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颜色”的本草植物(下)

2020-09-10王瑞芳

天天爱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植物学青蒿黄连

王瑞芳

阿司匹林作为西药界的经典药物之一,已被应用百年。阿司匹林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比如解热、镇痛、抗炎等。而在中药界,也有这样一位“全能选手”,那就是黄连。

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便有关于它的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且色黄,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黄连”。

有一句俗语,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见黄连是苦药的代表。不过,正是因为黄连味苦,才造就了它清热、泻火、解毒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黄连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如抑菌、抗病毒、降血壓等。

黄连在土家族山寨的石柱县黄水镇等地扎下了根。早在1987 年,有“黄连之乡”美称的黄水镇就建成了规模很大的“黄连专业市场”。

苦黄连甜到了土家族人。如今,黄连不但在神州大地享有盛名,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及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由于发现了青蒿(hāo)素及其抗疟疾功效, 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过,青蒿素却并非来自青蒿。

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的名字叫“黄花蒿”,而在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植物学名称和药用名称不统一所造成的混乱。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黄花蒿和青蒿虽同属菊科蒿属,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根据中国历代的本草书籍中关于“青蒿”的分布、花期、气味等关键特征的记载,可以确定,中药里的“青蒿”指的就是植物学上的黄花蒿。

黄花蒿的植株含有多种挥发性的倍半萜(tiē)内酯(zhǐ)化合物,因此植株具有特殊气味,叶片的气味则更为浓烈。

黄花蒿“贡献”给人类的青蒿素,就是具有独特气味的挥发性物质之一。这种气味既不是典型的香味,也不是典型的臭味,它能使牛羊和不少昆虫“闻”而却步,是黄花蒿保护自己的重要武器。

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比较小,多为球形。准确地说,这个“花球”叫作头状花序,是由许多微小的花朵组成的。

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效果好、见效快的抗疟药,而之前被广泛应用的奎宁(又称“金鸡纳霜”),则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拯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黄花蒿在人类医学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植物学青蒿黄连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五月雨
青蒿可退虚热
不一样的“双黄连”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乡野里的青蒿
“小矮子”黄连
模块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食野之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