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020-09-10徐立军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

徐立军

摘要:小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其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需要持续关注和创新教学策略。文章从坚持教学策略多元化、预设生成、继承发展等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小学 教学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唯一直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学校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场所,教师要积极探究课程、教学中的连接纽带,帮助学生把好人生第一关。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贯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教学策略的多元化

科学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坚持多元化的教学原则。与数学、外语、语文等学科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综合性著称,课程内容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单元化的教学策略难以满足时代发展以及教学的具体需求。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来自生活,倡导教育要依靠生活,积极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熔炉,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借助社会力量,满足时代发展的具体需求。“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在生活中教法、做法、学法是合为一体的,倡导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真正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资源整合策略

心理学原理指出,情感态度的形成、能力的提升需要在主体性的活动中获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让其课堂活动相对鲜活生动。有鉴于此,教师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平台,这必须依托于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其中,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是评估多样性的重要标准。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生的生活资源,以学生熟悉的名字、知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作为重要媒介,将其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教学《意蕴隽永的汉字》时,要将典型的汉字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字卡,安排学生开展汉字的讨论活动。特别是每张字卡都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字体,演绎了汉字变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卡片上汉字的探究,可以感悟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国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活动感悟策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体验与探究相结合的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学习活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字博物馆;课中,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互动游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学生后续探究汉字的意蕴隽永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汉字小秘密”的文化活动,引起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深化其对汉字文化学习的情感体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多元化,尤其要避免盲目求新。其次,多样性并不是指各种教学策略没有侧重点。教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有些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主导地位,这是教学活动的本质体现,教师不必为了实现多样性而多样性。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引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目前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依旧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谦让”意识,更没有谦让的行为习惯,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策略要注重灵活生成的重要价值,突出好的预设必须要具备弹性,要为后续的知识学习留有空间,丰富其思维知识储备。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真实的教学片段,找准教育最佳切入点,以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1.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进行情境教学。比如,在《班级生活有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值日生活动为契机,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分别安排其完成扫地、拖地、打水、摆放桌椅等工作。如果教师没有制定相关的值日规则,那么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工作人数比较多,有些工作的人数比较少,存在严重分配不均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不能停留在浅层面的认知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地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实现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并指导学生生活的重要目的。

2.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门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我们小声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图书馆,让其感受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事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图书馆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是不文明的行为。因此,在公共场合我们说话的时候要小声点,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其学习应该是生活化的,需要在真实的生活片段中感受和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应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深化课堂实际教学效果。教学案例片段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践入手,避免教学素材的格调过高。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尚且存在很大局限,太过典型的案例很难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生活化、真实的教育案例,这样学生对案例中的行为感悟可能会更深刻,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教师要密切关注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实践,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深化其社会责任感,将道德内化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對其开展法治意识启蒙教育。

三、處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仅要研究全新的教学策略,还要继承经过长期历史经验检验成功的传统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断转型发展而来的,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与时俱进,二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适用的科学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依旧适用。

1.资源融合策略

教师在具体课程发展过程中,要按照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挖掘素材,将社区、家庭、学校等现有教学资源融合起来,指引学生科学开展调查、游戏、制作等活动。通过挖掘应用资源,拓展育人渠道,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在《我们的校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校园,了解学校最基本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上课了》中关于“课堂作业认真做”方面,描述了同学们交流作业的画面。在开展这课教学时,教师应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老师交流,让学生应用不同的作业进行交流学习。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树立教育合力的意识,突破学科之间的局限性,将多种教学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存在显著不足,教师如果只是盲目灌输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学生很难明白知识背后的深意。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其充分参与教学实践。教师要通过身边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感悟与理解,继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新闻入手,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例如,老人倒地要不要扶?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讨论,将学生分成两个对立组,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意识到“尊老”“帮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总之,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向教学实践提出的问题仍有很多。在课程与教学发展领域,教学策略是比较活泛的概念。现如今,我们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都是在历史的发展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正确理念,是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紧把握教学目标,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联系起来,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拓展育人新渠道,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贯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卫民.教材栏目促体验[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8(8):44-45.

[2]杨叶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 J].价值工程,2013(19):267-268.

[3]李俐均,代俊华.面向2035:推进“学”“育”方式再变革—来自“现代学校改进新思维暨陶行知教育思想新实践研讨会”的思考[ J].中小学管理,2019(12):32-35.

[4]朱小蔓,王平.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与实践[ J].江海学刊,2019(1):224-232.

[5]张立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J].现代教育科学,2019(5):66-69,80.

[6]陈雨嫣,季卫兵.陶行知劳作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J].教育评论,2019(5):163-166.

[7]苏焕杰.“一导两动三参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J].基础教育课程,2019(12):64-66.

[8]王颖,丛立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J].基础教育课程,2019(5):20-23.

[9]朱思达.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及其解决策略[ 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10):111-114.

[10]靖治.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84-8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