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教育生态理念的校企合作问题研究

2020-09-10赵刚

启迪·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既需要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也需要行业组织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积极作为,更需要职业院校的积极谋划和主动作为,共同营造有利于产教真正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生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所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拓展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时空领域,以实现校企共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教育生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2]职业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校企合作已经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充分说明了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一、职业教育生态理念释义

所谓职业教育生态理念是用“教育生态学”的思想,将多样性、整体性、动态关联性、协同发展性的观念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管理与评价,并且将其作为指导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策略方法。它强调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中的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既是一种职业教育思想,也是一种职业教育策略。

运用职业教育生态理念审视、研究校企合作,就是把职业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放入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探究其在各个层次中与其他生态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揭示校企合作育人的规律和生态机制,为探索整合资源、建立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优化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提供不同视角的参考。

二、当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3],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由区域内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生态因子共同构筑,体现了其多样性;各生态因子有关职业教育的评价指标共同形成了区域职业教育的现状,呈现了其整体性;由于区域行政隶属关系和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其纵横交错、多层次、网络式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联性和协同发展性。

以职业教育生态理念审视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区域政府在营造有利于校企合作大环境方面的支撑力度不够

区域是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审视校企合作的动态边界,政府是主导因子。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性产业,直接反映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是对区域内职业院校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限制因子,但由于行业、企业的价值观以追求效益为主,对校企合作缺乏内驱力。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能将高科技的技术转化为现实、提升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举办者仍然以政府为主,职业本科、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构成了具有三个层次的生态子系统——职业院校,这个子系统无论是从资金、人才,还是从各种资源的角度,都是一个受区域政府控制的耗散系统,在校企合作中先天缺乏能量流(资金和人才)、信息流(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和趋势等)和物质流,需要其举办者给予多种形式的输入。

近年来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撑力度还显不足。在布局谋划教育发展时少有浓墨重彩规划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更难以找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逻辑痕迹,在教育经费的上也罕见“大手笔”投入职业教育,在颁布区域政策中未“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未发挥主导职业教育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功能,造成职业教育是三流教育的现状没得到根本性的改觀,社会关注和支持校企合作的大环境尚未形成,政府、行业组织在参与和扶持校企合作的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职业院校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面对招生市场的热门专业和就业市场的热门专业这对矛盾时,职业院校迫于生存,很可能会放弃对就业市场的回应,转而关注短线的热门专业,造成未来就业市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人才结构性短缺常态化,难以完全适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弱化。

(二)行业组织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缺位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职业教育体系要“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政府主导的区域经济生态体系;“产业需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反映了行业企业的整体要求,是行业企业作为职业院校生存发展及其校企合作限制因子的限制功能,以及企业自身主体功能的体现;“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是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自身主体生态功能的具体展现。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企业双主体实现“三个对接”的焦点和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及办学效益的落脚点。由于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价值观的不同,必须由行业组织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建立起促进两个子系统动态关联、协同发展的多层次的网络构架——产教融合,“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重点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4]

但是,行业组织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未能真正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没有充分发挥对区域职业教育及其校企合作起到引领和监督作用,我们还没有看到发布各区域的产业人才需求报告和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也很少看到有行业参与的、动态调整的区域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由其指导编制的省级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共建共享开放智慧型的实训基地,这种缺位为校企合作的落地生根开花增加了难度。

(三)职业院校在主动作为争取和协调校企双方积极谋划推动合作方面存在弱项

校企合作难,有实质性效果的深度校企合作更难,这是今天职业院校碰到的普遍问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决定了职业院校应主动承担起校企合作的主体责任;职业院校要用职业教育生态理念,构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合自身条件的专业群;参照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积极寻求省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建立有本区域行业、企业和各层次职业院校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将校企合作融入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以高标准、高质量和社会高认同度图发展;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和先进的信息媒体技术,力求创新“教学过程”再现“生产过程”职业现场,实施有实质性效果的深度校企合作。笔者曾参与组织与知名企业凤铝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从最初的人员接触、合作内容选定、协议签署到项目的三年全程运作与监控,再到最后的验收评价,双方的高层多次碰头研讨,项目收到了校企双方都非常满意的预期效果。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多数仅停留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开始寻找合作单位时态度积极,校领导亲自到场参与签字授牌并发布新闻稿,而合作内容缺实质性、合作项目缺年度计划、企业很少出现师生的身影、校园难见企业的形象,没有双方专业人员维护合作关系,僵死合作现象普遍存在。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很少用校企联合制订的教学文件去规范现场实训教学过程。教师的企业实践不少还停留在走走过场、拍拍照片、写写总结的层面,离真正走上岗位、朝九晚五的落实跟岗顶岗或项目开发还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兼职教师走上校园课堂很多只是停留在偶然开开讲座,距全程参与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有不少难题未解决。由于缺乏长效机制,校企合作项目多依赖于职业院校领导和企业高管的人情关系,一旦发生人事变更,“人走茶凉”导致合作停止已是常态,很难形成稳定和可持续的合作互利关系,不能完全实现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差异的职业教育。

三、结束语

要贯彻落实党的职教方针政策,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运用职业教育生态理念,倾力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各要素协调互动,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既需要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撑,也需要行业组织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积极作为,更需要职业院校校企双方的积极谋划和主动作为,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所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拓展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时空领域,才能实现“地方主责,协同推进。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4]。

參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EB/OL].( 2018-2-12) [2021-2-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802/t20180214_327467.html.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2-13) [2021-2-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2020-11-3) [2021-2-19].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4]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 2020-9-23) [2021-2-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5]王加强,范国睿.教育生态分析: 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7):7-10.

[6]刘贵华, 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 2007,(07):3-7.

[7]王加强.教育生态研究方式的进展与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28-30.

[8]王雅静.我国职业教育管辖权的演变格局——历史沿革、现实与展望[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9(01):71-81.

[9]安群,刘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全新生态体系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3):15-16+31.

[10]沈晨晨.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体系的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0(09):44-46.

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赵刚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以校本教研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YQJK582);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ZQJK03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