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分析
2020-09-10张兴伟
张兴伟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相关政策的执行者,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基础公共服务。在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能够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中主要履行行政管理以及社会管理职能,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依靠政府财政部门拨款作为资金来源。同时也正因为存在政府保障而不会受到经济利益的约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出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低等现象。因此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以及职能发挥,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即是该单位为了能够保障控制目标的实现,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实施有效措施和程序而对经济活动展开的预防和管理监督工作。所以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也能够使内部权力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保障行政单位内部系统的平稳运作,并且加强内部控制工作还能够提高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现行政单位的总体目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就要对各项亚务活动进行合理控制,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增强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可能的提高行政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1]。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
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有个别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较低。而且由于个别单位管理人员单纯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审核凭证、签字盖章等形式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控制在业务环节中的衔接和动态监督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就出现了岗位人员过分的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不重视内部控制的效果,与相关业务活动的配合程度较低等现象,致使内控工作流于形式。比如财务管理中由于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特殊性,财务人员如果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就会导致部门对资金的使用不合理,从而出现资金浪费等状况,严重影响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2]。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保障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我国政府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见其重要性。但是在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就导致了资金管理的范围无法明确,不能保障财务资金的正确使用,从而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质量产生消极作用,内部控制工作无法发挥功能,致使内控工作流于形式化[3]。
(三)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要保障其具有有效性,必须要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做好监督控制工作。不过当前在部门中存在对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不到位的现象,甚至在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就导致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得不到有效监管,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无法发挥。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即使设立了监督部门,但在实际的内部控制运行时,监督职能发挥不足,比如错误的认为内部控制即使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单一的将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到财务收支层面使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无法体现,进而无法保障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观念和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其实施效果,因此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的问题,要尽快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具体实施对策是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发挥引领带头作用,要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在具体工作的细节中。同时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以及案例分析会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同,从而树立正确意识,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还要加强法律学习,严格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杜绝以权谋私,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要在加强内控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首先要扩大内部控制的覆盖范围,改善单一对财务进行控制的局限性,保障各部门及各项业务活动的衔接和联系。要通过制度手段,对每一项工作细节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实现全面的内部控制格局。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符合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和改善,促使内部控制发挥实际效果。
(三)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
保障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評价体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根据业务活动以及系统运行需求设立监督部门,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各项职能和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避免出现形式化工作,强化各项内部控制措施得以落实和实现。其次是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可以基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平稳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提升其公共服务质量,促使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相关业务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朝向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前进,并且能够进一步发挥其社会职能,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志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J].时代经贸,2019(33):83-84.
[2]孙宗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财会学习,2019(23):229-230.
[3]汤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纳税,2020,14(02):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