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社会保障权益的进步与展望
2020-09-10王翌
王翌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确立了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通过各种制度和政策,逐步增加并实现了这些权益。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工薪劳动者及其家庭享有相对充分的社会保障权益,而其他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工薪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实现方式有所转变,农民及其他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逐步增加,但这种权益的设置和实现机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使国民社会保障权益更加公平、更加稳固。据此建议,建立国民基本保障权益清单,完善社会保障治理体系,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环境。
关键词:新中国;国民社会保障权益;进步;展望
在当今社会中,风险保障是社会每个成员的基本需求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当今社会风险时刻存在,同时还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其国民的基本风险提供基本保障。因此,社会保障权已经被公认为现代国家中国民的一项基本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逐步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确立了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并使这种权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扩展。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将更加稳固。
一、全新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国民社会保障权益之初步确立
(一)国民社会保障权在宪法中得到确立
社会保障权是国民的基本权益,这种权益的确立必须有宪法依据。这部临时宪法对于社会保障有一系列重要规定。其中第25条就革命烈士、军人家属、残废军人和退伍军人的保障待遇做了规定,这是军人保障、社会优抚制度的基本依据;第32条就工薪劳动者权益作了规定,包括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劳动合同、劳动时间、最低工资、安全生产等,其中特别提到“逐步建立劳动保险制度”;第48条对国民健康权和妇女儿童权益作出了规定。
(二)国民社会保障权益的逐步落实
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为依据,中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使得國民的社会保障权益逐步落到实处[1]。
在劳动保险制度建立并实施之后,国家逐步颁布了一系列单项政策,形成了公职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一是从1951年开始,国家陆续颁布过有关公职人员退休退职及其养老金的多项政策,此即退休金制度。二是公费医疗制度,即由国家财政承担公职人员的医药费用[2]。1952年的实施范围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1953年扩展到乡干部和大中专在校学生。三是1952年明确了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此即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四是1955年明确了女职工生育的有关政策,此即生育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与国民社会保障权益之稳固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在我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已经有70年的历程了,同时我国保障事业在此期间也取到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国民社会权益的确立和扩大,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3]。同时,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保障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公民社会保障权益的设置和落实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优化社会保障。配置资源,使人民社会保障权益更加稳定,使社会保障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一)建立国民基本保障权益清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从人权的视角理解社会保障权。虽然各国的制度模式和运行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使社会成员能够对基本生活有稳定的安全预期,并以此为基础就其个人的其他风险作出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计划,从而使社会各阶层能够和谐相处,以实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之目的。
(二)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环境
国民社会保障权益的有效落实,不仅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保障制度之优劣,还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密切相关。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之下,需要充分重视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对社会保障政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国民社会保障权益之扩展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弊端逐渐的表现出来,影响了部分社会成员社会保障权益的落实。为此,国家在社会上予以保护在障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更有效地实现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渐实现了社会化。确保制度转型和人民社会保障权益扩大。
(一)对国民社会保障权益理解之变化
1982年宪法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把“劳动者”改为“公民”。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即明确社会保障权由劳动者权益扩展为国民权益[5]。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对于社会保障权益的理解和具体制度安排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工薪劳动者与非工薪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有差别,尤其是农民与工人、干部之间的社会保障权益有很大的差别。
(二)实现社会保障权益方式的变化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在我国逐渐的展开。首先是在农村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的展开的城市改革这是艰难的、曲折的、但富有成效。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改革,以此来达到经济体制新的需求。在我国农村,经济集体力量越来越弱的原因是由于实施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一些地方集体经济甚至解体,原有的五保供养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难以为继的局面,一些地区开始探索五保供养对象。一些地区开展了灾害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探索通过保险保障农村风险的途径。
四、结论
我国经济开放和体制改革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政治上都受到中国人的重视。社会各界,也就是说全国公民重新认识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的与方法,社会保障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使社会保障权成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权利,并通过宪法将其从工人的权利扩大到国家权利。
参考文献:
[1]刘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8(1X):10-10.
[2]陈爱武.新中国70年妇女人权保障之回顾与展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5).
[3]万明钢,海路.新中国成立70年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万明钢教授专访[J].民族教育研究,2019(4):5-10.
[4]石颖.新中国70年产权改革:历史脉络、演进经验与改革展望[J].产权导刊,2019(10):5-9.
[5]金利霞,黄耿志,范建红,etal.能动性视角下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