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研究
2020-09-10曾佑泷
曾佑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47-02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逐渐成为评价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现状分析,提出合理的培养策略,通过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学生个人品格。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刻苦锻炼精神
在进行小学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利用其好动的年龄特点,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对塑造学生意志品格的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现状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体育教育与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虽然经过教育改革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但束缚于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小学体育课堂多以“放羊式”教学模式为主,给学生划定了训练范围,无法完成刻苦锻炼精神的有效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深度挖掘校园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更要在导入环节找准切入点,搭建好刻苦锻炼精神培养根基。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
(一)革新教学模式,激发锻炼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构建主要是基于对实际生活的认知,但由于安全等因素影响,家长限定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将其控制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挖掘学生锻炼兴趣,激发思考能力,增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养刻苦锻炼精神。引进新颖的游戏模式完成小学体育教学,将其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实现小学体育综合教学的实际效用。通过各种游戏的开展,创新教学方法,积累更多样化的教学经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质量[1]。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课堂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从课堂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利用课堂引导,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理性认知,帮助体育课堂教学体系构建,避免出现传统“放羊式”教育现象。小学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质量及学生接受程度分析,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及心理特征,及时革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刻苦锻炼精神。
小学体育教师应利用好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其锻炼兴趣,开发适合小学学生参加的、自主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帮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养成刻苦锻炼精神。在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放手”,充分发挥小学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明确体育活动开展条件,树立学生体育规则意识,在确保活动安全的前提下规范学生行为。教师要明确自身位置,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深入学生群体中扮演他们的游戏朋友,通过积极的游戏态度来感染学生,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游戏氛围,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
(二)注重素质培养,克服心理障碍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提高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整培养观念,了解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队会、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刻苦锻炼精神的思想引导,使其对学习生活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的心理是无形无声、难以捉摸的,小学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方法还是靠教师教导,在日常生活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若发现学生发生心理波动,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排解紧张情绪。教师也应该适当设置课程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降低对体育锻炼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培养自我调节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全面完善刻苦锻炼精神培养[2]。
此外,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生家庭心理健康辅导,家长要正视网络心理健康教学,不要一味地抵制互联网信息交流。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仅着眼于学生身体素质及学习成绩,忽略了其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对于网络,还停留在“打游戏”的理解环节,认为网络就是用来玩的,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长时间认知偏差对学生造成极其不良的心理健康影响。家长要树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基于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同学生一起进行积极体育项目学习,创造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三)拓展学习内容,实现分层培养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联系环节,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体育教师应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拓宽学习内容,完成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在活动环节对教学任务进行适当展开,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养成,为学生提供快乐的参与体验。例如,在进行站立式起跑运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兴趣比赛,采用学生喜爱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形式。具体规则是两人在同一起跑线进行“剪刀、石头、布”,胜者跑、负者追,结果判定方式为负者能否在终点前抓到胜者。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
根据小学学生年级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向,实现分层教学培养。以足球体育项目教学为例,对于低年级学生,足球教學核心目标应该是兴趣培养激发,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在进行教学时,针对具有足球学习经验的同学,体育教师可以为其提供表演舞台,进行足球技巧展示。而对于从未接触过足球的学生,可以为其讲解足球运动基础规则,并进行简单的射门、传球等基础能力练习,帮助小学校园新型足球教学走向正规化道路。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其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足球基础,应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对抗,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足球运动练习,并在后面的课程中验收成果。通过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刻苦锻炼精神培养。
(四)完善评价体系,锻炼刻苦精神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锻炼刻苦精神培养效果。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身体素质、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找到体育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任务,不仅着眼于学生的任务完成指标,更要考虑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努力。在评价时教师要用公平、公正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不要以训斥的语气进行教育,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当然,单一的考核模式无法展现所有学生的个人特点,要根据实际活动开展情况建立多样性考核机制[3]。
一般来说,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最有效方式,便是构建比赛对抗体系,这也是培养锻炼刻苦精神的推动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分组进行拔河、短跑等体育对抗项目竞赛,提高小学体育竞赛系统的多元化。真正实现以赛促学,帮助完成体教融合,实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锻炼刻苦精神。此外,要加强对安全方面的管理,保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人身安全。在项目开展前,要做好器材检查工作,确认游戏活动场地、器材等均无问题,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讲清楚规则及器材使用方法等,强调注意某些危险行为,实现游戏过程的全程监督。
三、结论
在新课改环境背景下,加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研究,对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完善学生的意志内涵,教师应通过完整的教学体系,有针对性的分层制定教学指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刻苦锻炼精神。
参考文献:
[1]钱宏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文化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20,42(01):63-67.
[2]刘占军.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发展[J].学周刊,2019(35):156.
[3]付建宏,高峰.解析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评《人文精神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9(10):99.
作者单位: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