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康行为的关系研究

2020-09-10沈小红

体育风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健康行为关系研究心理健康

沈小红

摘要:目的:对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的130名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普查的方式对130名护理学生进行调查,所有护理学生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以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评价量表(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 Scale,SRAHPS)进行调查,将SCL-90评量表以及SRAHPS评量表的调查问卷下发到护理学生手中,让其自行填写,所有调查问卷于调查结束后均需进行回收保密,对护理学生的SCL-90评量表以及SRAHPS评量表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护理学生的SCL-90评量表调查结果共有34名护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96名护理学生不存在心理问题,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在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这9个评估因子上的SCL-90评分均高于不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在营养、运动、心理安适以及健康责任四个评估维度上的SRAHPS评分均低于不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两组护理学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健康行为关联紧密,护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

关键词:护理学生;心理健康;健康行为;关系研究

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近些年来是临床主要研究课题[1]。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学生群体当中,由于社交、学习、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存在很大一部分护理学生具有人格障碍、焦虑抑郁、强迫以及人际关系不良等多种心理问题[2]。糟糕的心态状况会导致护理学生在学习、交友、能力发展等多方面日常生活中无法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而护理学生也会因此加重内心的烦躁,使心态问题进一步恶化,导致恶性循环[3]。此外,护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与健康行为息息相关,不良的心理状况很可能会导致护理学生出现沉迷网络、作息时间不规律等诸多不良行为[4]。本次研究主要对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详情如下。

一、临床患者资料与方法

(1)临床患者资料。选取了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的130名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护理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2/118;年龄18~24岁,平均(21.56±2.41)岁。调查以普查的方式进行,所有护理学生均接受SCL-90评量表以及SRAHPS评量表进行调查。所有护理学生均自愿参与该研究。

(2)方法。以普查的方式对130名护理学生进行调查,将SCL-90评量表以及SRAHPS评量表的调查问卷下发到护理学生手中,让其自行填写,所有调查问卷于调查结束后均需进行回收保密。

SCL-90評量表的评估标准内容:该评量表共有90个条目,其中包含有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共9个评估因子,所有条目的评估方法均为Likert5级评分法,5分为最高分,表示护理学生此症状严重,1分为最低分,表示护理学生无此症状,SCL-90评量表的总分为90个条目的分数之和,分值越高,表示护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SCL-90评量表的阳性筛选标准总共有三条,分别为:(1)护理学生任一因子的均分不低于3分;(2)护理学生SCL-90总分不低于160分;(3)护理学生阳性项目数量不低于44个[5]。

SRAHPS评量表的评估标准内容:该评量表中共含有28个条目,每个条目均存在5个选项,其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0分到4分,总分值最高为112分,最低为0分,主要包含营养、运动、心理安适以及健康责任四个维度,营养包括6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24分,运动包括7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28分,心理安适包括7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28分,健康责任包括8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32分,分值越高,护理学生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

(3)观察指标。所有调查问卷均圆满完成回收,对护理学生的SCL-90评量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对护理学生的SRAHPS评量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记录。

(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4.0软件对护理学生的SCL-90评分以及SRAHP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SCL-90评分以及SRAHPS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两者之间P<0.05,则代表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护理学生的SCL-90评量表调查结果。在护理学生的SCL-90评量表调查结果共有34名护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96名护理学生不存在心理问题,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在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这9个评估因子上的SCL-90评分均高于不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两组护理学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护理学生的SRAHPS评量表调查结果。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在营养、运动、心理安适以及健康责任四个评估维度上的SRAHPS评分均低于不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两组护理学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护理学生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人才储备来源,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乎我国医疗水平的未来发展。在本次研究SCL-90评量表调查结果中,评分最高的3个评估因子由高到低分别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抑郁。护理学生焦虑、抑郁、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可能原因包括:(1)护理学生的成绩较为落后,且学生自身的自信心较差,可能由此导致自卑情绪出现,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对人际关系表现出过度反应;(2)由于护理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繁杂,护理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跟上老师教学进度而感到焦虑;(3)由于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护理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在毕业后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出现担忧抑郁情绪;(4)由于自身专业水平能力不足,无法分配到自己满意的医院进行实习,而由此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健康行为同样与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紧密相连,在本次研究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在营养、运动、心理安适以及健康责任四个评估维度上的SRAHPS评分均低于不存在心理问题的护理学生,说明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强其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此外,健康行为同样能够提高护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转为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健康行为的联系紧密,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有效促进护理学生提高健康行为的自我执行效能,健康行为同样有利于护理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杨槐,龚少英,海曼,等.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比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1):62–66.

[2]刘方方.“三二转段”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9):110–112.

[3]张杰,吴小波,覃于洪.中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0):3130–3133.

[4]唐争艳,李小妹,李晓虹.症状自评量表与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在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39–1343.

[5]焦提美,俞伟杰,牛玉柏.两所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学校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2):926–929.

猜你喜欢

健康行为关系研究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