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视角下功能性力量训练理论探析

2020-09-10李昊岳张麟寰

体育风尚 2020年6期

李昊岳 张麟寰

摘要:本文通过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念、原则,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功能性力量训练进行探析。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提升核心稳定性,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运动时身体核心部位、四肢以及其他能量的输出,增强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提升运动能力有利于竞技成绩提高以及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关键詞:功能性力量训练;多学科视角;理论探析

一、功能性力量的概念、理念、原则

(一)功能性力量概念

Gary1997年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对功能性力量的定义为:包括发生在每个动力链上的,并在三个轴内向的加速、减速和稳定性的所有运动方式。

Gambetta V 在“遵循功能训练的路径和模式”等文献中对功能性力量训练进行了研究表明:功能性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中以 多维度、多关节、多平面并加入本体感受的运动形式,其中包括减速、加速、身体制动、稳定性、身体控制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和冲力的调控能力。

由此可见,功能性力量训练主要目的是增强运动核心力量发展,强调各关节多维度多角度训练,以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协调性和稳定性,通过神经支配通过肌肉收缩的产生来维持运动中身体的平衡。

(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念

功能性力量训练是对专项进行特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出适用于比赛和专项技术要求的训练方法。强调运动链的训练模式,训练时强调多关节、多维度,大小肌群之间的协同作用。强调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强调核心与四肢的协同发展。重视运动链中弱链,达到预防损伤的功能。

(三)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原则

要求强化运动链练习,保证动作的传递性,强调动作的整体化,此外增强动态平衡性的控制,功能性力量训练强调身体形态的整体效果。结合人体完整的运动链条使力量能够更有效集中输出,要求多平面、多维度的训练,在运动中绝大多数动作都是在两个或三个解剖基本面上完成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在不改变整体运动链条的发挥下尽可能将运动轨迹复杂化、多维化。强调运动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要求运动员核心部位要保持平衡和稳定,利用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对身体进行调节、使肌肉得到更好的发展,增加本体感觉,是身体更加平衡和稳定。要适当增加难度,从支撑由小变大、由稳定到不稳定以及单轨迹的到多轨迹的训练。注意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要缓慢要有耐心,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多学科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依据

(一)功能性力量训练解剖学基础

功能性力量训练解剖学原理是强调动作的整体性,脊柱是肢体的核心,使身体各个方向维度的稳定性与平衡性。提升运动链力量传递的效率,脊柱不仅是根基还是各个关节运输的纽带。动力链的原理是:强调全身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个体,运动中人体合理顺序发力,将力量沿各关节传递至末端环节,完成有效地整体发力。功能性力量训练不仅重视运动链中大肌肉群力量,更重视核心区域深层小肌肉群的练习,小肌肉群的辅助协调作用提高,从而整体提高。

(二)功能性力量训练生理学基础

功能性力量训练生理学原理主要提高平衡性、稳定性,提高人体运动链传递效能,注重多关节、多维 度训练,使深层小肌肉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核心区域肌肉稳定能力加强,协调平衡能力加强,柔韧素质得到提高。对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得到提高。

(三)功能性力量训练神经学基础

功能性力量训练神经学视角看原理,主要是以中枢神经控制大肌群与小肌群间之间的协调活动,提高协调性与稳定性,动力链传输顺畅,促进四肢协调发力。功能性力量训练强调人体运动链整体来控制平衡、协调肌群、提升力量传递效果。神经机制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强化本体感觉来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加强身体力量训练,从而增强协调、支撑功能。

三、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区别

(一)康复价值追求的区别

从康复价值追求方面来看,传统力量训练是靠单关节、单方向,增加局部力量训练,而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依靠提高运动链整体效能发挥,增强弱链力量避免损伤,很明显如果大肌群承受负荷较大而小肌群薄弱无法实现协调辅助作用时,就会增大损伤的发生概率。

(二)健身价值追求的区别

从健身价值追求方面来看,传统力量训练注重增加大肌肉群的力量与形态,功能性力量训练提高核心区域肌群力量以及人体平衡能力,增强身体的柔韧素质,显然它们对健身领域的价值追求都有各自特色的作用效果。

(三)竞技价值追求的区别

从竞技价值追求方面来看,传统力量训练主要增加最大力量、爆发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等主要力量素质,而功能性力量训练提高力量的整体传递效能、核心区域肌群平衡稳定能力及深层小肌群的力量,显然它们各自作用效果都是竞技运动不可缺少的力量素质。

四、小结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是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提高身体素质、提升专项运动能力、也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在训练或比赛时保持正确的动作模式,协调运动员四肢和躯干对力量的控制、稳定、衔接,此外功能性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强调循序渐进,在日常训练时教练员应注意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重视力量素质薄弱环节,设计具体的专项训练动作。

参考文献:

[1]Cook G,Fields K.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Strength&Conditioning,1997,19 (2):129-32.

[2]VERN G,GRAY G.Following the functional path[EB/OB].www.Gambetta.com.

[3]Gambetta V,Gray G.Following a functional path[J].Training&Conditioning,1995,5 (2):25-30.

[4]郭广越.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