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育人功能研究

2020-09-10庞雪林张正则

体育时空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化俱乐部体育锻炼

庞雪林 张正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39-02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通过构建生态化体育教学模式试图解决大学生体能下降的问题,经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能。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体育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模式,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实践,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大学生体能下滑趋势未能明显改变。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质量,提升大学生体能凸显重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体育课堂是由各个要素组成,这些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研究这些要素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和原理,探寻体育课堂中学生、教师及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索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要素指标,为提升大学生体能提供帮助。

二、当前大学生体能状况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体能状况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体质测试的及格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优秀率提升并不明显,多数学生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尚未养成

在中、小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协调性和灵敏性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由于升学压力,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虽然自主时间增多,但是由于前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很难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这一学生群体肥胖率增高,心肺功能下降,体能自然处于下降状态。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兴趣不高,知识储备不足

大学生正处在机体机能上升期,身体各器官机能处在最佳时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并不强烈,因此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并无帮助,是在浪费时间。体能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朝夕之功。目前高校体育课每周只有1次,课外的体育活动也相对较少。若想提高学生体能,就必须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还要储备足够的体育锻炼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能,不断提升自信心。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不足,兴趣不高,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

(三)大学生自身约束力不强,受外界干扰严重

智能手机和各种网络游戏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吸引力,“低头族”人数激增给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新的困扰。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体育锻炼,使之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尽管其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知晓体育锻炼是不断增强其体能的有效方式,但其自身的约束力不强,效果并不明显。

三、构建生态化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能提升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春秋晴朗干燥。构建生态化教学模式要把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在构建教学模式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地域因素,将课堂教学、自主教学、线上学习合理分配在最佳季节,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以足球教学为案例构建教学模式图(见图1)。

(一)构建生态化体育教学模式防止“花盆效应”影响

“花盆效应”是指人为地为生物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长时间处于这类环境中会生物生存能力下降。在现实中,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分的宠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意志薄弱,只想索取,不喜协作。在校园体育活动中,由于长期远离劳动和运动,使学生不敢运动,不愿运动。学校和教师对安全事故的担心和顾虑使得体育课成了“花拳绣腿”的展示课,手拿足球做足球操的形式竟然备受推崇,如此讳疾忌医的做法必然使体育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如果体育课堂既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也没有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体能的提高又何从谈起?构建生态化体育教学模式将抛弃“花盆”,让学生在充满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发组成了各自的足球教学俱乐部,在俱乐部里学生们充当着各种角色,有组织训练的,有负责宣传的,有组织比赛的,有后勤保障的,形成了合作提高的良性循环。在俱乐部之间,由比赛为桥梁,又形成了競争机制,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这种俱乐部联赛机制有效防止了“花盆效应”的产生。

(二)构建生态化体育教学模式诠释生态学限制因子定律

限制因子定律是指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者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学生的技能、体能的提高需要多种因素因子,这些因子既要充足且不能过量或不足。生态化体育教学模式将教学、比赛、场地设施、规章制度、人文环境等因子合理配置,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学生体能、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在配置过程中,考虑到常规教学常常导致学生自主锻炼因素因子不足,所以在生态化教学模式里设置了足球教学俱乐部联赛,学生自发组成足球教学俱乐部,并在俱乐部中充当各种角色,并形成了完备的联赛制度,使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足球教学实验班的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都得到增强。大学生体能更是明显提升,体质健康测试的及格率提升了9.2%,优秀率提升了4.3%。可见,生态化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通过创设各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起到了多元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曹凑贵等.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2]赵立功等.教育生态学原理观照下的体育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3,3:152.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生态化俱乐部体育锻炼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