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研究

2020-09-10刘鼎

环球市场 2020年8期

刘鼎

摘要:当前,有大量微生物存于饮用水当中,一些微生物将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若饮用水中存在总大肠菌群,轻则腹泻,重则危及生命安全,出现中毒现象。为此,必须详细、准确地检测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保证饮用水安全。

关键词: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多管发酵法

一、总大肠菌群的概述

总大肠菌群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是指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和粪便污染相关的细菌,在生化技血清学等方面此类细菌存有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总大肠菌群包含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目前,在食品卫生质量评定中,大肠菌群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指标,已在食品卫生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在饮用水质量检测中如何准确、快速的检测出总大肠菌群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中总大肠菌群主要检查方法

目前,在饮用水总大肠菌群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分为3类,即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滤膜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多用于检测地表水、地下水及废水中的大肠菌群。其试验结果是用MPN表示。实际上,多管发酵法是按照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内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基于理论来讲,需做大量重复测定,但发现,这种估计可以存着大于实际数字的情况。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增加稀释度试管的重复数量,这种差异将慢慢下降,在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分析当中,主要取决于那些同时显示阳性、阴性的稀释度。具体实验当中,可根据所要求数据的准确度来确定水样检测所要求重复的数目。

(二)酶底物法

按照大肠菌群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可生成β-半乳糖苷酶的细菌群组,此细菌群组能够进行色原底物分解,并释放出色原体,改变培养基颜色,并由此检测出水中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试验结果也可采用MPN表示。

(三)滤膜法

基于大肠菌群的特性,通过孔径0.45微米的微孔滤膜进行水样过滤及细菌截留。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粘贴滤膜,在37℃下培养24h,以此生成需氧和兼性庆氧特性的菌落,随后经实验验证来进行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滤膜法试验结果与上述两种方法不同,可采用CFU表示。

三、案例分析

在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中,相比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无需确认试验等优点。为此,采用酶底物法进行水中总大肠菌群实验检测分析。为了验证酶底物法的检测效果,决定采用多管发酵法进行对比分析。多管发酵法按照现行检验方法进行实验,本文不再累述。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仪器

科立得试剂、97孔定量盘、DFIP-9080电热恒温培养箱、97孔阳性比色盘、程控定量封口机。实验室用水是选用Millipore纯水系统制备纯水,通过平皿计数等实验检测,可达到实验要求。使用过程中,可通过121℃高压蒸汽进行20min灭菌处理,制作无菌水。

2.样品来源

采用本地市区地下水等。

3.检测方法

按照现行检验方法等标准规定,采用酶底物法进行检测。

(二)实验影响因素

1.培养时间的影响

采用酶底物法进行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培养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经检测,培养22~28h之后,检测结果接近标准值。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与标准要求24h相比,培养15~21h、29~33h之间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决定22~28h为总大肠菌群培养时间最佳范围。

2.取樣容器的影响

在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取样容器包括无菌塑料瓶、玻璃瓶、无菌采集袋等。基于微生物的特性,即吸附性,在保存中容器不同,则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为了验证及确定水中总大肠菌群适合采用哪一种取样容器,决定进行试验分析。通过SPSS软件配对t检验分析,P>0.05,3种容器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塑料瓶、采集袋易损坏,因此,在实验中,硬质玻璃瓶取样为首选。

(三)实验与分析

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采用酶底物法检测时,将会用到电热恒温培养箱、冰箱等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硬件,采用温度记录仪进行温度测量,保证控制箱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相同,误差控制在0.5℃之内。同时,还要采用化学指示卡等定期对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检测,保证灭菌效果满足规定要求。在使用科立得试剂前,需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阳性实验和无菌性检测。

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放置室温,逐级稀释,并溶于无菌水进行均匀混合,配比两种稀释倍数作为加标样品。根据实验要求,用无菌瓶量取100ml水样,加入1份酶底物培养基,均匀混合并完全溶解,随后全部向97孔定量盘内倒入,在去除气泡之后,通过程控定量封口机进行封口,随后放入37℃进行24h培养。可见光下计数97孔定量盘内的黄色孔数。当颜色基本类似于阳性标准比色盘的黄色,或颜色较深时,则可认定为大肠菌群阳性。按照MPN表得出数值,结果为MPN/100ml报告。当97孔定量盘酶底物法中的全部孔均没有出现黄色,则表明未检出大肠菌群。在此次检测中,同时做空白和阳性对照,

经实验分析,多管发酵法15管检测范围为2-1600MPN/100ml;DST-酶底物法97孔定量盘检测范围为1-2419.6MPN/100ml。为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应保证检测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因此,样品阳性检出的同时,不得高于1600MPN/100ml。按检测时间顺序对7组样品进行编号,检测结果显示随时间变化,样品未出现明显变化,较为稳定。7组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两组检测结果配对t检验,第一组t=0.575,P=0.586;第二组t=2.068,P=0.084,两组P值>0.05,表明两种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两组检测数据之间差异不明显,可认为两种方法效果基本一致。但相比之下,酶底物法在操作上更简便,检测速度更快,能够有效抑制大量宜阳细菌,且具有较高检测精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是生命之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污染问题愈加严重。总大肠菌群在水中普遍存在,若大肠菌群数量超标,势必会影响人体健康。为此,在饮用水质量检测中必须重视总大肠菌群的检测,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如酶底物法,可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参考文献:

[1]史梦雨.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两种方法比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