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初中德育效果的思路探讨

2020-09-10杨翠香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应用策略

杨翠香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念对于当前初中德育改革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作为初中德育指导和参考,不仅能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享受生活,还能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文章主要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参考依据,重点针对如何提升初中德育效果展开分析与探究,旨在不断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效果,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 初中德育 应用策略

初中学生的思想与思维正处于不断成熟、完善的重要階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德育教育十分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学生做人。”其理论目的非常明确,即教师不应单纯教授课本知识,还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走向光明正道。在初中阶段展开德育教育,不仅是顺应新课改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教师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还要教人知其所以然。”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全集》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引导者、班级的灵魂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极易被学生模仿。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思想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自己应先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自己先做到;而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也应严格规范自身,绝对不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班级卫生问题开始做起,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班级里,看到垃圾应先主动拾起,这样既能起到美化校园和班级的作用,又能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展开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提出环保倡议、动物保护倡议,参与社区义务活动以及募捐活动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展开教育,获得的效果远比口头或书本传教来得好。事实证明,教师“身教”的效果更大于“言传”,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师亲自动手示范更能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效构建和谐班级的同时,还能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二、关注细节,渗透德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其理论主要强调教育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并以学生生活为中心,关注其生活细节,反对一切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时机因势利导,深挖偶发事件中潜藏的德育因素,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独立、自主等良好品质。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不能按照相同标准去要求学生,增加学生的压力,而是要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顺从学生性格喜好,但不是盲目顺从。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性格较为内向,平时几乎不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但在个人才艺方面有独特优势,如小提琴拉得很好、钢琴弹得好。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该学生与班上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组成一支小乐队,通过课余时间的练习,在主题班会时进行班级“公演”,为学生搭建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自己、对学习的信心,改变以往内向的性格,又能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找到融入集体生活的快乐以及被同学、教师认同的自豪感。倘若学生需要被认可、被信任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容易导致其在人生道路上走偏。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就应该从细微处、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转变方式,适当奖励

传统的德育教育通常是教师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来对学生个人行为进行约束,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但这对于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作用并不明显,学生在长期“强压”环境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方式,让学生学会自省,这才是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先生发明的“糖式教育”就非常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糖式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应用四块糖果来教育学生的故事,第一块糖果是对守时孩子的奖励,第二块是对尊师孩子的奖励,第三块是对乐于助人且有正义感的孩子的奖励,而第四块则是给学会自省的孩子的奖励。这种奖励式教育能感化学生,使其在自省中觉醒。以“校运会”为例,校运会是锻炼学生体质的活动,学生一般都比较积极参与,教师在运动会期间要注意观察本班学生的表现。在校运会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及时总结,并借鉴陶行知理论给学生发四颗“糖”。

四、规范制度,合理惩罚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且虚弱的。”其教育理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要适当给予学生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虚弱的教育,同时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合适、合理的惩罚制度。惩罚不是因为需要才罚,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分辨是非。但是,“惩罚”并不等于“体罚”,惩罚是在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例如,有的学生因自己懒惰而要求他人帮写作业、做值日等,教师除了要求该生向受欺负的学生道歉外,还可以要求该生为其他学生或集体做一件好事作为弥补;若学生轻微犯错,如作业只完成一半,则要求其在班上为大家唱一首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其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又如,学生若有打架斗殴现象,在协调道歉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份个人“法院”审判书,让学生给自己“定罪”,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效果远比要求学生回家反省、口头批评等方式更有针对性。当然,教育的出发点还是爱,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爱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想让学生明辨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合理惩罚。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作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原则,起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教育,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德育教育方式,制定合理奖惩制,通过张弛有度、奖惩有据的方式,有效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吉玲.初中德育工作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5).

[2]杨书淼.有效开展初中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J ].新课程研究,2019(25).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应用策略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