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0-09-10胡韦琳
胡韦琳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包含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载体。积极利用高中语文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促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了将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高中语文的思政教育作用。
关键词:思政教育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思政”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进行改革,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以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教书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一、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
一是着眼文本。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大多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非凡的情感力量。教师应立足文本,从中挑选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事迹或人物,以感化学生,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陈情表》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孝,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古有臥冰求鲤,今有孝子日记。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无须惊天动地、甜言蜜语,而是体现在细微之处、点滴之间。比如,不让父母担心挂虑是孝,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是孝,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是孝……”通过这样的孝德教育,学生必然会对孝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是树立标杆。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情感外化的产物,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去理解文章,感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进而以作者为榜样,树立学习标杆。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他们或桀骜不羁,或忧国忧民,或心怀大志,散发着非凡的人格魅力。以这些历史人物为人生的标杆和灯塔,能够使学生不断进取,成长为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三是解读人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解读社会和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项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析在项链丢失后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主人公为什么要借项链参加宴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怪?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中获益良多,充分认识到了拜金主义的危害,从而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运用不同载体培养人文情怀
语文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网络、日记等不同载体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并将其制作成声、形、色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播放这些课件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在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时,将抽象晦涩的道德知识具象化,以更加鲜活、易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日记为载体,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日记是一种行文、结构较为自由的文学体裁,在写法上讲究有感而发,而不太注重理论性的长篇大论。这使得写日记成为一项充满趣味的活动。虽然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由很多细小的琐事构成的,但是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一旦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寻常的琐事当中也能挖掘出无尽的乐趣,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也是抑恶扬善、自我反思、针砭时弊、修身养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帮助学生发现和辨识生活当中的真善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三、无声教育从教师自身做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条教育的真理——身教重于言传。因此,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做出思想和行动上的表率,才能发挥对学生的道德引领作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绝不摆架子。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效仿教师的做法,养成尊重他人的美德。又如,当教师与学生在走廊里、操场上、校园外偶遇,教师可以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而不是等待学生主动和自己问好。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礼节问题,却能对学生起到礼节示范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节修养,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践踏学生的自尊心,在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尊严、价值、责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将逐渐树立对待人生、对待他人的正确态度,其潜能、智力、品德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依托实践活动提升思想素质
当代高中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中备受长辈的呵护和关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集体观念比较淡薄。他们经常因为一些学习或生活琐事而产生巨大的挫败感,这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在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的同时,还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磨炼意志,在各种形式的道德体验活动中内视和检验自己。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并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遇到问题时知道怎样正确地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教师还可以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朗诵会、演讲、辩论,并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关注听、说、读、写的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并就周朴园对侍萍是否存在真挚的感情进行辩论。在辩论赛中,学生都深刻理解了周朴园对待侍萍是曾经存在过一份真挚的感情的,但他最终没有跳出封建牢笼,选择了背叛侍萍。学生深刻认识到,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资产阶级的虚伪、腐朽和堕落,从而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
五、结语
文章以高中语文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优势为切入点,从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运用不同载体培养人文情怀、无声教育从教师自身做起、依托实践活动提升思想素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维娜.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师道:教研,2018(1):141-142.
[2]吴兰,孙健.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语文教学中——基于跨界思维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J].锋绘,2018(3):8.
[3]宋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语文素养[ 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38-3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思政教育课题“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ZXDY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