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艺融合”视角下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的关系

2020-09-10段红豆

体育风尚 2020年5期

段红豆

摘要: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间相差甚远,两者并不具备必然联系,这是多数人的观念。但是基于文化起源于发展过程而言,两者联系紧密。并且,在早期社会发展历程当中,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是互相结合的,伴随时代发展两者才渐渐分离,并成为互不干扰的实践形式。而后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两者在此过程中兼纪检交融,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我国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如武术表演与舞狮等,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艺术体育和体育艺术,渐渐成为特殊的文化实践活动方式。

关键词:“体艺融合”;体育艺术;艺术体育

不论是唐朝的剑舞或者当代的体育舞蹈、花样滑冰以及艺术体操,都应用乐曲伴奏,同时运动员对于乐曲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强。伴随体育审美艺术价值被民众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国多数体育院校相继增设体育艺术系,并且有关学者也提出艺术体育理论概念。然而,部分院校成立的体育艺术系显著存在“有名无实”的问题,所以基于体艺融合视角,探究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的关系,有助于体育艺术系将其教育作用落到实处。

一、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概念

有关体育和艺术的界定,在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且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令人信服的概念界定。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体育和艺术两者的外延较为明确,争议也并不明显,这为社会群体理解艺术体育和体育艺术概念打下了基础。艺术体育和体育艺术并非体育及艺术间的主次问题,是本质存在差异的兩种事物,换言之,一个是体育,另一个是艺术门类,依据国内学科分类系统,艺术学属于独立的门类,体育学则属于教育学分支。事实上,体育艺术是相对古老的理论概念,体育和艺术在萌芽阶段便存在不解之缘。具体来说,体育艺术即将体育作为主题表达美以及和体育密切联系的艺术门类的统称。例如,传统体育雕塑艺术便是表现人体在运动当中的美,而体育建筑尽管并未直接地反映出体育美,但是和体育仍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对于艺术体育,我国胡飞燕等人将其界定为:艺术体育属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构成内容,是体育和诸多艺术融合的具体表现,是娱乐、艺术以及美学于体育运动当中发展的结果,亦是社会群体自主选择与自愿参加的将身体参加为主,以调节情绪、愉悦身心以及缓解压力作为主要目的,既具备观赏价值,亦具备体验型愉悦的活动形式。艺术体育主要特点在于按照审美效果与技术水准给予成绩,并且成绩高低由人为决定,具备竞技、健身、审美、娱乐以及欣赏等功能。

二、“体艺融合”视角下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的关系

(一)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从量变到质变的关联和过渡

基于体艺融合角度审视艺术体育和体育艺术,能够获得清晰且准确的判断,体育是文化体系内的感性部分,科学则是其理性部分,而艺术体育介于两者之间。艺术体育自身涵盖着感性与理性基因,恰恰是艺术体育独有的特点,决定着艺术体育和体育艺术的联系,能够落实跨领域结合。相对于体育而言,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一定的感性内容,是民众主观能动性的具体呈现,然而艺术创作过程却是极为理性的实践过程。譬如,花样滑冰与速度滑冰,速度滑冰有着典型性的竞技体育属性,运动员在竞赛过程当中,是以时间为基准来评判其水平,同时更为重视运动员在竞赛当中的生理极限,怎样凭借舒展的身体达到更快的速度。而花样滑冰则属于体育和艺术的结合,花样滑冰一样需要运动员技能与体能的高效融合,同时为切实加强运动美感,常常需要运动员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这原本就蕴含着艺术成分。并且,裁判在判定花样滑冰过程中,不再将时间视作核心参考指标,而是以运动员动作美感和协调、音乐和滑冰动作的融合以及情感的诠释等方面为基准,以主观打分形式评价运动员成绩。基于两者区别和关联方面可得知,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渡和联系,亦是由体育艺术跨越到艺术体育的表现。

(二)基于身体锻炼的艺术向体育艺术的有机渗透

众所周知,艺术体操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其内在涵盖在多样化的艺术基因,可视作艺术体育向体育艺术方面的有机渗透。基于体育融合角度探索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的关系,能够得知艺术体育是理性、感性的融合,多数艺术体育中动作,均需要凭借健康的身体与身体柔韧性完成。特别是以身体锻炼为基准的艺术体育训练方面,需要运动员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感受艺术体育价值和魅力,并以这一感受行为作为基准展开艺术体育训练,全面且科学的规范动作,切实提高艺术体育运动水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体艺融合维度审视艺术体育和体育艺术,能够明确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存在的关系,即体育艺术属于干性行为,而艺术体育则是兼具理性和感性的行为。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的表现形式及本质特点尽管存在较大不同,但两者间也有着密切关联。体育艺术和艺术体育的结合,不但可规范运动动作,还可提高体育运动美感。

参考文献:

[1]付蕾,王桂兰,祁红.试探普通高校艺术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技,2015,36 (06):167-169.

[2]刘欣.概念、范畴与前景:体育艺术学学科构建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研,2016,37 (04):34-37.

[3]王跃凤,傅川,傅秋仁,张劼.体育文化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J].科技资讯,2018,16 (31):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