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尔小说《小丑之见》主人公的身份解读

2020-09-10白莹

今古文创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丑身份

【摘要】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作品,《小丑之见》可谓备受关注。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汉斯——一名小丑的回忆展开。处于困境中的主人公危机重重,而小丑是他脱离功利的现实社会,摆脱世俗教条束缚唯一且最有效方式。他的性格及人生哲学注定了他生存方式的多样化,看似失败的结局对于主人公来说却是重生,他以冷静清醒的目光看待世界,保存了自我,无比的接近真实。

【关键词】 小丑;身份;生存方式

【中图分类号】I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8-0009-0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被认为是二战后德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长篇小说《小丑之见》是他的一部代表作,标志着其创作的新高峰。小说一经发表, 就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响,引起热烈的讨论,被称之为伯尔最具争议的作品。

这部小说由25个长短不同的篇章构成,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内容上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现实和回忆相互交织,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和回忆展现了主人公汉斯·施尼尔的悲惨命运。

对于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主人公汉斯一直有着清楚地认识。在富裕却缺乏关爱的家庭里他看透了其所在社会的庸俗虚伪,战争年代失去姐姐的悲痛使他决定按照自己的准则来生活,而小丑是他脱离功利的现实社会,摆脱世俗教条束缚唯一且最有效方式。他的艺术家的本性使他能够保持真我,说他所想,做他所愿。他洞彻了现实社会的政教勾结、功利自私、虚伪贪婪,不愿与之为伍,切断了和周围的联系,逐渐成为一个边缘人。

本文试通过分析主人公复杂多样的存在状态,解读其身份,揭示其灵魂的本质。

一、“小丑”的身份意义

作为复杂性与多样性于一身的人物,主人公汉斯远离社会,远离人群,远离亲友,禁锢在自己创造的封闭世界里,保持本真。他选择小丑作为职业,因为这是自我实现最有可能的方式。在小说的开头,汉斯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是一个小丑,正式的职业名称是喜剧演员”(小丑之见,1996:1)这种提纲挈领的介绍点明了两点:其一,作为职业的滑稽演员和逗乐的角色,这份职业有着鲜明的娱乐性质;其二,“正式的职业名称”说明,社会对于这份职业的定义—— “喜剧演员”,汉斯并不认可,他不想融入世俗世界的评价体系,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单纯的小丑,周围人怎样称呼他,怎样看待他,他都无所谓,他用实际行动拒绝融入这个让他倍感束缚的社会。这个社会所认可的艺术,是拘谨的、受到诸多限制的、为特权阶级服务的,它阻碍了艺术家的自发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艺术不是培养人,而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制造人。所以,汉斯选择做一個小丑,而不是艺术家或者所谓的戏剧演员。在小丑的身份下,他可以自由地选择模仿谁或者赞美谁,讽刺谁或者批评谁,为自己的本真保留了一块净土。

汉斯成为小丑是内心的驱动和需求,是一种解放和宣泄。这种职业选择不是义务或被迫,而完全是出于兴趣,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做的事必须得让我觉得有趣,不然我会生病的”(小丑之见,1996:101)。艺术家的本性促使他进行创新和变化,所以他和周围的世界保持距离,抽身出来,用锐利的目光客观地观察周边和日常。作为小丑,他是外表和行为滑稽的人,是被观众嘲笑的人,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是看透世间阴暗、人间荒唐的清醒者。

二、小丑生存方式的多样性

汉斯的性格及人生哲学注定了他生存方式的多样化。在小丑的职业身份下,他有了保持真我的可能性,引领他前行的,是他真实的想法和状态。

(一)批判者

“《小丑之见》毫无保留地与政治和教会保守主义的陈腐堕落进行了论战,达到了伯尔创作的新高峰。”(Karl Heinz Götze,1985:7)批判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将作者和他创造的主人公等同起来是不对的,但在小说很多地方,主人公汉斯作为伯尔的喉舌,说出了作者想说的话。他不默守陈规,不追随大流,他憎恨谎言,总是毫不掩饰地说出真相。通过一段段的回忆,汉斯用辛辣讽刺的语言强烈地抨击了德国天主教人士的陈腐虚伪、教条伪善,展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抨击了德国对于二战缺乏反思及纳粹势力伪装民主的现状。

(二)边缘人

正如Theodore Ziolkowski所描述的“置身事外的人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幽默哲理,并把这种哲理以抽象的方式解释给同时代的人。”小说中,主人公汉斯一直被刻画成一个边缘人,他刻意与这个社会保持距离,不愿与周围人打成一片,不愿加入任何组织,不愿代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也不愿信仰任何宗教。他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一个小丑,小丑也无法理解其他人。他拒绝接受由他所不齿的那些虚伪、浮夸、贪财的人所制定社会规则,他的与世隔绝不过是他追求真理和拒绝伪装的必然结果。他视为妻子、同居五年的爱人玛丽的离开,更加剧了汉斯和世俗的矛盾,这段恋情不被周围人理解,不受法律和教会规则的许可,失去玛丽,直接导致了他事业的衰落和孤独的加剧。追求爱、追求稳定、追求信任的失败使汉斯成为一个独行者,在主观的“我”和客观世界间他失去了平衡。

(三)无政府主义者

无政府并不意味着无秩序和混乱,其核心在于自由和不受压迫。汉斯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即任何人都要听从自己的本心,服从自然的法则,人的尊严意味着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本心自由发展,所以他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想走的路。他和玛丽爱情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彼此对于“秩序原则”的不同理解。玛丽相信所谓的“抽象的秩序原则”的必要性,坚持要到结婚登记处去举行仪式,而“抽象的秩序原则”这样的话使汉斯想到的却是“刑讯逼供”(小丑之见,1996:63)汉斯并非不愿结婚,而是不愿去屈从于“抽象的秩序原则”,在他无政府主义的思维模式里,秩序是对自由的掠夺,是对行为的控制,是对人性的敲诈。

(四)不顺应时势的人

小说中,汉斯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顺应时势的,其中的原因各不相同。一些人渴望和社会、和他人融合,一些人出于内心的需要追求归属感,还有一些人为了功利的目的,假装顺从。顺应时势是社会主流,而不顺应更为了遵循本心。主人公汉斯就是这样一个“逆流而行”的人,他完全不在乎是否满足了社会普遍意义上的认可,在他的眼中,顺应不过是自我欺骗,实现自我是比融入圈子,融入社会更重要的事。汉斯用他的主观意念、他的疏离、他的自我为中心和他的幽默铸成一具硬壳,将强迫他顺应的外力一一弹回。小丑的职业特质使他有了强大的内心动力,对外界的催眠产生免疫,无情地揭露世间的虚伪和谎言。

(五)忧郁的人

提到主人公汉斯,忧郁大约是最常提到的表述。小说开篇,汉斯就提到“我生来就有的两种病痛;忧郁症和头痛病”(小丑之见,1996:6)。这两种身心的痛苦贯穿了整部作品,让人深深地体会着汉斯的消极、颓废和听天由命式的放弃。他的忧郁常常暴发,看到弟弟利奥例行公事的行事做派会使他忧伤;把罐头打开,把鸡蛋敲到盘子里会使他陷入哀伤;每当他想象玛丽将她的手放在齐普纳的肩头,他的忧郁就变得无可救药。忧郁的爆发毫无征兆,通过这些看似没有联系场景,读者能够清晰地窥见主人公深深的,无处不在的痛苦和哀伤。这痛,将汉斯推入绝境,但这痛,又何尝不是他的自怜自艾。酒,赞美诗和玛丽是治愈痛苦的良药。酒和赞美诗的疗效是短暂,只有玛丽才是唯一的解药,可是玛丽离开了,每当想起这一点,汉斯的痛苦就无法自持。和玛丽有关的一切,都能触动汉斯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对于汉斯来说,忧郁是件致命的事,是他悲观主义的病态,也是内心伤痛的表现。

(六)乌托邦主义者

乌托邦是个美好的愿景,它代表着人类自由,社会平等,万物和谐。主人公汉斯所追寻的就是这样一个理想世界,对他来说,乌托邦不是未来,他用理性和真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他的乌托邦。

他的乌托邦在孩童世界,自由、真诚、随心所欲是他的向往,是深藏于内心的圣洁、无邪、幸福、喜悦与和谐。

他的乌托邦在故乡城邦,是生命旅程的起点和归宿。安全、温暖、慰藉,带给他内心的安宁,使他远离孤寂。在汉斯眼中,故乡波恩有一种“慵懒的魅力”,故乡的景色是迷人的,故乡的空气是沁人心脾的。

他的乌托邦是对爱的执着追求,这才是“灵魂的不朽”,是人性的温暖,是“永恒的理想”。然而,乌托邦主义的幻想在功利社会里太过无力,在实用主义原则面前不堪一击,因而汉斯的失败是一种必然。

三、小丑的生存危机

小说的结尾,汉斯坐在波恩火车站的站台上弹唱乞讨,他几乎一无所有:没有钱,没有演出机会,没有爱人玛丽。但是汉斯并未听天由命,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灵魂的追寻是永恒的,爱、和谐、真诚永远不会停歇,他依然期待着玛丽的归来,依然渴望心灵的慰藉。因为在波鸿的那场被经纪人称为“艺术的自杀”的失败演出,汉斯沦为了街头艺人,但对于汉斯来说,这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同时也是一种重生。他唱着自己想唱的歌,艺术和灵魂实现了统一,他找到了渴望已久的真实、人性和慈爱,他从社会的权威和枷锁中解放出来,第一次找到了真我。此刻的一无所有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解脱,社会尺度下的失败对于他却意味着自我实现,真我和小丑的面具融为了一体,在这生存危机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小丑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海因里希·伯尔.小丑之见[M].高年生,张烈材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Götze, Karl-Heinz: Heinrich Böll: Ansichten eines Clowns, Wilhelm Fink Verlag, München,1985.

[3]Matzkowski, Bernd: Erläuterungen zu Heinrich Böll: Ansichten eines Clowns, 1. Auflage, Bange Verlag,2003.

作者简介:

白莹,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德语文学与翻译。

猜你喜欢

小丑身份
爱表演的小丑
幽默的小丑
假如你和孩子互换身份......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小丑
变化的小丑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