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合浅谈

2020-09-10邱江岚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文写作生活教育融合

邱江岚

摘要:面对初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和紧迫。文章深入分析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策略,对于加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初中生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 语文写作 融合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开始接触生活、融入社会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可替代,写作教学更是重中之重。面对初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相融合,很有必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核心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有深远的影响,对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有深刻的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思想深刻。

首先,他认为,生活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教育作用。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其次,陶行知认为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和生活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都来源于生活。教育能够改变生活,改变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陶行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所以,生活和教育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最后,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说:“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学校。’”“生活即学校”拓展了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刷新了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对我国教育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研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但有利于拓宽写作教学的途径,而且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综合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

1.忽视生活教育,写作教学与社会脱节

生活与教育息息相关,语文写作教学同样源于生活。很多教师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缺乏足够的思想认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生活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单纯为了写作而教学,为了写作而写作,忽视了社会生活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生活中本质的东西,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缺乏足够的体验和感受,只想着生搬硬套、编造故事、应付了事,造成了语文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导致语文写作教学缺乏源头活水。

2.写作内容缺乏创新

从目前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途径。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内容,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且由于教材内容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更新速度也远远跟不上生活节奏的变化,最终导致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缺乏创新。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将受到严重束缚,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过分强调应试要求

考试是检验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评价语文写作教学的标准,仍然是作文成绩。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应试教育思想倾向比较严重。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仅仅满足于应试要求,满足于讓学生掌握模仿技巧,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写作远离生活,成了一个个缺乏创作灵感、只会编选模仿的“写作机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束缚。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途径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初中学生生活阅历比较浅,缺乏社会经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入生活教育理念,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真正融入生活、饱含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获得好评。比如,可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聆听别人讲话,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看富有特色的山水景观,等等。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创新内容,从而写出充满浓厚气息、充满真实情感的好作文。

2.课堂写作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材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托。虽然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不能脱离教材,但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比如,教材要求初中生掌握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作文思路清晰,文字通顺流畅。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将写作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将生活实践不断地融入语文写作教学中,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的匮乏一直是令教师和学生头痛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内容就蕴藏在日常生活中。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等,来积累写作素材,并养成写随笔或写日记的习惯,这是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一些难忘的事情、特色的景观、有趣的物品等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从随笔和日记中选取素材,进行写作。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文采,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资源涵盖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作为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补充内容和知识的延伸拓展,阅读资源是写作的鲜活素材,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无论课内教学效果如何,如果没有课外知识的补充,写作教学成效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素材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同时,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重视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圆满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写作教学是重点难点,也是迈向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要注重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汲取力量,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渊.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育科研,2019(1).

[2]郑丹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系统缺失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张济芳.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6).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5]张建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语文写作生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漫谈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解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
妙笔生花灵动生动写作
培养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探微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