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0-09-10石志芳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石志芳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该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出发,加强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将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生活化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形成来自日常的生活积累、感受以及认知。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让他们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作用。优良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需要从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理论知识教学只是一方面,其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实践,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方面,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道德与法治离不开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就是从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生活、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对于传统的道德,不能强制要求现在的学生全盘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关心对知识内容的实践,体现日常生活和理论知识的联系。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善于运用生活素材

生活素材是指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但是,生活素材一般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书籍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材料,学生的日常生活、亲身体验和感官体验都是教师教学的资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与书本知识相似的知识,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在实处。例如,在一年级《我是小学生》一课的教学中,“背上新书包”是新生最常见的场景。小学生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哪方面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呢?小学生有哪些方面的学习兴趣?罗家湾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小学生都是地道的农村学生,都有自己的绰号。对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老朋友的新学名”教学活动。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根据实际情况,把生活化教学带到课堂上。

2.开展生活实践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无论是做好事,还是拥有优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小学生品德优良的表现。学习、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必经之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美化家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利用废旧的生活日用品制作而成的工艺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主动学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制作工艺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提升了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3.分析解决生活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让小学生阅读、背诵课文,未顾及小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就导致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能运用在课堂上记住的理论知识。现代教学认为,只有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知识点、教学模式贴近日常生活,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才能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用眼睛观察周围,用心体会社会,运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社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以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生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例如,在教学《怎样交朋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展示了这样几幅生活情景:在学校中,一个同学摔倒了,而另一个同学在旁边大笑;去学校的途中,前面的一个人骑车摔倒了,因为这个人比较胖,摔倒的情景比较好笑,“我”不敢上前去安慰,害怕自己会笑出来,引起误会。这样的情景你见过吗?对此有什么体会?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小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经历,换位思考。教师在引导教学中,用生活经验告诉小学生,笑是可以笑的,但笑需要分时间、分地点,一味取笑别人是不对的。小学生从中悟出道德的内涵,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升学习效率。

4.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生活

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小学生融入其中。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课后的再学习很重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课后的延伸学习中,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使小学生在无形中不断吸收知识;第二,课后延伸学习是连接书本和生活的枢纽,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第三,课后延伸学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小学生创造了平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结合道德与法治,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例如,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活动,每月开展的“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等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用好的典型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的品行。

三、结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照着书本念,应该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把书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当代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把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结合起来,小学生学习了知识,课堂氛围也相对轻松,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积极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创造新的教育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雄.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6):139-140.

[2]杨同兵.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J ].内蒙古教育,2017(22):24-25.

[3]张凤姿.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7,4(41):381-382.

[4]郭艺玲.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57.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