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的双赢效应

2020-09-10熊新国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深度课件学科

熊新国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新课程改革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的相关举措。怎样在课堂授课期间,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将原本较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丰富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地理学科 双赢效应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高科技产品进行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整理,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教育就是通过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文化信息,使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信息技术在文化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俗来讲,学科深度融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相结合,将含有投影、图片、动画的多媒体技术和教科书、黑板、粉笔共同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解决由学科分隔产生的知识体系不统一问题。地理学科涉及面比较广,主要研究人地关系,既包含理学科学的内容,也有社会学科的内容。想学好这门课程,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主观感受。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是要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而非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有的教师不能将课件内容和自己的讲解融为一体,虽然应用了课件,但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有的教师为了让课件更加丰富,将所有内容都放在课件里,缺乏实践操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有的教師只按照课件走,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无法吸引学生。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的策略

1.巧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引发共鸣

在以往的教师口头教学中,学生只能掌握部分简单易懂的知识,并不能对知识形成整体把握。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原本复杂、死板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丰富。例如,在《中国的疆域》这一节中,我就在课前通过播放《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疆域的热情。之后,在投影上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行政区划示意图、中国的风景名胜等图片,然后请学生根据图片回答相应问题,深刻记忆中国的疆域分布以及邻国的分布。

2.巧借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很多,教师应制订合理的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自己上网收集地理资料,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并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地理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在《认识国家》这一章中,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独立制作简单课件,并在上课时对其进行介绍,与大家一起交流。教师给予积极的点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巧借信息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

国家新课程改革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授课方式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涵盖面非常广。同时,地理也是一门生活中的学科,许多地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可以用到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聚焦各类难点问题,逐一突破,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仅是掌握枯燥的理论。

三、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的积极效应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互融合是新思路、新目标,既可以体现地理学科的包容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过程。由于国家刚开始推行这一政策,在国内并没有明确的借鉴经验,教师就必须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不断提升自我,促进改革。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授课中使用地图或视频等契合教学内容的工具,思路也会更加开阔。通过创设好的情境,以图片、动画的形式直观讲述难点知识,更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在《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中,如果只是简单陈述我国的地势特点,学生的理解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投放“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形剖面图”,并制作三层阶梯的动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

2. 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理解知识点,这是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融合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如果要将两者整合,就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量表达对信息教学的感受。

首先,将两者深度融合,再辅以生活教育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俗来讲,就是教育工作者要适当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并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知识的“以人为本”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地理学科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碰撞,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让学生感受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

例如,《寒潮、梅雨、台风和水旱灾害》这一节主要是概念和数据介绍,内容比较乏味。因此,我在课前专门找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寒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导致的重大财产损失,从而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其次,两者的深度融合有益于学生主动学习。地理问题比较多,有时候,研究某个地区、某种气候、某种地理环境特征时,学生通过单纯的阅读就可以获得知识;有的内容则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课堂上,教师通过指引,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发表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中,我在多媒体上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以及课本插图,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而教师只是发挥辅助性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分布特征。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利大于弊。正视并不断纠正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嘉玲.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的研究综述[ 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50-53.

[2]杨苏苏.初中地理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郑贞.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猜你喜欢

深度课件学科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