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价值观视域下太极拳“无为”文化研究
2020-09-10杨牧
杨牧
摘要:太极拳“无为”文化指:在尊重太极拳自然本质的基础上,了解太极拳文化脉络是“对立统一”的和谐观和“不敢为天下先”的技击观,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对太极拳拳理和修为的把握上升至以拳证道,开启人生智慧。太极拳“无为”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联系,对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太极拳“无为”文化使命进行研究,可知:一、太极拳“无为”思想助力“文明”价值取向:追溯太极拳拳理,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融会和开悟;太极拳特有的防御后发的理念能完美诠释人的修养境界。二、太极拳“无为”思想助力“和谐”价值内涵,细化可分为助力: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社会相和谐、人与自我相和谐。新时期,太极拳作为培育和践行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和手段,武术人挖掘、整合、诠释其内涵促社会认知、践行,责无旁贷。
关键词:太极拳“无为”思想;文化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太极拳扎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其特有的柔性技巧更是与道家文化一脉相承,有学者指出“老子道学文化是太极拳修炼的圭臬,太极理论根据是老子五千言《道德经》(1)”,“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2),看似消极避世,实则却是一种不妄为的“智慧之为”。学者蓝晟更是将太极拳称为“‘无为’拳”,依此可知,“无为”思想乃是太极拳“合道”的指导思想。立足太极拳“无为”思想,探求其中蕴含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为滋养新时代中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太极拳“无为”思想释义
“无为”思想是在尊重事物自然本质基础之上,厘清其起源与发展规律,任其自育自化无所不予的成全。以“无为”思想观太极拳可知,应回归太极拳本质,以理论与实践互证的方法,溯求太极拳价值,以拳证道,优化生命智慧。
(一)“道法自然”——太极拳自然属性
“无为”法“道”,“道”法“自然”。弄清事物本源及其生发规律,才能知晓事物之“自然”,即本质。从历史长河中走来武术,其文化基石应完全是中国传统的(3),太極拳依托我国传统文化而生,其自身所蕴含的拳理和修为模式必然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理实一体,故将其本质一分为二,其一:太极拳文化本质。有别于西方文化,东方“整体观”几乎涵盖太极拳各个方面:一,“天人合一”,老子认为“万物皆同出而异名”,天人同构,习拳时应按照《拳经》要求“气聚神凝”,排除杂念,调节自身“小太极”与自然“大太极”相合,方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二,“形神观”,太极拳并非单一外部肢体的运动,内在的“觉悟”更为重要,“体悟”助人完善和宁静,内在心神主导外在身体运动变化,方可身心双修;三,“对立统一”,拳中无不包含“快慢、开合、阴阳”等辩证关系,矛盾双方对立却又统一,共同组成了哲理丰富的太极拳。此外,太极拳还含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古典美学等内涵,由此可知,太极拳基底是文化。其二;太极拳技击本质。中华传统武术是炎黄子孙的一种生存技能,有制止侵害维护自身权益的技击功能。追溯各谱法,可知太极拳在成拳之初确有技击之效,“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等等,由此观之,太极拳看似是身体的运动,其本质实却是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及在其指导下所特有的技击技术。
(二)“冲气为和”——太极拳文化命脉
1.对立矛盾和谐共处。有学者曾说太极拳是“和谐拳”,拳中处处可见“刚柔相济”“虚实相合”等内容。正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在练习修为中,不能只注重外在身体的运动形态,更应重视内心功法的修为,正如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收摄心神,才能“观复”万物。2.重视“对立面”的力量。太极拳成为东方特有的柔性技术,其拳理深受老子“无为不争”思想影响,在老子看来,世间没有绝对的“强弱、高下”,看似强大实则向着衰败发展,唯有处弱不争,方能涵养自我,把握时机,一蹴而就。太极拳虽以技击之术成拳,但其特有的慢练形式以及四两拨千斤、不主动出击等技法特点,皆受此影响。
(三)“无为无不为”——以拳证道,开启生命智慧
基于“无为”思想,改变的不是太极拳本身,关键在于习练者应在了解太极拳本质的基础之上,对太极拳进行理性的学练和传承。在学练中怀有敬畏之心,不求功架速成,习拳习德,忌争强斗狠,最终目的在于对“道”的体认,优化生命智慧。“无为而无不为”从根源把握太极拳,在了解本质的基础上习练太极拳,这一过程并不是对于技之术的追求,而是对于使‘人’成为‘完人’的精神的向往(4)。以练习之“返璞归真,复归于道”的思维模式濡染个体生命境界,达到“实现并享受生命”之目的。
二、太极拳“无为”思想中蕴含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我国传统文化滋养精粹而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是时代生命力和时代张力的挖掘与再现”(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是社会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总体性目标。太极拳“无为”思想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有着紧密联系,二者都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二者在价值观导向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中相辅相成。
(一)太极拳“无为”思想助力“文明”价值取向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文化文明展示的是个人修养水平、知识素养、道德品行的提升”(6)。以太极拳“无为”思想观之,太极拳本质在于其文化与技击两种属性,理实互证。其一,以文化本质观之,受五千年传统文化孕育而出的太极拳,渊源精深。有学者曾说“真正的太极拳,是儒、释、道、易、医、武等国学智慧,是中华国学智慧——龙文化发展到高峰的结晶”。深入了解太极拳拳理,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追溯、融会和开悟。太极拳传承自古就有“言道不言师”的说法,学习太极拳,所习者为太极拳本身,而非所授之人带有主观成分的技术与悟境。追溯太极拳文化,对其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在学练中加深对太极拳文化的领悟,开启智慧,以道悟心。其二,以技击本质观之,太极拳技击法是以独有的“柔性”技巧见长,太极拳中“不主动进攻”的防御后发理念,能完美诠释人的修养境界。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的健身观赏价值远高于技击,在当下“文明”价值观的促使下,太极拳的技击逐渐由原来的“打斗杀戮”转化为切磋交流的文明技击。将暴力转化为修为,正如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展示的是个人修养水平、道德品行的提升一样,太极拳必将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其新时代文明的价值担当。
(二)太极拳“无为”思想助力“和谐”价值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是国家寄予国民与自然、国民与社会、国民与自我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理想状态(7)。长久以来,和谐一直是中华文化不懈的价值追求(8)。
1.太极拳中“无为”思想与自然和谐的契合点
“无为”思想认为“天人同构”,万物皆由“道”化育而成。人不能征服自然,更不能主宰自然。依此理论而成的太极拳在修炼中尤为强调“天人合一”。站桩坐禅时要求,人的‘小太极’需融入到自然这个‘大太极’中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9),这种“融合”感正是太极拳与自然和谐非对抗的印证;在行架上,太极拳善于从自然界寻找灵感,动作模仿自然之物: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等,这种形象生动的肢体比喻正是出于对自然无言的喜爱与尊重。
2.太极拳中“无为”思想与社会和谐的契合点
“无为”思想认为矛盾的对立双方会在特定的情况下互相转化,二者在事物内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所谓“强弱、高下”等概念不过是因为人们受固有价值观念桎梏而产生的误读。所以老子尤为注意“对立面”的能量,越是弱小的事物越蕴含无限生机,越是强大坚硬则越容易走向灭亡“物壮则老”。在太极拳中,此种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所谓“以柔克刚、后发先制”等理念皆出于老子的“柔下”思想:不敢为天下先。太极拳本质是理实一体,在实践演练中,不主动出击“后其身而身先”的指导思想,在人与社会和谐这个层面来说,有助于人的谦虚内敛、谨言慎行、三思后为,不盲目、不冲动,与人为善。
3.太极拳“无为”思想与自我和谐的契合点
老子认为,获得真知,提升修为的方式主要在于内在自我反省。“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所以,唯有抛却外部声色犬马浮华的诱惑,内省自我,才能真正提升修为,“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基于太极拳“无为”思想,从实践角度来说,“内修”才是太极拳的学拳之基,外部肢体运转需由内在心神息皆调和作前提,修炼时常有“内视反观”的说法。这种自我和谐观实际就是太极拳养身理念:自我修为、内外和顺,则处处皆顺也。
三、结语
太极拳理实一体,每一理论需要身体操作来实证,对拳理的把握及依此而成的修为最终目的在于以拳证道,开启人生智慧。太极拳“无为”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联系,挖掘梳理太极拳“无为”文化使命之“文明、和谐”的价值传统是新时期弘扬太极拳文化使命的价值担当。深挖、整合、诠释其中内涵能促进广大社会认知、认同及自觉践行,是每一位武术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如此,才能如《决定》所指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要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去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注释
黄震寰.大道太极:太极拳修炼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27.
胡颖杰.《道德经》“无为”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学研究,2020,(05):75-78.
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81.
王岗,吴志强,吴松.太极拳:中国艺术元素体现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3):10-15.
李子涛,吕冬英,陆春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1):66-70.
王宏;.中国社会转型与体育价值观念良性促进关系模型构建与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No.196(10):7-10+20.
贾磊磊.和谐,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人民论坛,2013(16):23-25.
门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D].陕西师范大学,2015
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會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03-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