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全球化中中华武术的生存危机和发展抉择

2020-09-10何晓英

体育风尚 2020年6期

何晓英

摘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为中国在国际上形象给出了新的定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目前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上受到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以NBA,耐克,奥运会等标志为主的身体运动文化越辣越深入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本土武术文化的影响却逐渐式微。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民族自信心,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本文就体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武术的生存危机和发展抉择进行讨论。

关键词:体育全球化;中华武术;生存危机;发展抉择

在互联网将全球各地紧密相连的今天,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不单单依靠经济,政治来衡量,文化传播也成为重要因素。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作为外来输入文化在我国有巨大的影响,相比之下,我国传统武术面临着后继无人和几乎无人问津的窘境。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下,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建设工作不可或缺。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过程中,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华民族气质的养成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更应该重视武术文化的复兴。

中华武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武术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璀璨的文化成果之一,中国的武术文化形成较早,种类较多,不同的武术之间有明显招式,风格上的差异。另外,武术是中国人在长期实践中在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的,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含义,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刻在骨子里的哲学思想,对武术文化的讨论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完善自我认知,追本溯源的需要。

作为一种需要身体力行的文化形式,武术在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特别的作用和独特的发展方式。武术的发展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升民族文明认同感方面有积极作用。首先,作为竞技体育的一种,武术是一种独特的体育活动,武术不仅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而且具有竞技观赏性,特殊的招式和动作可能还会蕴含特有的文化历史渊源。在武术知识的普及过程中,练习者可以通过武术文化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

中华武术生存危机的成因

“套路运动”导致的信任危机

中华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分化为以格斗致胜的武术散打,一部分为以高难度和华丽的招式为卖点的武术套路。由于后者在武术表演时更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所以武术套路的练习者反而比格斗散打的练习者人数多,这样下来,大众眼中中华武术被武术套路的分派所代表,给公众的印象就是“花拳绣腿”,“无实战价值”,这样下来武术在唯美方向上越高难度越容易遭到群嘲。另一方面,武术散打虽然在于世界武技的交流中为中华武术赢得了一定的关注度和荣誉,但是因为武术套路的流传之广,散打被认为是拳击和腿功的结合,不能够代表中华传统武术,没有在中国公众心中赢得认同感。因此,中华武术面临着这样的危机,武术套路缺乏格斗价值,削减了国人对于中华武术实战价值的认可和信任,而有实战价值的格斗散打因为长期不被关注,失去了国民认同感,不被认为是可以代表中华武术的分派。

国内身体竞技市场被外来运动挤占

目前我国武术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滞后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关武术产业没有跟上。我国并不缺乏热爱传统武术的人群,但是在这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和消费的顾客却不多,这就导致这个产业“无利可图”,进而失去市场。在消费者目标定位上,女性和小孩是消费的主体,但是随着西方运动文化,例如瑜伽,健美操,交际舞,跆拳道这些运动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基本垄断了市场。瑜伽,健美操等向女性群体提供了“健康”“优美”“时尚”的标签,而跆拳道则向青少年群体推广了“竞技”“礼仪”的概念,这些都很好地契合目标消费人群的潜在需求,而中华传统武术项目,例如“太极拳”等,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在宣传上也往往以老年人为主,于是一直被定位成一种老年人休闲项目,不利于展示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不利于中华武术扩大市场占有率。

中华武术走出困境的发展策略

明确武术价值,完善武术段位制

武术在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继承和完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现在社会中,对武术价值的定位和认知关系到武术文化在当今时代下的传承和创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强身健体,激发人类身体上的潜能,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武术文化对人内心精神的建设,让人们能够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有自我约束力的个体,促进各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从个人的角度看,武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培养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自我;从社会角度看,武术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武术文化的崛起是中华民族历史传承,文化复兴的重要反映。所以,武术文化建设有其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推进武术文化建设,除了明确武术价值之外,还应该发展完善的段位制制度,公众对武术文化的学习往往是循序渐进的,段位制的完善能够给学习者一种自我评价和认知的标准,根据自身的武术段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训练强度,在学习上由浅至深,有利于武术文化发展建设的可持续性和个人武术学习的有序性。

开展高校武术训练,培养武术人才

武术文化作为一种需要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哲学思想,行为倾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文化内容特点。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理论知识层面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实战练习,因为武术文化的特殊性,对武术的传承往往更注重的实践,在武术练习中不仅能够起到大学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的,还能够针对现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偏低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需要的武术训练计划,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我国的武术在历来的传承过程中,往往是将“武德”作为练习武术人士最重要的部分,对武术技巧的追求反而还在其次,传统武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取得良好发展,就应该重视学生在武术联系过程中品德的提升。只有在这样的标准下在高校开展武术训练,既能够增强中华武术在国民中的普及度,也能够发展有天赋,并且热爱中华武术的人才,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总结

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武术得发展危机不仅来自国内公众对武术的关注度日益消退和武术传承后继无人得窘况,而且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西方外来体育文化的大规模入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本土传统武术文化虽然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和大量的潜在目标用户,但是因为宣传上乏力,武术本身定位不够清晰,以及长久以来失去公众认同感,导致時至今日在国内与外来体育文化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要想在形势复杂的今天重新获得生命力,就需要无数本身完善自身的段位制度,结合地方发展拳种,增强武术格斗价值,重视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武术文化。只有多项措施同时实行,才能够完善武术的发展体系,并且增强中华武术知名度,提升民众参与意识,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输出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阴腾龙.中原武术传统文化信息产业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 (01):1+40.

[2]孙传晨.武术商业化发展进程研究[J].武术研究,2019,4 (12):11-13.

[3]殷雪善,於世海.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12):88+90.

[4]姜熙.体育全球化中中华武术的生存危机和发展抉择[J].体育学刊,2009,16 (10):84-88.

[5]许海啸.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武术认同策略的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