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在服务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2020-09-10梁堃

环球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冬奥会公共英语高职

摘要:冬奥会的筹办带动了冰雪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高校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应针对当前这一重大活动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服务型学习的培养策略使其适应于志愿者活动。本文在剖析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型学习现状的前提下,通过五点的论述以实现服务型学习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冬奥会;高职;公共英语;服务型人才;培养

服务型学习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是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下出现的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是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类、真实的服务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服务体验中学习知识、体会需求、反思应用,同时帮助学生在关注社会、关心他人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富有责任感并有能力和实力服务于社会的人。

一、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型学习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服务型学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工、商、农、医等学科上,对英语方面的研究,基本上以综述、宏观理论研究为主,均未从英语服务型人才的整体设计上把握研究,也很少落实到服务型实践输出方面,且未提出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与此同时,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北京冬奥会志愿者英语服务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

二、冬奥会背景下,服务型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中的实践应用

(一)以服务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力度

学生服务型学习模式与自主性学习模式是否紧密,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课程设置能否适应服务行业的发展;二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服务单位或机构的欢迎。如果课程培养的人才不能够充分为行业服务,就不能够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也影响了服务单位的利益获取,从而使得学校声誉下降,影响学生的就业率。解决这问题的重要环节就是课程结构要与行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即按需培养[1]。针对这一环节,任课教师应查阅文献资料对服务型学习理念进行分析、研究及思考;就冬奥会服务人才即志愿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分析和研究;构建高职公共英语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撰写课程说明。

(二)分析学情,整合课程

本课题研究是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2019级旅游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践。该班级学生生源情况复杂,基础参差不齐,需根据学情制定课程实施计划。而后,经过第一教学周教学的课后反思、师生座谈,大家认为选取授课内容应有删减性地讲授,加大生活化主题和服务性主题单元的学时分配。与此同时,每单元需用一个学时来扩充与冬奥会有关的内容,增加相关词汇,句子的讲解与辅导,可通過制作微课,搜集视频等手段使学生了解作为志愿者的工作性质,常用语。若课程计划学时不够,教师可利用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U校园、ISMART等APP建设相关学习内容,供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2]。除此以外,教师也应同任课系实训室有所讨论,通过实训室已有设备加补充实训材料等方式方法,模拟场景,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与作为冬奥会志愿者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冬奥会志愿者活动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三)成立社团或比赛,与“同行”交流

志愿者虽是短期工作,但属于服务行业。众所周知,服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称之为窗口型行业。这就应该行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人才标准,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业竞争力。学院可效仿院内其他社团,根据学生们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成立“冬奥会志愿者社团”,而后从社会聘请相关行业、专业的资深人员为社团学生进行短期培训。同时,学院还可为社团学生举办些志愿者工作的相关比赛,可校内竟比,也可与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角逐,提供锻炼的机会,从而使志愿者们有较高的竞争力,能快速融入到岗位中去。

(四)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

销售对的产品能够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双赢。这一道理同样能够适用于院校人才培养中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走向工作岗位,胜任工作的社会型人才,针对在冬奥会背景下所需志愿者的人才需要,院校可扩大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需求、企业文化、人才需求等因素融入至专业建设中和人才培养中,它不仅能够给院校指明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为志愿者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条件[3]。志愿者工作的托管企业在院校中进行“订单式”培养,可在降低人才成本和流动率的前提下保证行业人才需求,同时将成本转化为投资,实现了院校和企业的双赢,使得人才供在学校和企业间达到平衡。

(五)各级部门的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

服务型学习模式在院校中能够顺利开展与实施,离不开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更需要学院或上一级主管单位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促进服务型学习模式的开展[4]。同时,也需要院校向学院内外和上一级单位宣传服务型学习模式优势,争取资金扶持,使校方和校外的合作机构能够理解和支持,为服务型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更多、更有力的便利条件和政策保障。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冬奥会志愿者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须紧跟行业需求的步伐,依据用人标准,倡导以服务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分析学情,整合课程,改变人才培养思路;成立社团或比赛,与“同行”交流,拓展办学空间;成立社团或比赛,与“同行”交流,提高办学条件,加强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同时,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培养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林琼,尹媛华,殷萍.冬奥会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47:78.

[2]王晓燕,邹丹洁,伍霞.国内高校实施服务性学习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19.

[3]牛实华.哈尔滨大冬会志愿者英语培训研究[J].冰雪运动,2008,9:52.

[4]黄雪峰.对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竞赛组织人员培训的研究,2007(4)..

项目来源: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课题名称:冬奥会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在服务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ZYWYJG038

作者简介:梁堃(1984-01),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从事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冬奥会公共英语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