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体日常生活轨迹的大学校园共享单车可行性研究

2020-09-10张继玉王闯陈丽江胡也

环球市场 2020年8期

张继玉 王闯 陈丽江 胡也

摘要:现行的社会共享单车已经走向了没落的道路。共享单车最初从校园发展出来,在社会没落。社会市场的扩展或许可以在共享单车在校园内攒够足够的经验后进军,校园才是共享单车的地盘。大学校园的一些特殊性质足以支撑校园共享单车的运营。但是现在某些高校实行的校园共享单车实际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根源处规划校园共享单车,以大学校园内的师生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家的日常生活轨迹,以期可以得到某种内在的规律,去指导校园共享单车的停车方式。

关键词:校园共享单车;生活轨迹;停车方式

一、引言

共享经济早在1978年被马克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美国行为科学家》提出后,当时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共享经济”这一词语却是在2014年北大学生戴维提出共享单车“小黄车”后为大众所知。如图1所示,2014年,戴维在北大创立了ofo,其业务形式主要为校园单车共享,并提出“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2015年10月底.首次复制模式,进行五校扩张,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到2016年11月,ofo在19个省22座城市200多所高校成功运营。在积累了一年多运营经验和大数据的沉淀后,2016年11月17日,ofo在北京召开城市战略发布,宣布正式进入城市提供共享单车,启动“城市大共享”。但是正是这个计划,为ofo埋下由巅峰逐渐走向衰败的伏笔。

二、学生日常生活轨迹

研究表明,校园内师生以步行为主,个体日常生活轨迹是指从宿舍到校园公共设施地之间移动的行为轨迹。校园自行车路线以及停车点的规划优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生理需求,包括其衣食住行等,因此首先考虑宿舍、校园超市以及快递驿站等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够快速便捷的到达这些场所,完成对应的活动需求;其次,校园中的日常活动主要是围绕学习展开的,学习时间在一天的活动时间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上课是学习中的主要活动,作为制约活动同时也是必须进行的活动。最后,在满足上述活动需求后,还要满足其生活的多样化,满足其休闲、运动、社交等多种活动的需求以及更高层次需求。以学生个体的活动需求行为为主来组织校园生活空间,合理配置校园共享单车的停车点。

三、可行性与结论

(一)校园共享单车可行性

1.在校园内部,使用者种类单一,师生,接受了更多的素質教育,对公共财产的维护意识相对较强,在设备人为破坏率上相对社会较低。师生生活圈相对稳定,并且师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

2.在校园内,特定的区域内,师生的日常生活轨迹单一,路线与停车点相对固定。有利于校园共享单车的管理与运营。

3.以西藏大学新校区为例,每天大约有2万人次往返于0.8公里路程的宿舍、教室、食堂之间,除此之外每天还有将近1000人次因教学安排或社团活动等需要往返于3公里的新老校区之间。以及每个周末、节假日大量的出行人次。这些大量的重复出行基数为校园共享单车的提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4.纵观各个高校内部使用共享单车的现状,因为前期大量共享单车涌入校园内,但无人管理与维护,使得校园内部共享单车摆放混乱,破坏了校园内的秩序,所以现在很多学校都禁止各类社会共享交通工具进入校园。所以共享单车并没有很好的为高校解决“最后一公里”交通。

5.校园共享单车的使用可以与校园卡结合,进一步划定使用者范围。并且校园卡为实名制,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校园共享单车的破坏。

6.拉萨市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大气层薄而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加上空气中不像西北地区含尘量大,大气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阳光透过大气照射到拉萨,在大气层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别少。空气稀薄,紫外线被吸收的少.所以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就很强。紫外线强度高,很多人都想减断在外的暴晒时间。

7.校园共享单车可以使用自助管理模式,在取得学校的支持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学生管理运营整个共享单车系统。并且还可以收购每年毕业生自行车以及校园内无人使用的僵尸白行车。

(二)结论

1.提升单车质量,加大后期维修

降低单车返修率,优化单车设计,优化传统自行车设计,提升用户体验。优化系统数据分析单车使用情况和使用状态,车锁可与学生一卡通联系在一起,在单车上可以设置多个传感器一边可以检测车身受力在被认为故意损坏时有证可查,以及及时的人员修复。

2.加强用车管理,强化社会责任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校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共享单车只要大家都爱惜一点,到自己使用时也会是好的。共享模式考验的是向学们的个人素质,需要学校和学生加强管理,可以推出一系列监督和鼓励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小敏.上海市共享自行车停放管理思路研究[J].交通与港航,2017,4(3).

[2]宋婉璐,盛玉刚.校园共享单车运行现状分析——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33-34.

[3]翟元琦,王雅慧.基于校园抽样调查共享单车的SWOT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12):38-39.

[4]刘亚楠.共享单车发展研究分析[J].时代金融,2017(08):251+254.

[5]阳剑兰,马军.大学校园公物损坏现象调查及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0(5).

项目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XCX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