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域下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2020-09-10韦子妹
韦子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逐步开始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互联网平台、在线课程资源库等信息技术应用模式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可借鉴陶行知教育理念,通过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活动,重构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路径,准确地描绘、解释与控制课上教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实效性。文章分析了现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并总结提出了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与学生学习效率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当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顺应科技发展潮流,主动引进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多种高新信息科技。通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强化学生的抽象理论理解力与感知能力。教师应当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富有活力的新型互动式课堂学习环境,高效率地培育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在保证教学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1.教材中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习困难
多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缺乏了解,并未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课文中的理论知识点较多,很多教师并未遵循客观的教育学与心理学规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习惯选择较为适宜的知识讲解方式,而且所收集的资料和解说案例往往缺乏可靠性与教育意义。教师在给出概括性结论时,习惯于将多个问题与案例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讲解,因此,理论阐述与表述并不清晰明确。学生必须机械性地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晦涩难懂的理论词汇,对重难点理论的记忆并不牢固或理解有较大偏差,教学有效性不高。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无法总结出超越日常經验的学习规律。
2.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课上应用方法把握不当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经常无节制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忽视了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对学生施加有教育意义的课上指导。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基本学习习惯,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进行缺乏互动交流的单向教学。因缺乏师生课上问答互动与共同探究,教师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也就难以根据具体状况调整教学模式,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实际干预,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的过度依赖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难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二、运用信息技术重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不同领域的各类高难度理论与抽象性概念知识,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可能仅理解其中一小部分。多数教师遵循一般性规律,进行统一的强制性教学与课堂训练,并不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与认知结构,对最重要的概念性知识讲解不够深入透彻,切入角度过于单一,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教师在课上所提出的复杂观点。为保证教学有效性,教师常常耗费大量时间为学生解释基础的理论观点,学生既无法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全程跟随,也无法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结构建立联系,难以接受与理解新知识。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借鉴陶行知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与教学手段,转变自身教学思路,通过音像、视频等信息媒介对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获取更多有用知识。重新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教材中包含的知识,使学生直接接受最有用的学习材料,并通过频繁的师生课堂互动与小组讨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对课程主要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状况,结合信息技术,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的客观条件,通过制作并向学生展示包含教学动画、视频、录音等多种元素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理解课程中的复杂理论;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经验,找出自身所采用的学习方法的错误之处,压缩分析理论知识点与阐述课文主体思想所占用的课堂时间。
例如,教师在讲解《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制作成条理分明、易于理解的图表,并将其插入教学课件,使学生明白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法定国家权力机关的基本架构与运作模式。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顺利内化本课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2.教师应有节制地利用信息技术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类信息技术设备。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并主动为学生指明课上学习的正确方向与阶段性目标。在学生的思路偏离正确方向或学习状态不佳的时候,教师应主动介入,及时为学生提供可靠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身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向。
例如,在讲解《维护公平正义》一课时,教师应放弃传统教学方式,提前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如司法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守护社会正义的必要性等。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上为学生展示具备宣教意义的见义勇为现实案例,向学生提出怎样与非正义行为进行有效斗争的探究性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
四、结语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自行探究并总结原理与规律的机会,使学生在课上通过不同方式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单独个体的学生可透过信息媒介所展现的表面形式还原知识的内部结构,对教师在课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这一教学模式等于教师为学生重新建构了教材中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关系,删除了思考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复杂部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内,完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1]明朋年.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探讨[ J ]. 课程教育研究,2019(09):84.
[2]曾聪.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J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5):14-15.
[3]张亚军. 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 J ].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50.
[4]高天珍.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 J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