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穴救援中的自救互救与团队专项救援

2020-09-10李建国伟

体育风尚 2020年6期

李建 国伟

摘要:随着SRT(单绳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洞穴探险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每年中法联合探洞的推动下,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已经探明的有257.4公里[1]。随着民间洞穴爱好者的不断增多和绳索技术的完善,人们已开始向很多高难度洞穴发起了挑战,笔者将以2019年亲历的两次洞穴救援案例,分析自救互救与团队专项救援在洞穴救援中的实际运用,以期为洞穴爱好者和救援专业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洞穴探险;自救互救;专项救援

洞穴探险是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挑战,没有一个人的探洞,然而也没有绝对的配合,探洞是一项孤独而又团结的操作,在布设线路和人员通过的过程中,由于线路的绳段和节点上只能容得下一个人,所以操作者往往是孤独的。然而洞穴探险的整个过程又是需要合作的,正如你不能携带如此多的线路器材将所有洞穴探完,而且这也不安全,当你遇到危险时没人知晓你的情况,因此洞穴救援往往是一系列的自救互救与团队专项救援的有机组合,自救可以使伤员获得更多的获救机会,节省救援的整体时间,使自己更早地脱离危险。救援可以完成伤员不能完成的操作,当你完全失去行动能力时,还能借助救援人员的帮助继续生存下来。

一、研究案例背景

2019年3月2日,伤员行者(网名)与另外三位搭档一起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探索二弗洞,由于携带的绳索用完,还剩下一小段陡坡到达洞底,行者出于好奇和不甘,脱离绳索系统用倒攀的方式准备下去观看,但由于脚下石头脱落,造成了大约高度五米的滑坠,导致左手软组织受伤、右腓骨上端骨折、右后背挫伤(肌肉受伤),受伤位置距离洞口垂直高差280米左右[2]。隨后他的队友熊二(网名)出洞求救,当时绳索学院正在阳山另外一个距离50公里的洞穴进行单绳技术操作手课程培训,当天课程结束于20:00出洞时,学员接到求救电话。随后绳索学院立即研讨方案,分成三个小组展开了救援。在经过伤员的自救爬升和救援人员长达数小时的救援帮助后,终于于3月3日早上5:20将伤员救到洞口,随后将行者陪护出山到达停车点,救援结束。此次救援受到了严重的暴雨天气影响,洞穴里形成了非常大的水流,伤员以及救援人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失温,参与此次救援行动的有绳索学院、清远水松救援队和深圳山地救援队。

2019年10月6日,伤员李建,也就是笔者,在贵州六盘水的白雨洞约练时受伤,当时笔者在到达洞底后返回拆除线路,在距离洞口444米处时,由于落石砸中左脚大拇指,造成左脚大拇指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脚背大面积外伤,血流不止。同行队友立即通过对讲机呼救洞口应急指挥部采取救援行动,由于伤员浑身被污水湿透,意识清醒,血流严重,同时考虑到距离洞口高差太大,还不可避免地有落石的风险,若是等待救援一定会耽误更多的时间还会耽误治疗和加重感染。伤员决定采取自救,用自己的备用脚踏绳将左脚进行捆扎止血并抬高悬挂在手升上,用另外的一支腿踩脚踏绳,使身体贴靠在岩壁上爬升。与此同时洞口指挥部救援人员携带应急救援装备接近伤员,准备配重提拉。洞口其余人员准备好食物和保暖物资,并制作临时担架,找好担架员,等伤员到达洞口立即运送出山就医。伤员自救爬升在到达距离地面315米的小平台时遇到了救援的队友,队友用纱布保温毯等为伤员进行包扎处理,随后准备以配重的方式救援,但伤员综合评估后,为了争取就医时间和考虑到减少落石的风险,决定继续自力爬升。在经过长达6个半小时的自救爬升后,伤员终于到达了洞口,随后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运用自制的临时担架将伤员连夜转运出山,送往医院救治,救援完成。

二、案例分析

以上是笔者亲历的两场非常典型的自救互救与团队专项救援成功案例,不同程度地从自救互救和团队专项救援两方面展示了其在洞穴救援中的实际意义,对今后类似的洞穴救援可以起到参考性的价值,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梳理出洞穴救援的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一)伤员的损伤状况复杂多样。正所谓祸不单行,无论是以何种原因造成何种伤害,在随着救援的进行和时间的消耗,伤员往往伴随着失温、体力透支、失血等状况的发生[3],而这些大多是由于洞穴环境的特殊复杂性,导致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造成的。洞穴环境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具有典型的特殊性,每一个洞穴都不一样。洞穴探险给人们带来刺激挑战、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风险。这些风险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洞穴复杂多样的环境,岩石结构、温度湿度、微生物病菌、空气成分等等都会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还有黑暗带来的恐惧和时间空间上的错觉,甚至使人产生幻觉。洞穴探险的环境是地下空间,身体以外的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存在危险,操作者往往需要借助绳索线路作为通道来实现身体的移动,而且不同的地形环境又有不同的线路,因此洞穴探险人员主要以SRT(单绳技术)为主,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不难看出,洞穴救援也以SRT(单绳技术)为主,甚至可以说只有探洞的人才能救援探洞的人。

(二)洞穴救援往往是以伤员为中心的自救互救与团队专项救援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优先考虑自救互救。在这两次救援案例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救互救,而且自救是优先于互救的,探洞过程中很多时候的操作都是独立的,当险情发生时,自我救治是最快速直接的方法,其次是队友的互救,最后才是其他救援人员的专项救援。任何一个洞穴探险队员都必须具备自救和救援他人的能力,当伤害情况发生时,首先应该采取的行动是避免伤情进一步恶化,并采取措施撤出洞外[4]。伤员的自救不仅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以为整体的救援节省时间,使伤员更早脱离危险环境,及时送医救治,减轻其它附带伤害。但是也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自救方案,盲目移动也会消耗更多体能和增加风险。

(三)洞穴救援中的专项救援非常注重方案的制定和团队的配合。在救援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绝不是以是否接近伤员、操作的多少、工作的重要性等来评论功劳。只有按照合理的计划方案,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将伤员安全地转移出洞才是成功的救援,一切要以成功救援为最终目标。因此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救援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需要的器材和操作流程,同时还要合理分配和利用人才,将每一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优状态。最后,还要时刻注重团队之间的配合,做好自我管理。

三、洞穴救援中的自救互救措施

(一)自救流程。当伤员发生险情受到伤害时,首先第一步是停下正在进行的操作,让自己冷静下来,弄清楚危险和伤害在哪里?自己是如何受伤的?应该如何解决和处理才能避免更严重的伤害?其次是对危险进行分析,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除掉最严重的伤害。第三,让自己到达相对安全稳定的地方,根据野外急救方法对自己的受伤部位进行急救处理,并告知就近队友自己的情况。第四,对自己的伤情和所处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与队友一起制定撤离方案。第五,如评估自己还具有自行撤离的能力,将自己的非必须物品等重物移交给队友,及时撤离返回安全地面,必要时可以暂时丢弃这些物品。同时尽快通知地面人员或其他队友准备救援,并准备转运医院进一步救治。

(二)互救流程。当得知队友受伤时,首先第一步仍然是停下正在进行的操作,同时叫停其他队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让自己靠近伤员。其次,仔细观察伤员的受伤机制,排除进一步的伤害。第三,帮助伤员将其转移到安全稳定的地方,对伤员进行全面检查,进行急救处理。第四,和伤员一起评估其伤情和周边环境,制定救助方案。第五,如伤员不能自主移动,要尽量减少伤员的自主移动,避免二次伤害。通知其他队员采取应急救援方案,并通知地面做好進一步的救助。同时注意伤员的保暖和生命体征的监控。第六,救援系统的架设和救助的实施。第七,随时准备向公安机关和其他救援组织呼救。

四、洞穴救援中的团队专项救援流程

当我们作为救援人员接到求助时,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核实信息的真伪,并要求求救人员以文字的方式给自己发一条求助信息,同时要求对方向公安机关报案,这样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正其名,同时有公安消防的介入可以更好地调动当地农民的力量,也更好地控制洞口避免无关人员的围观。其次是详细了解伤员的受伤情况和洞穴环境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的救援方案制定奠定基础。第三,组织救援队伍制定救援方案,成立救援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下设救援小组[5]。第四,各小组根据救援方案准备救援器材,并落实到位。核对预设的操作流程,熟悉前后小组的对接,确定好沟通方式,随时准备出发。第五,落实交通工具前往救援地点,在此过程中随时关注伤员的动态,并进一步做好后勤补给。第六,到达救援地点确定好现场指挥部位置,借助公安机关或安排专人看护和管理围观人员,保护救援入口安全[6],再次确定好装备和小组人员,根据总指挥的安排开展救援行动。第七,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时报告指挥部,对救援方案和实际操作及时进行优化调整。第八,其他后到的救援人员或队伍要主动寻找指挥部报备,合理加入到救援行动中,并服从指挥人员的安排。第九,全程由专人做好记录,为后续的救援报告提供文字材料。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综上所述,洞穴救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急性救援,它包括伤员的自救和与队员之间的互救。典型的特征就是事发突然,利用身上现有的器材实施救助;另一类是团队专项救援,典型的特征是救援人员往往不在现场,当接到求助后准备好充足的救援器材(通常伴有担架和救援滑轮等),以团队的形式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救援。洞穴救援的成功往往是自救互救与专项救援的有机组合,一切以实际情况出发,快速、简洁、高效是最为典型的特点。

(二)建议。洞穴救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绳索操作技术、身体素质、医疗急救、地质常识、还包括团队管理等内容。而且这所有的内容都贯穿于自救互救和团队专项救援的细节中。无论是作为一名探洞爱好者还是专业的洞穴救援人员,都非常有必要加强自身和团队的学习提高,完善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素质,当遇到险情时科学合理地实施自救互救以及团队专项救援,方能更好地保障洞穴探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双河洞长度再次刷新 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N].人民网,2019-03-27.

[2]行者.二弗洞地心游历记之绿色生命通道[N].https://www.meipian8.cn/1ycy6mnj? from

[3]周俊良,宋瑞明.浅析洞穴事故救援影响因素及处置措施[J].中国岩溶,2010,29 (1):99-102.

[4]王晓青,田明中,朱嘉伟.洞穴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以英国、美国为例[J].中国岩溶,2005,24 (1):77-82.

[5]彭小清.洞穴救援对策分析和探讨[C].中国消防协会.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3:452-455.

[6]周俊良,谭高明.洞穴事故救援处置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 (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