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教育类谣言需家校协同
2020-09-10
据《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7日02版报道: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得不说,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谣言“跑”得更快。在媒体评选的2019年十大谣言中,也有诸如“量子波动速读”可1分钟阅读10万字、青少年近视可以被治愈等教育類谣言,这为人们提高教育素养、科学育儿敲响了警钟。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各种来源不明、真真假假的信息可谓“泥沙俱下”,每个人都有必要增强对谣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能够准确辨别各类林林总总的教育类信息,避免被谣言误导,可以说是提升社会教育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家长而言,在巨量的信息面前,做到不偏听偏信,既可以避免上当受骗、少花冤枉钱,也能够让孩子的成长少走弯路。要知道,时下教育领域中的不少谣言并非凭空出现的,而往往带着精准的利益围猎目的。就以这次入选的两大谣言为例,宣扬近视可以治愈的,恰恰就是那些来路不明的视力矫正机构和商家。它们推出的诸如“近视治愈”“近视康复”“近视克星”等概念,就是为了迎合一些家长对孩子视力下降的焦虑。而所谓“量子波动速读”,与真正的量子科学没半毛钱关系,不过是“蒙眼识字”式培训骗局的变种。说到底就是蹭热点、炮制新的噱头忽悠家长埋单。由此也可以看出,强调家长要增加对谣言的抵抗力,并不是什么虚谈,而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与自身和孩子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面对各路教育类谣言及一些备受争议的信息,只靠家长个人提高教育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家长,有必要建立某种密切的信息同盟关系。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于一些热点传言、谣言要及时做出回应,就完全可以减少家长盲信的可能性。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对教育类信息的判断上是有专业优势的。另外,学校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多就一些相关话题展开互动交流,这既能够增加家校之间的互动互信,也利于双方增进教育共识,共同抵制一些谣言的影响。在现实中,没必要刻意突出到底是哪类谣言,只要真正做到不盲从、盲信,学会在巨大的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相信都能够少受谣言的蛊惑,谣言的生存空间也就自然小了。而在教育的角度,不仅家长、教师需要有对谣言的免疫力,还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学习、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