师担任的,体育教师存在传统武术知识储备不足且传统武术动作技能技巧不完备的现象,体育教师所讲解的传统武术知识与动作技巧可能存在着错误,这就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与传统武术二者之间的结合效果,不仅降低了体育课程学习质量,同样也不利于学生传统武术素养的建设发展。因此,突出传统武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良好效果,各个地区的学校应当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体育教师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引进具备传统武术素养的体育人才,各地学校应任用传统武术知识与技术实力雄厚的专业体育人才,以此夯实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二是,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尤其是加强传统武术知识内容及动作技能技巧的培训,逐步提升各个地区学校体育教师的传统武术素养及综合运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比如确定统一的考核时间,全面衡量各个学校体育教师的传统武术知识储备与动作技能掌握情况,以确保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有效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强化学生的传统武术素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传统武术,应当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体育教师需要将传统武术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加以有机结合,根据传统武术的区域性特点及体育教学需求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将传统武术融入到体育教学训练中,并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运用传统武术元素,逐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机能,在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赵飞.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明确其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41+143.
[2]赵祥雯.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的渗透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4):79-80+83.
[3]張凯.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180+182.
[4]严立洋.传统武术文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系浅探[J].武术研究,2019,4(10):26-28.
作者单位:大连市群团组织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