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整本书共读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0-09-10罗春银
罗春银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融入生活、感悟生活,通过贴近生活的阅读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师生共读整本书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认知整本书,同时,通过师生分享交流引领学生成长。文章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教学实际,对小学低段整本书共读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段 整本书共读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小学生教育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龄、认知、思维及心理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不深入、不充分。特别是传统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缺乏关注,整本书阅读未能有效展开。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生活、全面地认知世界,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师生共读整本书”正是建立于陶行知教育理念及语文教学发展需求上的全新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活与兴趣需求的阅读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持续推动阅读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关注生活特征,推荐适合学生的书目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说:“世界是由有意思的和有意义的构成的,有意思的就是有意义的。”小学低段整本书共读书目的选择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特征,围绕“有意义”和“有意思”做文章,发挥生活与书籍的教育作用。教师要主动寻找贴近生活的经典书籍,使得学生在低段能够与教师共同享受书籍带来的心灵滋养。经典书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经典书目给学生带来心灵熏陶。要真正有效地落实“读好书”理念,可以选择国内外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西游记》等。同时,融入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等内容。小学低段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有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感性而直观的思维是他们的主要特点。教师要对书籍的趣味性保持关注,特别是经典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有益、有趣的故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花格子大象艾玛》等绘本就可以打开阅读的启蒙之门,使学生多方位体会书籍内容。另外,教师与学生的整本书共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生活背景,坚持以学生为本展开阅读设计。
二、精心介绍书籍,引导学生兴趣生成
阅读兴趣是保证小学低段学生持续阅读的根本保障,只有学生对自己将要阅读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继续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深入参考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寻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促使学生在阅读之前就产生深入探索的欲望。以《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为例。笔者在开始阅读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家里人是不是很爱你?你觉得他们有多爱你?你有没有很爱他们?你们的爱有多少?学生纷纷开始讲述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予自己的爱,同时开始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笔者进而将大兔子和小兔子比试谁更爱谁的图片投在屏幕上,对学生说:“小兔子也想让大兔子猜猜自己有多爱她,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笔者一起开始了整本书阅读。当师生共读整本书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这本书产生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进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推动阅读分享与阅读交流的开展。
三、提出有效问题,师生共同阅读思考
师生共同阅读整本书时,可以围绕情节展开深度讨论。教师向学生提出有效的核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的关键,在阅读的同时探究文本的内涵,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深入,实现阅读的升华与拓展。例如,在《偷莎士比亚的贼》这本书的阅读中,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书籍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后开始师生共同阅读。阅读的深入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了作品与人物。这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多个问题:“这本书主要讲了些什么?这本书有没有你读不懂的部分?对于这本书的内容,你最喜欢哪部分?在阅读的时候,你能否想象书中描绘的情境?”这些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认知,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书籍。师生共读有效拓展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阅读品质得到了提升。在问题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探索能力,确保学生在思考与研究后能够探知问题答案。这也将有效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
四、讨论书籍中的人物和情节,促使学生深度参与
小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后,往往会对书籍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解与感悟,这将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十分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是由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表达与自我展示空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感受,或者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学生将非常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师生之间的沟通将更加密切。例如,在《毛毛》这本书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不同的人物展开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加入某个小组,小组成员说说自己喜欢或讨厌这个人物的原因,分析这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立体,学生对情节的理解与认知也更加深刻。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深度参与整本书共读过程,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分享阅读感受,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师生共读整本书不仅是利用丰富的文化素材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实现学生的精神世界构建与情感价值塑造,更要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终身阅读意识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师生共读整本书不应以读完书为终点,而应该将其作为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书籍阅读后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应用分享模式,将兴趣、快乐、困惑等分享给学生。学生希望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情感渴望与思想诉求的交流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学生间的分享往往比教师的讲解更具影响力,同伴的推荐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师生共读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与交流既要源于读物,又要超越读物,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夏萍.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浅谈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引导策略[ J].求知导刊,2020(05):76-77.
[2]付志敏,阮天成.互联网学习与现场学习的融合——以整本书阅读课程为例[ J].小学教学参考,2019(19):11-12.
[3]刘春花.乐读 会读 读好——关于小學中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指导的研究[ 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7):47-48.
[4]林永红.快乐读书吧——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