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的主题意义渗透

2020-09-10贺迎

启迪·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导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导入的过程是为新内容的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语篇教学的导入环节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對文本主题意义的整体感知,笔者将结合6A Unit 4 Then and now story time 版块的两次教学,探究如何在导入环节更有效的吸引和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主题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导入 主题意义感知

一、原则与误区

1 、“有的放矢”胜于“为嗨而嗨”

上好一堂课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导入环节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英语思维以及揭示或渗透课堂主题意义和内容。一堂课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每一种导入都应体现这两个教学目标。很多导入环节的设计都只考虑了游戏性,而忽略了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和主题意义相关,为了“游戏”而“游戏”,在语篇教学的课堂上无疑是舍本逐末。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都把握的很有分寸,既通过游戏吸引学生思考,同时也牢牢以“changes”这个单元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思考。

2 、“开门见山”胜于“曲径通幽”。

导入是一堂课拉开的序幕。虽然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毕竟只是序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学习气氛中。然而在一些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或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效果,或为了充分操练目标语言,在导入环节设置过多的活动,导致学生在进入主题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沉浸与活跃的情绪中难以切换。在6A Unit 4 Then and now story time 版块的两次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导入部分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过去式和一般现在时谈论呈现的老照片,之后又要求学生用同样的目标语言谈论老师的过去和现在,学生虽然在导入环节充分地掌握了两种时态的表达情境和方式,但整个环节过于冗长,在讨论完老照片后对主题意义的感知目的已经达到,进入文本学习时已经错过了学生的兴趣最高点。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猜测背包里有什么,呈现了背包里的手机后,在呈现手机里教师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一设计是为了通过“猜一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操练mobile phone这个生词,但这并不是导入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而教师在这个环节花费了较长的时间。

3 、“讨论我”胜于“讨论你”。

导入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每个环节的设计离不开对个人生活经验的关注,而这里的“个人”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儿童。皮亚杰区分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四个阶段。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个人经验在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导入环节应该最大程度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贴近生活的思考更能够让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感知更加主动,而这种理解与感知也自然更透彻和深刻。如果以此作为导入环节讨论的方向和素材,也许导入环节在让学生体悟主题意义方面会更有效。

二、方法与实践

1、直接呈现法

这个方法顾名思义,即教师在导入环节直接向学生呈现文本主题意义,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游戏,发散性思考和讨论。这种方式一般采用于低年级的课堂教学,适合简单具体的主题意义,学生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 animals,colours.笔者在3A unit6 Colours story time版块教学中,导入环节直接向学生展示本课主题“颜色”,围绕主题向学生提问:“what colour is …?”/”what colour do you like?”。这样的设计非常高效,学生也能很容易的结合生活和自己谈论这个主题。

2、揭示讨论法

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对话或展示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意义。这类主题意义不想前一种那样具体,但在生活中可以明确感知,学生也有具体经验可循,比如seasons, new year’s day.教师一般在揭示主题后会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对其进行讨论。比如在4B unit5 Seasons story time版块教学时,教师会使用一些四季的图片,或者四季变化的视频,再或者与学生谈论当前的季节和喜欢的季节,以此来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主题意义是四季的美好。

3、整体体悟法

然而,有一些主题意义是抽象的,并不是浅层易发觉的,需要学生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并对生活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体悟能力。这类主题意义一般常见于高年级课本中,比如本两次教学所涉及的“changes”,以及6A unit7 protect the earth。在设计这类主题意义文本教学的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帮助他们观察和体悟身边的点点线索,不要求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能全面准确地总结归纳出主题意义的具体内容,只需感知即可,而主题意义的完整揭示可以留到文本学习完成之后。在这两次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能总结出本课的主题意义为“changes”,这其实对于中等生和浅能生来说要求是过高的,部分学生也许只能体会到“different、time、growth”这些方面,无法总结归纳到变化这个大主题上,教师只能通过不断提示change这个词来暗示主题意义,这也是在两次课堂的导入环节学生显得“被动”的原因之一。在本版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放一放”,在读中环节结束甚至读后环节结束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个抽象的主题意义。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 贺迎

猜你喜欢

导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