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思考
2020-09-10戴顺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的整体形式以及重点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转移。在现代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显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工作推进所提出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中,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取代了以往学分教育的地位,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风向标。素质教育的出现,对于我国教育领域来说,是一种创新机会,但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其在创新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德育;素质教育;教育必要性
前言: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核心,并且两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很多教师会过多的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教书方面,忽视了育人,导致学生自身的德育意识以及德育素养相对偏低,无法在当前社会立足。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所造成的缺失,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较于传统理念来说,素质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侧重学生发展,也侧重学生德育思想的形成。
四、认清素质教育的本质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性以及所处的地位都在不断提高。并且,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方向。客观来说,在现代社会,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逐渐彰显出一定的纰漏,其不仅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甚至会限制学生实践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提出的人才要求。所以,作为培养人才基础的主要摇篮,高中院校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将学分教育调整为素质教育,侧重学生的德育发展,也能够为学生实践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扩散,奠定稳定保障。
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有空间也有机会进行自主发挥,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个性,推动自身身心的健康形成。但由于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其中仍旧存在很多不良因素。而能够对这些因素形成有效遏制的主要途径就是实施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德育教育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1]。
五、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现代教育理念,德育教育是其中的分支,同样也是核心要点。为了保证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高中教师需要以德育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具体来说,在教育工作中,学校需要打造完整的软件环境,并侧重转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成员。如果教师自身没有正确看待德育教育的价值,那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是自然就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提高教师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前提。只有环境能够达到完善状态,学校教师才能够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德育引导以及德育教育,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理念,发挥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
六、改变传统德育的模式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所面对的主要教育对象就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经常会混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会把自己看作是课堂以及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将学生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对其实是单方面教育。但客观来说,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主要对象才是整体教育的主体。换言之,教师需要转化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实施教育指导,加强教育的体验性与真实性。并且,在传统德育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会把德育教育变成单纯的说教课或者理论课,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书中的一些知识点,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增强学生的德育认识。但显然这一强硬教学手段所形成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形成了与教学初衷相背离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规避传统落后的理念及手段,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以及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实施德育引导,全方位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推进学生个人素养以及素质的有效形成。
七、重建德育教育的地位
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价值,明确德育教育的地位,是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条件。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素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重新构建德育教育的教学定位以及教学地位,以德育为出发点,有方向的培养学生个人德育意识与道德水平,保证学生综合品质的良性发展[2]。同时,在高中素质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辅助高中院校优化内部环境与内部氛围,也能够让教师在德育思想的熏陶下,不断增强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在环境、氛围与教师三者共同前进的过程中,学校会逐步优化,也会逐步改善。这种良性作用最终会体现在学生的受教育方面,促使其全面发展。
八、推行高中课程的改革
高中教学中,课程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可以说,不同的学科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现阶段,由于教学改革理念的推出,很多学科的内容中也会相对应做出改变,渗透一定的德育因素与文化因素。所以,在对高中学生实施德育引导以及素质培养时,学校方面需要加强课程改革,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科教育工作相互整合,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对学生实施指导,避免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也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除此之外,高中院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德育认识,促使教师掌握多种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合理的将德育信息渗透到学科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结论:综上,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德育引导,教师能够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使之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但在素质教育中,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十分顺利,其中也暗含着很多障碍以及问题。对此,高中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需要重新建立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形式,夯实基础,改革教学课程,在全方位支撑的状态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洵.淺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8(08):140.
[2]徐福伟.高中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60-61.
戴顺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