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理论的儿童游乐设备设计研究
2020-09-10王寒生仝帼英
王寒生 仝帼英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儿童的成长及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进行儿童产品设计时,我们不仅要遵循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符合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心理及审美的需求。本文旨在从模块化设计在儿童游乐设备设计的运用出发,根据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心理、生理、行为方式等特点对儿童游乐设备进行分析和研究,使模块化设计理论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儿童游乐设备中,为未来的儿童游乐设备市场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模块化理论;儿童游乐设备;设计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可以在与游乐设备进行互动时,来提高儿童自身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然而国内儿童游乐设施设计市场却发展缓慢,如今绝大多数儿童游乐设备设计都还停留在儿童的单一的生理需求层面上,而忽视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发展需求。
那么应该如何将模块化设计理论巧妙的运用到儿童游乐设备中去的呢?首先,就模块化设计的定义而言,在进行儿童游乐设备的设计时应该满足,单个产品个体的独立性、设备产品组合的多样性以及产品各模块间的通用性。其次,应该充分分析和了解儿童这一特殊受众,于他人之间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感知方式需求的不同。最后,我们应该从不同的维度充分的将模块化设计理论运用儿童游乐设备的色彩设计中、空间设计中以及功能结构设计中去。
一、从儿童的心理需求进行游乐设备的视觉色彩设计
首先,产品的色彩设计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儿童游乐设备的最直接的宣传者,一个优秀的产品色彩搭配,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力量。科学家多项研究表明,儿童对于世界的首要感知,就是从自己的第一视觉感知开始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儿童游乐设备设计时,应该避免使用暗淡的灰色和过于艳丽的色彩。研究表明,如果长期生活或处于暗淡的灰色的色彩中,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儿童的勇敢力和敏锐判断力,从而使儿童形成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在整体游乐设备色彩的设计选择上,依据儿童对色彩的特殊喜好,应更多的选择糖果色和对比色作为产品的主基调色。从而达到吸引儿童眼球和博取儿童心理共鸣的效果。
将模块化设计理念充分运用到儿童游乐设备的色彩设计中去,不仅可以减少单个个体生产工艺流程的繁琐性,也可以有效的为制造商和买家节省生产和购买成本。
二、从儿童的生理需求进行游乐设备的功能及环境设计
其次,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进一步认知是通过自己的生理需求来决定的。儿童作为游乐设备的特殊使用受众,我们在设计和建造时绝不是成人产品的小一号。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技巧等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对于世界的进一步认知和感受是通过自己在游乐设备的互动和参与中产生的具象感受。因此,在儿童户外游乐设备的功能结构设计中应该更加的注重儿童的使用参与度、产品的尺寸结构以及多样性的组合、重组游戏方式。
通过这一现象和儿童的生理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在进行儿童游乐设备的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的以儿童为设计中心,多样性的户外游乐设备使用方式为设计导向和重点,同时兼顾环境空间的重要辅助作用。例如:市面上现存的大型主题游乐场,利用在环境空间中设定一个故事场景,整体游乐设备设计,提取其中的重要设計元素,进行游乐设备的形态和功能设计。随着环境空间的不断变化,儿童的主动参与度和认知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满足。同时,多样性的产品模块不断组合重组,伴随着儿童游戏体验的不断升级,也不断增加了儿童对知识的见解,整个环节运用叙事性和模块化的手段,将儿童和游乐设备模块间不断的互动和合作融合,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而且让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更多的幸福获得感。
三、从儿童的行为方式需求进行游乐设备的模块设计
最后,儿童天生具备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因此,一个完美的儿童游乐设备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儿童的行为方式对于产品的需求,甚至于游乐设备模块之间,所附带来的延伸性意义。儿童对游乐设备的初次使用,主要是靠自己的生活认知,以及自己日常所闻所见的知识储备,去寻找适合自己行为的方法。同时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耐心程度也相对较弱,若设备结构过于繁琐的话,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直接置于一边不予理会,因此在进行儿童游乐设备的设计时,对于复杂操作方式的产品,我们要尽可能的将其模块简化,减少儿童使用过程的思维负荷,使产品模块之间更加的简单和操作易用。同时,设备与设备模块间的组合和重组后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在满足儿童活动行为(跑、跳、蹦、爬等)行为需求的同时,也应更具备延伸性意义。例如:通过模块间的不断组合,去协调培养儿童与他人间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互助精神。从另一种层面上,也为儿童的思维方式、合作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智力开发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进行儿童游乐设备设计时,应充分从儿童心理需求,生理需求,以及行为方式的需求,进行多维度的模块化设计运用。才能大大增加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多样的游戏兴趣。使儿童在与游乐设备的游戏互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获得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嘉.幼儿园儿童玩具设施的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16.
[2]庄耘.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寒生,男,汉族,长春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仝帼英,女,汉族,长春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