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化与人性化

2020-09-10娜仁图雅嘎

环球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制度化人性化人力资源

娜仁图雅嘎

摘要:随着国家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力度也不断增加。传统管理人力资源的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也已经转变了一些陈旧观念,在新的管理经验上不断创新探索,积极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化和人性化理念,从而有效的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制度化;人性化;企业;人力资源

人才战略是当下一些企业比较重视的战略资源,人才是核心的竞争力,同时也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得以体现,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够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的合理结合、相互协调,在管理中需要将制度化作为管理的基本准则,而人性化在管理中就显得更加灵活一些,准确匹配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完美的做好人力工作,因此,本文就结合一些实践经验,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度化和人性化做出一些浅析,希望有所借鉴。

一、深入了解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概念和意义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

随着新时代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入贯彻“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同样的,人性化指的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响应了新时代国家的号召,而且体现出更多的人文情怀。当前企业事业单位都比较重视人才的管理和培养,那么人性化就是让人才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进而能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人性化也要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员工的利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首先要深入了解员工个人的工作特点,制定适合员工工作的模式,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引导和鼓励,进而推动工作更好的实施。人力资源的稳定是促进企业顺利发展的保障,如果人力资源部门能够顺利招聘到与企业所缺岗位非常对口的专业人才,那么这个部门的工作势必会开展的非常顺利,进而带动整个单位的发展。人力资源要选用高素质的人才和办事效率高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管理者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和方案,迎接新任务和新挑战。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培育和引导,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的剖析工作人员个人以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便于能够找到正确的改进方法,使自己变的更加完美。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订制专业的招聘计划,人力管理专员也要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加强个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适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需要。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

制度化就是制定标准的制度规范来约束内部人员的行为。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准则,作为全体员工所要遵守的规矩,在企业管理的框架下,把企业内部制度当作为企业的内部法律,用制度来规范和衡量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成绩,让他们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则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利器,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化解员工纠纷和奖惩工作提供依据,进而为人力资源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明晰制度化和人性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界中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积极招纳高素质的优质员工,组建强有力的工作团队,这样工作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推动整个企业共同发展。因此,企业要看到人才的重要性,在招聘员工时,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测试面试者的各方面能力,以保证企业可以选择更加优秀的员工。不断探索适合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方法和措施,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不仅要做到统筹大局,引导工作人员尽心工作,还要懂得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人为本只是一种理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没有模板可供管理人员直接使用,需要从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因此,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正能量的感受,同时也为企业营造好的氛围口碑,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杠杆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通过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可以充分让工作人员树立自己的主人翁形象,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工作。所以,在工作业余时进行大量的交流和活动,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加重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工作的意义,进而提升与别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因此,管理者要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指导模式,以便找到一套更具自己风格且效率高的工作模式。

(二)制度化的重要意义

同样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离不开制度,因为制度就是标杆,就是行为的规范。企业的全体成员,只有在明确制度的规范下才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朝着组织设定的目标努力,进而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人事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自然也需要制度流程来指导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制度相对而言是刻板的,仅适用于制度中规定的群体。而人事管理每天所面对的,则是一个个最富有个性、追求相对自由又需要他人认同的单一个体。

(三)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的意义

在人事管理工作中,每个员工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千差万别,就需要人力资源内部的管理者将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做出最有效的结合。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上,应明确人事管理相关业务领域的作用原则,体现人事管理的公正性、客观性及对员工的激励性;而在人事管理实务操作中,每位人事管理干部应当根据相应原则对相关环境和人员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建立以行为为导向的绩效反馈模式,在实施绩效反馈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对员工积极的行为予以及时认可,并帮助有问题的员工分析问题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认识到人力资源中存在的弊端

要想促进入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要先找出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突破瓶颈。首先,有些员工文化水平低,文化素养缺失,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有些人自以为自己非常优秀,也顺利进入了企业,在关键的岗位没有发挥核心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相关管理部门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笔者认为,在选择员工时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通过层层选拔和竞争,找到最适合这个部门的人员。其次,工作人员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人们常说,一个人精通一门技术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同时掌握多门技术的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这被称为复合型人才。当下,由于许多原因的制约,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更何况是综合素质都好的人。如果企业选择一些一般的普通的工作人员,那么弊端是非常明显的,不仅工作效率难以提高,而且会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进程和发展。因此,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保持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保障。

四、人力资源对企业缺少重视

大家都知道,责任心和重视度对工作是否能够有效高质量的完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那么他势必不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把它做好,只是敷衍了事。反之,如果一个人特别热爱一件事,就会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将工作做好。当下,一些人力资源就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有些人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已工作的重要性,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也不注重质量和效率,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这就会导致人力资源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更不会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进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单位负责人员应该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考核方案,加强对工作人员工作技能的培养和个人素养的提升,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激励他们能够全心全意的为了工作而奋斗。同时还要做到赏罚结合,建立现代激励考核制度。快乐和成功是个人情感的体现。试想,如果你为一件事付出了自己许多努力和心血,但是得到的结果并不是你想要的,那么你的自信心会遭到打击。所以,为了减少这些挫败感,在工作完成后时,管理者要差异化的分析每名工作人员的成绩和表现,不管工作人员的表现是好是差,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此为依据进行全方面的客观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因人而异,依据每个人的表现和特点,做出符合他的评价,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工作者都得到自己相对满意的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好的评价激励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让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和信心,能让工作人员安静的坐下来思考问题,反思自我,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自我评价。例如,工作单位在年终时可以举办一些有关工作总结的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仅能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我,改进口我,还能促进单位的全面进步发展。

五、加强员工间的互动和联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学习需要积极主动,那么工作亦是如此,被动消极是不可取的。那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内心活动,知道员工想采取哪种适合他们工作的方法和场所。所以,管理者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设置符合他们心理的工作方案,制造贴近现实的工作环境,然后真实的工作场景就会促使员工产生认真工作的动力。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将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方式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还可以促进企业的优化管理和良性发展。人都是感性的,需要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才能彼此更加的熟悉和了解。在平时的工作中,相关管理者也要积极加人员工的队伍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建立起良好的上下属关系,寻找之间的默契,互相帮助与进步。管理者在指导工作中要富有亲和力,给工作人员建立完美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上下属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让工作人员积极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让工作者在交流中增进知识,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弥补工作缺失。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不仅要在单位中进行,还要广泛的开展实践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工作要注重方法,不能脱离实际。在实践中,人的视野会开拓,思维能够得到发散,那么对工作中困难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的帮助。

六、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高度的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方式对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有重大的意义,这种管理模式多适用于企业内部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比较高,并且具备很强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有自已工作的自主性和思想觉悟较高。一般情况下,这些工作人员的自制力都比较强,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并且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自已的人生目标,而且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人性化的工作管理模式,就是充分重视人的能力,挖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潜力。因此,笔者总结了几个具体的实践方式:(1)让人力资源内部的工作者参与一些设计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开拓相关人员的思维,提供更多的思考方法;(2)还要实施长期的激励政策,要想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就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让他们工作的成果能够得到认可,进而鼓励他们更加认真的工作;(3)建立反馈平台和培训机制,让一些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好的建立一些培训计划,助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七、人力管理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相互协调

(一)根据员工基数规模区别使用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

这种模式的实行,分为两种情况,首先,当企业或者人力资源单位内部的工作员工规模大、数量多时,由于每个工作者的性格不同,思维的复杂性也不行,针对不同的员工思维情况,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采取一些制度化管理方式,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指导员工工作。相反,如果员工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再加上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那么员工之间的联系就会很密切,沟通互动很多,他们通过交流能够实现自身的情感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这样更能鼓励工作者增加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热爱度,增强个人工作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二)根据员工交流内容的复杂性

处于不同岗位的员工,与其交流的内容也不同。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性质分别交流,在技术型岗位工作的员工往往交流的目标比较明确,这样的人力资源工作还好管理,对业务口的员工交流相对面广一些,因其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不同岗位采取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要加强创新研究力度,找到更加适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三)根据企业员工个性特点

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员工的个性特点均有所不同,人力资源部门要更加员工性格特点进行管理,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这就必须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加强对每个员工的管理,让他们明确自己工作职责,努力为工作而奋斗。相反,在一些财务、激励和考核等方面,员工的职责明确,个性的发挥会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带来一些影响,所以必须实行严明的制度管理。

(四)不同部门的组织层面

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分为不同的种类,这也就要求不同的组织层面需要不同的制度化和人性化方式来适应。当面向全体成员制定相应规则时,那就要要求全体的工作人员都要遵守,这就需要实行明确的制度管理,而面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部门来说,就要制定适合该部门的工作模式,要设定明确的制度说明,员工的分工内容也不同,同时也要有人性化管理的分工协作与交流机制。

八、结束语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企业的各项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人力资本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处在企业各项事业有序发展的核心地位。同时,制度化的工作模式也不可忽视,能够起到约束工作人员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突破传统的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度创新与改革,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性化制度,尊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让他们能感觉到被重视,进而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应用[J].现代企业,2019(06):20-21.

[2]郑秋华.谈人性化管理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8(23):99-100.

[3]胡静.基于人性化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剖析[J].现代商业,2017(33):68-69.

[4]龔素华.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化与人性化[J].才智,2015(26):358-359.

猜你喜欢

制度化人性化人力资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