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阅读支点,构筑课堂教学高地
2020-09-10祝文惠
祝文惠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包括众多环节和内容,教师需要用支点构建意识,围绕支点展开教学设计,形成课堂教学立体结构,促使学生逐渐进入阅读学习深处,在深度学习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思维支点、语用支点、体验支点、实践支点,从文本解读、语言鉴赏、课堂演绎、读写训练等角度展开操作,建立完善的阅读体系,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建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支点 教学高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雙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需要手和脑的创意结合,形成崭新的学习成长点。在设计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展开必要的学前调查,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找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支点。依托核心内容设置思维支点、观照语言鉴赏设置语用支点、利用演绎活动设置体验支点、根据读写训练设置实践支点,都能够为学生顺利开展阅读学习提供操作平台。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教学研究,优化阅读教程。
一、依托文本细读,设置思维支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科学地处理这些阅读资源。首先,教师要深入教材,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解析,找出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形成阅读教案设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基础有基本了解,利用问题和任务进行调度,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形成基础认知。
文本细读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启示和指导,让学生顺利找到文本核心,通过品读、鉴读、赏读等多种操作,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对比、整合、归结,形成个性的阅读认知。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白鹭》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并给学生投放了一些阅读思考问题: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归结,你选择什么?作者对白鹭持什么态度?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如果让你给每一幅图取一个名字,你会给出什么样的设计?……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课堂学习研究氛围逐渐形成。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阅读讨论,认真倾听学生的个性解读,适时进行指导,确保文本解读处于良性互动之中。
教师为学生投放了一连串思考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思维,建立思维支点。学生阅读常常处于兴趣驱使状态,教师给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并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二、观照语言鉴赏,设置语用支点
语言鉴赏是阅读核心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鉴赏角度,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语言鉴赏情境,并在语言感知体验中形成语感能力。小学生的语言鉴赏存在许多认知短板,因此,教师要找准学生心理,从语言鉴赏角度、鉴赏程序、鉴赏内化等方向展开设计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帮助。语言鉴赏未必要运用多少专业术语,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淡化专业支持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体验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形成语用支点。
小学生对语言鉴赏是比较畏惧的,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切点,常常会陷入思考困顿之中。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规划清晰的操作路线,就可以确保语言鉴赏顺利启动。如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做整体阅读,理顺基本情节,然后为学生准备一些描写精彩的句子,要求学生展开语用鉴赏操作。如“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这句话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学生很难找到鉴赏的角度。此时,教师可以给予点拨:找出句子中比较典型的词语,体会其表达意义,从典型词汇作用来辨析这句话。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开始思考,很快就有了收获。有学生这样鉴赏: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典型。如“扒开”“瞧”“伸出”“瞅瞅”等,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有不同的发动者。前面两个是作者发出的,后面两个是珍珠鸟发出的,形成了对照和互动,带来更多和谐的气氛。
从学生语用鉴赏操作能够看出,教师引导是比较成功的,给学生带来了清晰的操作路线,确保语言鉴赏顺利推进。学生有语用鉴赏支点的支持,自然能产生更多的阅读灵感,确保语用学习顺利展开。
三、利用演绎活动,设置体验支点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认识,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演绎体验的机会。分角色诵读、课本剧演绎、故事讲述等都带有演绎属性特征,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实际以及学生接受实际,为学生选择演绎任务,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演绎活动中获得的阅读感知和体验更为鲜活。
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冀中的地道有了清晰的了解。为让学生形成直观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地道战》的影视片段。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一段小品,根据课文相关内容设计一个场景进行表演。学生接受创编任务后,都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集体讨论脚本,对一些角色进行重点分析。课堂演绎阶段,课堂内欢声笑语,学生学习进入佳境。
学生对演绎活动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四、根据读写训练,设置实践支点
读写结合是阅读认知内化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在具体设计和推演时,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实际,以读写任务形式做出设计。仿写、续写、改写等是最为常见的读写形式,读后感、读书笔记、阅读反思等也是重要的训练方式,教师要做出科学筛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阅读认知。以读写为教学支点,教师需要做出科学评估,利用任务展开调度,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在设计阅读训练时,教师常常会选择读写任务来进行调度,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学《松鼠》时,教师要求学生从说明角度进行阅读学习,从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做出梳理,然后为学生设计了读写任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小动物,选择一个熟悉的小动物,先进行观察,然后学习文本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性质的习作,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进行仿写,便开始研究文本写法,从说明角度进行思考,讨论写作对象及写作思路。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促使学生顺利规划写作方向。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展示作文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对学生的创意表现进行重点表扬和推介,给更多学生带来启迪。
综上所述,教师在掌握教情和学情基础上,利用教学支点构建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训练平台,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构建,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感知和体验,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霞.话题:撬动阅读对话的支点[J ].基础教育论坛,2018(11):35-37.
[2]吕丽鸿.阅读教学中想象支点探微[J ].小学教学参考,2019(02):51-53.
[3]郑小琴.批判性阅读:语文课程深度变革的新支点[ J ].黑河教育,2020(0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