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为继续前行积蓄力量
2020-09-10何莹
【内容摘要】相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小學语文课程改革已走过二十年。这二十年,给我们的语文课堂送来了一股春风。我们大胆实践,小心检验,不断地追求进步,又不懈地思索,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无愧于百年育人的重任。二十年里,我在语文教学中,先后使用了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编著的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人教版”),以及由教育部组织编写,2017年开始使用的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部编版”)。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反思 教育观念 教学方法 教材
二十年,这是我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一起经历的二十年。记得二十年前,我初登讲台,注视着台下几十双求知的眼睛,那颗忐忑不安的心一直没有平稳过。我很自豪,因为教育的激情使我的内心澎湃不已;我很感恩,因为把知识传授给孩子的同时,我也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我也时常惶恐,因为教育不是植树,而是育人,是百年的大业,我害怕没能把这件事做好,影响的将是一代人。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与孩子结缘,是我儿时的梦想。赶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这趟列车,是一场际遇。不能说我个人的力量能给这场改革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作为教育工作的最前线人员,我们对教学工作的不断反思,就是为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首先,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课改让我们意识到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应该要得到尊重的。如今教育改革,提出了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这是教育观念的一大进步。课堂上,我们为充满个性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再为孩子的无情反驳而脸红尴尬。习题上、试卷中,许多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只有一种标准……
课程标准提出孩子的学习要注重探究合作。从人教版开始到部编版,教材均安排了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课文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在活动中应还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比如部编版《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在制定活动计划时,要教导学生写作这种应用文的基本方法,至于活动内容、分工安排等项目就应交由学生们自主讨论来决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制定计划,搜集汉字历史来源与演变的资料,搜集汉字字谜和谐音现象,开展社会用字调查,举办书法展览等,使孩子在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锻炼动手动脑的基本技能。
再来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朗读,是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方法中极力推广的一种。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朗读、齐读、默读、范读……读也分层次:初读、通读、品读、悟读……这种教学方法一提出,马上得到了普及。是的,不熟读文章谈何理解?没有一定的理解,又如何以情带读?但笔者认为,无论一种教学方法被冠以多少美名,最终都要以“到位”作为其是否用得恰如其分的标准。我们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要到位,对学生的学情把握要到位。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短小而富有音韵,容易朗朗上口,多适合开口读,甚至齐读(有助于识字)。高年级的课文,篇幅较长,诵读所花的时间较多,更适合自由读、默读。不同文体,采用读的方法也应不尽相同。方法的选用最终当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像部编版《鲸》这篇科普说明文,文字浅显易懂,可以齐读。然而,它的篇幅不算短,齐读要花掉较多的课堂时间。二来说明文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语言特点,需要学生各自慢慢体会,所以在齐读和默读的方式选择上,后者比前者更恰当。由于没有选择好方法,学习这篇习作例文时,我花费的教学时间超出了预算。又如人教版《老人与海鸥》一课,如何理解老人与海鸥结下的如亲人般地情感呢?我选择了品读重点语句的方法来教学。品读老人风雨无阻,长途跋涉来到翠湖旁喂海鸥;品读老人去世,海鸥成群结队送行……在一次次朗读中,希望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到后来我发现,缺乏对全文内容的通读,这些重点句段的品读只是断章取义,对文本的人文美的感悟也只是流于形式。
最后反思我们的教材(每一部教材的编撰都是严谨的、科学的,下面的讨论仅是一名教师在对教材的使用上谈的一点感受)。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文章的选录、编排,栏目的设计上都突出的表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的特点,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迁移,但与以往的人教版相比,语文的工具性这一特点表现不明显。在人教版里,一些遣词造句的语言规律会有专门的练习题,教师在教材使用中能够直接明确地给予学生充分练习与总结。在部编版里,由于侧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往往只举例,点到即止,这就需要有经验的老师课前课后准备大量习题资料,对于新教师使用教材有点困难。
课程改革二十年,适逢新旧教材交替使用之际,本文就两个版本的教材谈谈自己使用过程中的心得,检讨工作中的得与失,以便为继续前行而积蓄勇气与力量。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李新玲,《十年课改说成败》,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
广东省肇庆市龙禧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 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