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国外职教特色对中国的启示
2020-09-10王莉
王莉
摘要: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逐步规范,办学规模迅速扩展。虽然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体制、规模、层次、效益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旧面临着众多障碍和困惑。本文就2010年以来,北京地区高考生源减少,高职教育面临“招生寒流”的背景下,提出了今后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些发展前景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特色;转型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高校扩招后,我国职业教育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凸现了许多问题,如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仍然定位在专科,并且具有教育终结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较低,被看成是“次等教育”。从官方到民间,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政策不配套、认识不到位、办学不规范、特色不显著、投入无保证等因素,依然制约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国际职业教育中的特色教育,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借鉴模式。
一、国外职教特色对中国的启示
(一)在职业教育各个层面加强国际交流。各级职业教育学校和机构,在职业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等方面应以国际标准作为参照,注重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积极与发达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历史、现状和优势。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校可采用恰当的措施来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政府应帮助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校树立这一形象,从发达国家中汲取有利于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
(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而且还要注重国际化的办学标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各种形式,迅速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缩小中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开展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致力于为学生扩大国际生存空间,让学生毕业后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需要。课程的开设应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通用课程;鼓励教师和学生到国外接受培训和工作实践,获得在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同时,加快参与国际互联网上的职业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增加机会;在课程的设置中,加强国外知识、语言和文化的含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熟悉相关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建立多国姊妹学校、合作公司,开展学生、教师互换交流和实习活动。
(四)引入信息交流技术(ICT)。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信息和交流技术不断出现,它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掌握信息交流技术将成为每个人是否在今后社会中有所作为的一个必要条件。ICT将与职业教育成为伙伴,为新的学习形式创造和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只有大力提高信息交流技术水平,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的职业教育信息,中国的职业教育才会有一个国际水平的发展。
二、国外理念本土化
(一)培养国际化人才,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跨国公司的大量资金和技术持续加速涌入中国,对高素质、国际化的各类管理技术人才需求增加。引进国外优质职教资源,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通过积极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办学经验,使中国的职业教育能较快地与国际教育水平接轨,使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才尽快适应国际和国内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二)合理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中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认识和认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身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课程设计过于传统,忽视实际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外职业教育项目的引进,有利于形成“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来获取相应能力,强调通过课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等。这些对于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建立一支适合21世纪中国职教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培养大批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同时,高等院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实践本领与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到师范院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学习时间至少要一年以上,以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质量。修完基础文化课程以后,必须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者才有资格做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学校还可以聘用兼职教师,比如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即实践指导型教师。
教师的进修是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进修,可允许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在职进修与脱产进修、系统培训与部分培训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完善教育方法。同时,对富余职教教师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学历低的教师应该加强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培训。
此外,中國职业教育在提高师资学历教育的时候,也要搞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工作,尽快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满足职教师资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更新和教师综合能力的再提高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学习总结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强调中国特色,探索出一条与本国国情实际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